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诗篇不仅记录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艰辛,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与无限向往。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史料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鼎盛时期,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他们的诗篇,尤为耀眼,令人叹服 。
以下,我将带您走进十首经典的边塞诗,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豪情壮志与家国情怀。
一、【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这首边塞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诗人王昌龄也成为边塞诗人中的重要成员,被尊称为「七绝圣手」。
此诗开篇即以跨越时空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勾起人们对历史的无限遐想,随即笔锋一转,道出「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现实,写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后两句中诗人借古喻今,希望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英勇将领,能够镇守边疆,抵御外侮,保卫家园,渴望和平的心愿呼之欲出。
边塞诗的雄浑壮阔,在王昌龄的这首七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这首边塞诗则着重体现出守卫将士保家卫国的决心。
在诗中,作者以青海、雪山、孤城等意象构建了边塞的壮丽与苍凉。「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道尽了战士们历经无数次战斗的艰辛与坚韧。「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将士们誓死保卫国家、不破敌国誓不罢休的壮志豪情。
这首诗也被当作一首表忠心的爱国诗篇流传,适合用在一些爱国教育等重要场合。
三、【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存世的诗作仅仅六首,一首五言诗【登鹳雀楼】被称为五言之冠,而这首七言诗又是边塞诗中的名作,可见王之涣的诗文功底极高。
在这首【凉州词】中,开篇即以壮阔的笔调描绘了黄河远望的辽阔景象,紧接着「一片孤城万仞山」将视线拉至荒凉的边塞,孤城与万仞山的对比,凸显了边疆的孤寂与苍凉。后两句借羌笛之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却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无奈,将个人情感升华至对边疆苦寒、国家边防的深刻思考。
情调虽悲,却不失盛唐的「壮」,如此雄阔苍凉的诗作,自是能成为边塞诗中的经典。
四、【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仙李白似乎天生就适合写这种洒脱辽阔的边塞诗,这首诗也一样,李白将边塞苦寒的天气写得浪漫而随性,并将心里的豪情尽情泼洒。
李白以五月天山仍见雪的奇景开篇,展现了边塞环境的严酷。诗中「笛中闻折柳」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折柳送别的传统意象,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而最后一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杀敌报国的决心与勇气。
诗中独有的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不仅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更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五、【使至塞上】·王维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佛王维不仅写得好一首山水田园诗,他笔下的边塞诗也融入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读来让人心驰神往。
一辆单车开启了王维的大漠之旅,他不远万里,翻山越岭奔赴边疆,一路上可见一行行归雁,一缕孤烟直插云霄,而远处有蜿蜒的长河静静地流淌,那轮圆日缓缓沉入地平线。那些默默无闻的守边将士,他们的身影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融为一体,共同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史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雄浑壮丽的边塞风光图,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苍凉。
六、【雁门太守行】·李贺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用笔奇诡,被称为「诗鬼」,他笔下的边塞诗也如此,李贺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了一场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难得的是,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又十分妥帖,准确地表现了特定环境下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
黑云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至,欲将坚固的城池吞噬于无形。将士严阵以待,毅然挺立,无畏无惧,战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的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展现了将士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忠诚与勇敢。
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也以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捍卫了自己边塞诗人的至高地位。岑参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深有体会,下笔也是如有神助。
诗人以瑰丽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雪景和送别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对北风、白草、飞雪的描绘,勾勒出一幅边塞冬日的严寒景象;又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比喻,将雪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最后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惜别之情。
「雪中含情」,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八、【凉州词】·王翰
凉州词
唐.王瀚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人王瀚一生才气纵横,留诗仅仅十几首,这首诗是其代表作。整首诗的反差极大,前两句极尽柔美,后两句则极尽悲凉。
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军中宴饮的欢乐场景,「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等具有西域特色的事物,展现出了边塞生活的独特风情。后两句则以豪放的口吻抒发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体现出了边塞军人的豁达与勇敢。
值得一提的是,【凉州词】不是诗词,而是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代表作品便是本文中列举的王之涣的和王翰的诗作。
九、【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这是李益在战乱中喜遇弟弟是所写的诗篇。生在战争年代的李益,也写过边塞诗,这便是著名的一首。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便是含蓄,并未直接写战争带给人民的创伤,却又句句透出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诗人以景抒情,通过描写回乐峰前的沙地、受降城外的月色以及芦管声,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人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深刻地表现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十、【塞下曲】·卢纶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的边塞夜袭战,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机智。
前两句通过「月黑雁飞高」的暗示性语言,营造了一种黑暗、寂静的氛围,为单于的逃跑埋下伏笔,「单于夜遁逃」直接叙述交代了战争的背景;后两句则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生动画面展现了战士们英勇追击的壮烈场景,画面感极强。
全诗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