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人的笔下,春天是多姿多彩的。 比如,杜甫笔下的春天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朱熹笔下的春天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白居易笔下的春天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诗鬼」李贺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创作背景】 李贺是唐宗室后裔,不过到了父亲李晋肃一代,家族早已败落,家境颇为贫寒。诗人幻想通过科举之途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彻底摆脱现实的贫穷落魄,却因种种原因,应举受阻,仕途受挫。【感春】是诗人在春日感于自己的贫困落魄、不为世用,抒发愁闷之作。
【感春】
唐•李贺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译文】
天气变暖,但家境仍冷落萧条,百花齐开,更使我这北郭骚悲伤无聊。
一文不名,只有像来子钱一样的穿眼榆荚,不见舞妓,倒有比舞妓细腰更柔软的柳条。
张开帘幕,迎接神燕,弋射飞丝,送走伯劳。
弹起胡琴,借以抒发今日的愁恨,频繁急切的乐声扑向那紫檀琴槽。
李贺诗歌总的特色是奇崛愤激、凄凉幽冷,牛鬼蛇神纷至沓来,其诗歌内容多是他的幻想世界的外化物。这首【感春】却颇为难得,从中可以窥见李贺的生活景况。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点明时序正是春天。春天本应是万物恢复生机之时,世人在寒冬季节早在盼望春暖花开的春天。但在李贺眼中,春天却是一片愁红惨绿的伤心物。「萧条」之上着一「自」字,更显出无可奈何的凄凉。为什么诗人对春而伤春?诗中继续道:人处穷困潦倒之中实在难生赏春的雅兴,对花无端生悲。「北郭骚」是出现在【吕氏春秋】中的一位穷困之人,李贺将他比喻自己家境的萧条。
颔联承接首联之意,继续状写穷困之景况,也见出心中的悲凉:榆叶薄如莱子钱,舞儿腰若袅袅柳。这里需作一些解释:榆树之叶,其状如钱,中间有孔,人又称榆叶为榆钱。而莱子钱则是南朝宋废帝景和元年所铸的一种钱币,极薄,故价值也低。「榆穿莱子眼」意指家中贫寒,钱财无多。「舞儿」是诗人自比,穷困落魄已使自己骨瘦如柴。舞儿腰细原也是一种美,但到了李贺笔下,却令人起几多感慨。写家境萧条却不正面说出,寓意榆钱、细腰,其痛苦意味又比正面说出更为深长。
第三联中,诗人暂时置下贫困的愁苦,用两句话写春景。春日融融,落花游丝在静静的太阳光下无声无息地飘荡,时而几声伯劳鸟的哀鸣,把人的思绪带回到伯劳因被后母所害而化鸟的悲惨故事中。这两句写得蕴含无穷。现在无从考证短命的诗人是否曾经娶妻成家,但单看这两句,一丝渴望获得平和温暖的家庭、能与子女共享天伦的情思是以一种十分凄苦的笔墨写出来的。笔下经常出现「秋鬼」、「败坟」、「冷血」字眼的诗人心中原来也有着这样一颗温热、渴望的心。
尾联写的是拿起胡琴来排遣胸中的遗恨,将满腔的心事向琴槽诉说。自古才人多落魄。偏偏柔弱多病的李贺注定了没有发迹的希望,绝望的诗人只能遨游神仙鬼怪世界,可以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与神鬼之精神相接,以此来取得心理的平衡。诗人身处贫困潦倒、忧郁悲愤的处境,其内心的痛苦纠缠着他的灵魂。所以,在诗人听来,弹奏的胡琴声中也像是寄寓着诗人的怨恨,而自己满怀愁闷,却又惟有弹琴来排遣。胡琴声骤然而急,声声滑落琴槽,这又正似啼血的杜鹃、哀鸣的伯劳。
运用大量的意象,是李贺诗歌中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自然类意象,还是社会类意象,其诗歌中核心意象群的审美特征就是「凄怨」。而形成这一审美意象的原因则是在于诗人凄怨的心态和情感。杜牧评其诗为「怨恨悲愁」。这首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榆柳等景物的美好,烘托诗人的凄苦,以榆钱、柳断补足「萧条」之意。「神燕」、「伯劳」寄托了诗人盼祥瑞、避凶灾的美好愿望。「胡琴」成为了诗人排遣苦闷的工具,而「琴槽」则成为了诗人诉说心事的对象。诗人对这一连串的意象,进行了极力的渲染烘托,展示了一种饱「悲」之美,借以强化了诗人的悲惨不幸。
除了李贺之外,很多文人会借春天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比如,白居易的「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通过春天的美好反衬出他被贬江州时的愁苦心情;而王安石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些诗句都将作者的情感与春天的景象相结合,使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