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吴冠中一生走中西融合的道路

2024-03-22国风

林风眠不愧为中国的现代艺术之父,他的学生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交相辉映,真正与世界的现代艺术相融合,并得到认同。

林风眠:一生坎坷、孤寂而赤诚的艺术之子!

吴冠中一生走中西融合的道路,对艺术有着宗教般的热情,在艺术上追求具象和抽象的结合,既体现了民族与家国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东方艺术的温文尔雅与西方绘画的粗旷浓郁,都在吴冠中的绘画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吴冠中的绘画,他的作品我并非全部认同。我个人喜欢他的那些关于江南水乡的绘画。这些绘画,用笔一般都非常简洁,就是很简单的点、线、面的有机组合,是一种提炼和高度概括。他还用油画画出了中国画的水墨意境。这些都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艺术的生命力始终还是在于创新。吴冠中的艺术,说到底也就是中西融合。他在这方面都做了一些创新的尝试,应该说还是有效果的。对于一般人来说,谈到徐悲鸿,可能人人皆知,但谈到林风眠,知道的人就不一定很多了。而事实上,对中国艺术,尤其是对中国现代艺术,林风眠的成就要高于徐悲鸿的。不过,我也认为,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随意否定任何一方。

在历史上,徐悲鸿属于康有为的学生,而林风眠则是蔡元培的学生。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林风眠领导的杭州艺专(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和徐悲鸿主导的北平艺专(今天的中央美术学院)形成双峰对峙。徐悲鸿反对西方现代艺术,走写实绘画的道路,主张用西方现实主义绘画来改良中国传统艺术。而林风眠则相反,他主张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精髓,走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林风眠被称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他的学生,像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在世界画坛拥有极高声誉。

艺术史上有一个突出的现象,也可以说是规律,就是当一种绘画风格达到巅峰的时候,另一种与它相反的艺术就会应运而生。大家看看艺术史就会明白这句话的内涵。在徐悲鸿和林风眠的时代,当时艺术界主要就是两种不同倾向,徐悲鸿坚持的走写实的道路以及林风眠对现代艺术的追求。当时的北平艺专以及杭州艺专代表着不同的可以说是相对的两种对艺术的看法和追求。


今天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徐悲鸿的绘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良。今天,我们国家的美术教学体制,都是徐悲鸿当年奠定的基础。徐悲鸿的教学理念,就是洋为中用,借鉴欧洲(象学院派)的教学方法,尤其将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徐悲鸿在写实绘画方面有着过人的能力和才华,他的素描具有极高的水平,即使今天仍然有人认为徐悲鸿的素描水平无人可以超越。因此,支持徐悲鸿的一方,认为中国传统绘画没有经过写实(象将素描作为绘画和创作的基础)的阶段,因此,当时的中国绘画需要引进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段,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良。根据这样的理念,徐悲鸿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以及【奚我后】这些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那么,与徐悲鸿相反的一方,又是持什么观点呢?他们认为写实过时了。写实绘画,其实在文艺复兴就达到高峰了,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后人无法超越。林风眠和杭州艺专,他们倡导的是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和毕加索。林风眠所处的时代,其实也是现代艺术成熟的时期。

吴冠中是林风眠的弟子,谈到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时,吴冠中说他不知道列宾,更不要说苏里科夫了。其实,吴冠中这样的看法,并非偶然的。因为俄国巡回展览画派走的是写实的道路,在这个时期,其实,艺术史上已经不流行写实的风格了,取而代之的是前卫的现代艺术了。在艺术史上,西方也是仅仅知道列宾,对苏里科夫甚至一无所知。苏里科夫的创作,被认为是叙事性太强,是一种过时的创作方式。苏里科夫他们并非艺术史的主流。

林风眠和徐悲鸿在艺术主张上的不同,类似艺术精神里的二元对立,代表着中国现代艺术上的两极。他们相互竞争,也相互促进,相互激荡,共同推进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这些艺术史上的纷争,今天仍然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