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清代才子湖畔闲步,吟诵两首七律,虽无警言妙句,却值得细细玩味

2024-02-09国风

乡愁是离开故土时就深藏于心的印记,游子在他乡奔波,心头就经常会不自觉地涌起对故乡的思念。可是由于路途遥远,又不方便返回,人们只好想方设法地排遣满腹愁情。

古代很多才子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或解酒消愁、或托人捎信,有时音信隔绝、身受羁绊,只好独自一人外出散心。下面分享清代才子湖畔闲步,吟诵两首七律,虽无警言妙句,却值得细细玩味 。

携酒菱湖亭上

清末民国初 · 梁鼎芬

二月春风陌上闲,飘零尊酒又看山。

闻莺未识谁家柳,临水难回少日颜。

寄傲羲皇陶令醉,许身稷契杜陵孱。

古人志想无寻处,空有遗文落世间。

梁鼎芬 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广州番禺人,光绪二年考取举人,四年后又中进士,并在翰林院行走。梁鼎芬性格耿直,曾上书弹劾李鸿章;他的才学非凡,也被晚清重臣张之洞所欣赏。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被贬谪期间,有一次他在湖畔闲步,偶有所感,于是即兴题诗。

时值早春二月 ,诗人悠闲地在陌野中散步。这些年来他四处飘零,而今流落异乡,再次孤身一人,携酒登山眺望。黄莺在枝头欢鸣,诗人却不知是谁家栽种的柳树;临水览颜,早已两鬓染霜,不再有年少时的风度。

诗人渴望像陶渊明那样襟怀旷达,仿佛回到了羲皇年代,并在浊酒中寻觅真意;可是他又想效仿孱弱憔悴的杜甫,心系社稷和百姓。古人的真实想法实在无处考察,诗人只能在传世的古籍中细细琢磨。

开篇点出时间和地点,「 陌上闲 」三字又表明诗人心情非常放松。黄莺欢唱,让才子顿时想起了家乡的春景,儿时的一幕幕美好画面便一一浮现在眼前。而当诗人走近水边,发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竟然如此憔悴,心湖中更显得起伏跌宕。

颈联描述了作者矛盾的心境,他既渴望像陶渊明那样不慕名利、潇洒不羁,享受太古时代的生活情调;同时他又非常崇敬杜甫宽广的胸怀,希望能为社稷和民生作出应有的贡献。

结尾展现出诗人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虽然无法穿越到古代社会,也不能面对面地与先贤促膝交谈,了解其真实的思想和观点,所以他只能不断钻研流传下来的典籍,期望从中寻觅古人思想的真谛和精髓,防止以讹传讹,混淆视听。

雨行湖堤

新雨飘飘道少人,闲亭芳草自相亲。

江山信美非吾土,花柳无情又晚春。

便有好怀安得尽,已成独往不辞频。

谁能解会胥疏意,故国惊心泪满巾。

梁鼎芬才高八斗,被后世称为岭南近代四家之一,他分别在岳州书院、钟山书院、两湖书院担任过院长,可谓桃李满天下。才子还曾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老师,张之洞也夸奖「言学事惟鼎芬是任 」。梁才子累官署布政使,后来因为弹劾袁世凯而去官。

诗的大意是 :春天时细雨纷纷,人行道上游客稀少;冷清的亭阁与萋萋的芳草,相互映衬,令人觉得亲近和闲雅。这里的江山确实非常美好,却并非我的故乡;花木无情,又临近晚春时节,岂能不让人伤心。

频繁地独来独往,每次都来不及与亲友告别,诗人纵然还有美好情怀,又怎能尽情表达。才子不得不悲慨,谁能体会自己四处飘零的心情。每次梦中回到故园都会突然惊醒,流淌的热泪更是沾湿了衣襟。

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细雨浥尘、芳草青青,游客稀少、亭阁空寂,不过诗人仿佛非常喜欢这样的幽静氛围。「 自相亲 」三字,就委婉地道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物我融合的亲近感受。

元代虞集曾悲叹,「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尺近百年 。」颔联采用了其第一句话,然后诗人又叹息草木无情、春意阑珊,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就悄悄流逝,可是很多想要完成的事情却毫无头绪,从而让人倍感孤寂和凄凉。

颈联感叹人在宦途、不由自主。杨万里曾有诗句,「便有好怀安得尽,不知造物底相穷 」,诗人又采用了其首句,并以「 不辞频 」三字,表达出经常匆匆赶路、不辞而别的无奈之意。

结尾传达出作者浓烈的乡愁,「 胥疏 」指飘零、奔波,「故国」即故园的意思。诗人以「 惊心、泪满巾 」,抒写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梁鼎芬的这两首七律情感真挚,表达委婉,作者通过春景的描写,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写了美好难驻的遗憾,更叹息常年奔波、难与亲人团聚的悲愁,虽然没有警言妙句,却依然让人们感同身受,值得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