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明清皇榜走下来的山东大家

2024-07-17国风

□刘永加

今年高考已进入发放录取通知书阶段,又有很多考生即将跨入理想大学的校门。

在实行科举考试的明清时期,中了状元,要在皇宫外张贴皇榜,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其中就有不少山东状元。据统计,明代产生了山东状元5人、清代山东状元有6人。

藏书大家焦竑

明万历十七年,祖籍日照的焦竑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会试,因为其表现优异夺得状元,被授翰林院修撰,主修【国史】【经籍志】,后来他还担任皇长子侍读等职。因为焦竑品行耿直,敢于直言论事,仕途不是很顺利,但他博览群书、严谨治学、成就非凡,成为晚明杰出的藏书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

焦竑(1540年-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澹园,由于幼年时家境不富裕,使得焦竑养成了嗜书、集书、抄书及后来刻板印书的习惯。

据【明史·文苑·焦竑传】记载:「(焦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

焦竑定居南京时,把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为「澹园」「抱瓮轩」「竹浪斋」「万轴稷」「五车楼」「欣赏斋」等。【澹生堂藏书训】中更是记载:「金陵焦太史弱侯,藏书两楼,五楹俱满。余所目睹,而一一皆经校雠探讨。」

焦竑

焦竑的藏书都是通过抄写副本、购买、与友人通过目录交流信息,请朋友代为寻求所得,以抄本和宋代、明代刊本居多。焦竑每收藏到每一部书,他都要亲自校勘,并盖上自己特有的印章。焦竑不仅藏书,更善读书,明末著名学者黄宗羲曾评价他说:「先生积书数万卷,览之略遍。」

焦竑藏书、著书,同时也刻书。明万历二十五年他刻了自编【两苏经解】七种六十七卷;万历二十六年刻【诗学汇海大成】三十卷;万历三十四年刻自著【澹园集】四十九卷、【澹园续集】二十七卷;万历四十一年刻自著【易筌】六卷、【附录】一卷。

对于焦竑的藏书,一些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晚清学者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焦竑】中写道:「委宛羽陵方蔑如,广寒清暑殿中储。校竑但惜无臣向,【七略】于今未有书。」

出使朝鲜的朱之蕃

明万历二十三年,山东茌平人朱之蕃获得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此后进为礼部侍郎,改吏部。朱之蕃才华横溢,工绘画,竹石兼东坡神韵,山水酷似米芾。

万历三十三年冬,明神宗朱翊钧决定派遣时任礼部右侍郎的朱之蕃作为使臣出访朝鲜。朱之蕃感责任之重大,「奉使若无冰檗操,才如班马也徒然」,表达了自己不辱使命的决心。

朱之蕃来到朝鲜后,在王京汉城(今首尔)受到热烈隆重的欢迎。朝鲜国王设盛宴款待这位大明使者,听说朱之蕃善于书画,每每求画乞字,他定是有求必应。朝鲜才士写诗赞道:「翰苑独高唐法从,状元尤擅汉文章。鹏衢策步云程阔,龙额书名御墨香。」

在参观朝鲜明伦堂时,朱之蕃了解到明伦堂既是讲堂,也是科举考场,朱之蕃在此与朝鲜六馆学士唱和切磋诗文,传播孔子儒家学说,赋诗赠答,应对如流,且语言得体。临别之际,朱之蕃挥毫写下了【朝鲜重修明伦堂记】,朝鲜学士称赞道:「揭来华扁观叹声,留与千秋贲外藩。」

朱之蕃还为「明伦堂」题写了匾额,落款为「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钦差正使金陵朱之蕃书」。 离开朝鲜回国前,朱之蕃发现有不少中国古代名人书画、古玩宝器流落在朝鲜民间,于是他将自己的财物悉数拿出,换回这些名家字画、古玩宝器。

