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开屏人物|晋斋的艺术人生

2024-07-24国风

中等身材的艺术家晋斋留着一头乌黑的中长卷发,戴着一副玳瑁眼镜,留着胡茬,眉宇间流露着忧郁气息。在不熟悉他的人看来,晋斋多少显得有些野性、不羁和不修边幅,但在朋友看来,他却是张弛有度、内敛含蓄。他似乎不善言谈,但他却能在自媒体中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些行业见地、传统艺术等。多年教学占用了晋斋大量的时间,但他用碎片时间画画、练字、写作、思考,并于2024年7月13日举办了「绘境」个展。

晋斋的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光芒,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青睐和收藏。收藏者(本次策展人)高铎镛说,其作品多角度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充满着自然的生命力和内心的感染力,同时也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深刻体现。

挂历与写意启蒙

「奶奶是十里八乡刺绣功夫最精湛的老人,父辈雅好书法,虽然没有所成,但我也算是耳濡目染,」晋斋回忆说,自己对艺术的感知源于五六岁时家里的挂历,那时挂历上总会印刷一些名家的写意水墨,当时晋斋根本不懂何为写意,只是莫名觉得那些水墨画看上去让人意犹未尽。晋斋似是命中注定与水墨相遇。

「上小学后,父亲每年都会买名家书画挂历,我开始临摹挂历上的花鸟虫鱼、梅兰竹菊。」晋斋说。11岁时,在父亲的找寻下,晋斋开始拜师学习写意花鸟,接受正统的国画启蒙教育。晋斋说:「从启蒙开始,画画就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生活习惯,也正是那个时候,我便坚信自己就是与生俱来的画家,绘画就像是我的一种宿命。」

本科读了8年,这磨砺他有过滤痛苦的能力

晋斋原名张军,来自山西临汾,原本立志考中国美院,但因为数学成绩0分而与之失之交臂。复读后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的民艺与服饰设计专业,后发现该专业与自己的期待相差甚远,便申请调剂到中国画(工笔重彩)专业,中间又经历休学、文化课补考、退学未果等等,来回辗转折腾,本科一共上了8年。

「大二时,我在云南艺术学院附近的麻园村以320元/月的租金租了一间8平方米的房子,还经常被房东催房租,里面仅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每天的课余时间,我在那里画画。在那里,我见到了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蟑螂,后来一对香港夫妇3000元的价格买下了我的一幅画,这让我的困顿生活有所缓解。」在晋斋看来,那些艰苦的岁月都是弥足珍贵的记忆,他不愿过多提及。他说,自己有「健忘症」,总能过滤掉生活中的痛苦和一些不开心的事,因为过往都存于记忆,而记忆或过于夸大或过于理想,只有绘画是真实的还原历史、直击人心。

珍视生命中的批评

嘲讽使人颓丧,也能催人成长。「从小在批评与赞扬中成长,但我更在意对批评的甄别。初中时,我在一名修复古字画的师父那里学习写意花鸟,兴冲冲地带着一幅当时自认为非常得意的画作去装裱,没想到却被当时在场的一个老者嘲笑。现在想起来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后来我便抱着那幅画逃跑了。」晋斋告诉记者,大二那年,自己胸有成竹地把一些画作带去了景星花鸟市场出售,一位字画店的老先生观赏一番后说:「小伙子,你的画得不错,但是画上的落款写得没有一点章法。」这件事使其有些厌恶老先生的评价,但事后想来,重新估量了对书法的认知,晋斋后来便报了书法班,潜心修学。

晋斋说,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珍视生命中的那些打击和批评。

初心就是活得清醒

「求学云艺,非仅能学,实是天授。最难能可贵的是,身处横断山里,却能以静制动,收放自如。以道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脱俗姿态而进行古、今兼治的文化修炼,从而达到了默合自心、返璞归真、虚静坐忘的‘禅定’意蕴。」云南艺术学院教授李建东(同时也是晋斋的老师)说,晋斋本次展览集中体现了其在水墨、书法领域的不倦砥砺、勇于探索的精神格局,相信他的艺术道路会越走越宽。

李建东说,「笔精墨妙」是一个长期艰苦磨炼的过程,但也是画家天资、功力、情感、气质、学养、人品、文化等的综合体现,艺术是学问也是信仰,需要用一生的虔诚来完成。

在晋斋说他自己「能画画就是我的理想,我已经活在理想中」。他认为,个人所有的修为都蕴藏在其艺术作品里,只有时刻准备着,让自己够硬,才配得上「艺术家」这个称号。「多年来,我都在潜心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和大师的画作,因为文化是鲜活的,只有鲜活的东西才能让艺术品具有生命力。」晋斋说。

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精神贵族」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认识:艺术离自己很远。对于这个问题,晋斋认为,艺术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且艺术跟物质无关,艺术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譬如,你在欣赏一幅画时,尽管不懂得专业品鉴,但会感受到一种气息,那正是每个人不可名状的自我美学认证。譬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所有人都会感受到气势磅礴而神秘的气息。又或者梵高的【向日葵】,人们也会感到强烈律动的生命力。」晋斋说。

「其实现在大多画展都是免费给市民观看的,文艺是与人类共鸣共颤的精神食粮,只要自己用心感受、以心会心,每个人都能成为精神贵族。」晋斋看来,艺术修养来自文史哲的修养,只有民众切身去走近,体味自身传统的厚重与深刻,才能实现整个国家的文化自信。

在谈及未来时,晋斋说,只想不慌不忙,保持初心,活在当下。

开屏新闻记者 李赛 摄影报道

一审 夏体雷

责任编辑 李鸿睿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