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今年清明不一般,60年一遇,73岁以上的老人不要去上坟,什么原因

2024-03-20国风

到处都是绿意盎然,春天真的来了!再过不久,就会迎来传统节日---清明节。

在中国,清明节比其他的节日更为重要,大家都会趁着这个时候回到故乡去祭奠祖先。除了给他们烧一柱清香,送一些纸钱之外,也会趁机修整坟墓, 从而让祖先在地下能够安宁度日。

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更看重清明节。即使自己年老体弱,也想着到祖先的坟上拜一拜,好让祖先保佑自己的子孙后代千秋万福。

然而,今年的清明太过特殊,60年难得一见,如果超过73岁,不建议去上坟,这是为什么呢?

一、阴阳协调说

清明虽然是祭祀先人最重要的节日,然而今年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称为无春闰年,也就是说是无春年和闰年。

古人一直认为,不管无春年还是闰年,都会出现一些不祥的征兆,容易损害人体健康,现在还是这两者同时出现

所谓的无春年其实就是指这一整年当中都没有立春这个节气。没有立春意味着少阳,阳气不足,阴气自然比较重。

老人自然阳气没有青年人足,从阴阳协调的角度来说,73岁以上的老人不适合上坟。

闰年是相对少见的情况,其出现的概率不大,所以古人对其一直都有恐惧之情,认为在这样的年份应该安分守己, 不要盲目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祭祀、结婚等。

老年人超过73岁,本身的年龄已经很大,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衰退,阳气明显不足。

墓园是阴气非常重的地方,再加上是无春闰年,少阳之年,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讲,对老年人都不是很好。盲目去上坟,身体可能会不舒服,甚至还会生严重的病。

尽管这有一些迷信的成分在里面,但总体来说还是为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考虑,清明最好不要去上坟。

二、老年人容易伤感

绝大多数73岁以上的老年人父母都驾鹤西去,甚至连朋友和配偶也已经过世。再加上年老体弱,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棺材,所以心理上变得特别脆弱,情绪波动很大。

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每每想起的时候也是泪流满面。

上坟的时候本来面对的就是很伤感的环境,如果看到过去的人,势必会勾起他们伤感的情绪。不少老年人都会因为思念和难过趴在坟前痛哭, 久久不愿意离开。

老年人身体虚弱,如果在野外哭的时间太长,情绪过于低落,精神状态会受到很大影响,自身免疫力也会下降。

若本身患有某些疾病,在持续的不良情绪刺激之下,病情可能会加重,进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对身心健康都很不利。

三、老年人体力不足

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说的很在理。超过70岁后,身体的各个器官机能都会下降,经常感觉身体疲乏,走路多了还会气喘吁吁, 做起事情来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清明节是祭祀的大节日,需要准备各种祭祀的用品,还要给祖先的坟头土、烧纸,都是些耗费体力的活,年轻人干起来都有些力不从心,更何况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不仅如此,墓园的位置一般都比较偏僻,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可能要走山路。

路面不平整,杂草丛生, 可能会有一些未知的风险。

老年人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对身体和精神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有些老人才走到一半就已经明显体力不支,很难走完剩下的路,更何况还要祭祀和回程。

要是盲目去,身体承受太大的负担,往往会影响健康。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 最好还是把这些事情交给家里的年轻人去做 ,自己省心省力。

总结

虽然清明节的祭祀非常重要,但每个人都应该量力而行,尤其是70多岁的老年人。

死去的人终归没有活着的人重要,如果因为祭奠祖先而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可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这显然得不偿失。

因此,不管是不是特殊的年份,都不建议73岁以上的老年人清明节去上坟。

上坟的目的是祭奠祖先,后代子孙去也是可以的,自己精力不足,体力不支,没有必要亲力亲为。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果身体情况很好,而且有人陪同,一般是可以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