朱之蕃作为上国大臣,既不索要财物,还拒收馈赠,为此朝鲜友人赠诗写道:「动人符彩仪朝野,盖世才名震狄鞮……惟应不沫清风在,吹尽东韩百万黎。」

「毛驴宰相」傅以渐

傅以渐(1609年—1655年)是聊城东昌府人,根据【东郡傅氏族谱】记载,其始祖傅回曾于明成化年间,由江西吉安永丰县至山东东昌府冠县任知县。

在清朝开国后举行的第一次殿试中,傅以渐一举夺魁,从此走上仕途。他先任宏文院修撰,次年即充任会试同考官;清顺治五年,傅以渐任【明史】纂修官,顺治八年书成,任国史院侍讲;顺治九年充【清太宗实录】纂修官,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傅以渐后来身居相位,但生活非常勤廉节俭,「食不重味,常衣再浣之衣」「自处无异寒素」。难能可贵的是,他作为当朝宰相,上朝时不是骑马坐骄,而是经常骑毛驴,这在当时是一件稀罕事,为此顺治皇帝专门给他手绘了一副「状元骑驴图」,一时传为佳话。

傅以渐

据嘉庆年间进士、工部尚书张祥河【关陇舆中偶忆编】记载:「顺治开科状元为东昌傅相国以渐。相国尝扈随圣驾,骑蹇驴归行帐。上在高处眺望,摹写其形状,戏题云‘状元归去驴如飞’。画幅二尺许,设色古茂。余道出东昌,登傅氏御画楼,其裔孙傅秋坪出赐件获观……」

后来傅以渐做了康熙皇帝的老师,仍然是骑驴出门,康熙曾给他牵驴解鞍。有人曾写诗描述了这一情景:「阁老骑驴来金殿,康熙引缰走在前。若非太保展雄才,清鼎岂能安如山。」

顺治十五年,傅以渐因病辞官返回家乡养老,回乡后他依然很低调,史料中记载:「(傅以渐)每闻百姓疾苦,若切于身,闾里有义举,必赞成之。自处无异寒素,汲奖寒素,惟恐不及,未尝有疾言遽。」

傅以渐平时衣着朴素,也不接受地方官的宴请。他在家休养一年多,除了教养族中子弟外,几乎闭门不出。他在给【聊城县志】作序时自称「养病邑人傅以渐」,可见其为人处世的谦恭低调。

林则徐欣赏的孙毓溎

孙毓溎是山东济宁人,清代体仁阁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庭之孙。

孙毓溎得中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六年出任云南学政,恰逢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云南总督,他在协助处理政务时,深得林则徐赏识。

孙毓溎到云南上任后,「宣庙知公宿儒,简放云南学政。下车厉风节,广教育,厘剔奸橐,振拔寒俊,士论翕然。」当时林则徐正在云南,孙毓溎建言献策,被林则徐采纳。

林则徐很看重他,两人相处共事三年,写诗唱酬,往来十分密切,成为挚友。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林则徐、程矞采与孙毓溎同游昆明黑龙潭,并欢饮于大观楼下,程矞采时任云南布政使。事后,林则徐即事成诗二首,寄书孙毓溎。

林则徐的诗写道:「碧鸡台畔拓荒庄,准备披襟共纳凉。药笼知君搜采遍,间看秋士踏槐黄。在此诗后林则徐又赠诗一首。妙笔新词点石栏,旧吟应笑小虫寒。何期拂却尘埃满,替写兰亭换骨丹。」

从林则徐赠诗可以看出,林则徐与孙毓溎相互仰慕,两人亲密无间的友情,已超出从政同僚的一般关系,由此可见林则徐对孙毓溎的赏识。

咸丰元年,孙毓溎被破格提为山西按察使,不久调浙江按察使,后署布政使。由于积劳成疾,孙毓溎辞官归里,闭门养病。

孙毓溎祖孙四代在朝为官,他的叔叔孙瑞珍、堂弟孙毓汶官至尚书之职,不少家人身居要职,家门之盛无以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