【作者】
苏轼(1037—1101)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梅直讲,即梅尧臣(1002—1060)时任国子监直讲,是苏轼进士考试的参评官,主考官是欧阳修。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梅询从子。初以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仁宗皇祐三年召试,赐进士出身。以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荐,授国子监直讲,累迁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载记】、【毛诗小传】等。梅尧臣在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汴京大疫中病逝,欧阳修将他生前诗稿整理成集,并为诗集写下了这篇序,感怀友人生前文采,叹息他的怀才不遇。
【原文】
轼每读【诗】至【鸱鸮】(1),读【书】至【君奭】(2),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3)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4),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5)?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6)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7)。」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8)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9)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10)之徒;而又有梅公者(11),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12)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13)。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14),执事(15)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16)。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17)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18),而向(19)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20)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译文】
我每次读【诗经】读到【鸱鸮】时,读【尚书】读到【君奭】时,常常私下悲叹周公不被人了解。等读【史记】时,看到了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却还在弹琴、歌唱,与颜回、子路这些弟子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奔跑在旷野!’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先生的主张太宏大了,所以天下容纳不了。虽即使这样,容纳不了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正因为容纳不了,才能看出你是君子啊。」孔子禁不住笑了,说道:「颜回!假如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家臣。」天下虽然不能容纳,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却能这样自我满足、相处快乐。到现在,我才明白周公的富贵,也有不如孔子贫贱的地方。像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理解周公的心意,那么,周公和谁一起分享富贵的快乐呢?和孔子共度贫贱的,都是天下的贤才,就凭借这个就足够快乐了。
我七八岁时,才开始读书学习,听说如今天下有个欧阳公,他的为人像古时候的孟子、韩愈一样;还有一位梅公,与欧阳公交游,一起讨论上下古今。后来我长大一些,才开始读到他们的文章辞赋,由此可以想象他们的为人,领会他们潇洒脱俗的乐趣,而因为这个乐趣我也觉得很有乐趣。当时,我正开始学习音律对偶的诗赋,也想谋求一些俸禄,自己知道没有进见各位前辈的资格。来到京师一年多,从来不曾登门拜访。今年春,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您和欧阳公亲自主持考试,我出乎意料获得了个第二名。不久听说,先生很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子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做出不流于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所以我才留在这里。这既不是先生左右亲近的人为我疏通,也没有亲朋故旧为我请托,然而过去十年多时间里,只听其名却从未谋面的人,有一天竟然成了我的知己。退下我想想这件事,人不可以苟且地贪图富贵,也不能平白地沦为贫贱。能够成为大贤士的弟子,那也是足以自身地依靠了。如果凭着一时侥幸,出入身后有几十个车骑随从,使得街巷之中的平民百姓聚在一起观看并且赞叹,又怎能替代这种和大贤士相交快乐呢!古书上说:「不抱怨上天,不归咎他人。」「从容自得,过我一生。」先生的美名传遍天下,但是官级不过五品,您的脸色温和而没有怒气,文章宽厚淳朴而没有怨言。您这样一定是有乐于此道的原因,我希望能听您的议论。
【注释】
(1)【鸱(chī)鸮(xiāo)】,【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古人认为是周公写给成王,表明他东征管、蔡之志的。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2)【君奭(shì)】,【尚书】中的一篇。召公曾与周公不和,古人认为此篇是周公写给召公以明自己心志的。
(3)颜渊,颜回。仲由,子路。
(4)匪,非。兕,犀牛。
(5)病,担忧。
(6)油然,自然而然的样子。
(7)宰,家臣。
(8)管,管叔鲜。蔡,蔡叔度。他们与周公本为兄弟,周武王死后,他们聚众叛乱,最后被周公平定。
(9)欧阳公,欧阳修。
(10)孟轲,孟子。
(11)梅公,即梅尧臣。
(12)飘然,高超的样子。
(13)窥其门,登门拜访。
(14)礼部,主管礼教和科举教育事宜。
(15)执事,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旧时书信,不直接成对方,通常用执事,左右等指代,表示尊敬。
(16)第二,文章即【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很赞赏这篇文章,认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所以定了第二。
(17)左右,指欧阳修,梅尧臣身边的人。
(18)属,托付。
(19)向,从前。
(20)尤,归咎。
【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世界书局
【古文观止译注】阴法鲁
【古汉语词典】王力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国际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