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张大复【兰之味】:氲氲无所,故称瑞耳

2024-04-13国风

郑板桥 兰花册其一

兰之味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郑板桥 兰花册其一

最近赏沈周的画,读【二十四诗品】,沉浸的古典的山山水水里,梦里悄然回到儿时在山林的采兰花,那是春天里,我们孩子的最爱。兰花的味道,真的很好闻,我们山野孩子哪里懂什么美啊,神韵啊,但是就是喜欢,喜欢地不得了,细嗅其香,很是陶醉。真的喜欢兰花的味道,喜欢到骨子里,灵魂里,因为这个喜欢,每每在山林里探寻。

现在想来,我们孩子的天性喜欢探宝,喜欢捉迷藏。采兰就有这种特性。它的香气似有还无,绵绵悠悠,兰叶又和山林里的草木融为一体,我们小孩子就像小猎狗一样,鼻子一嗅一嗅地,瞪大着眼睛,拨草攀树,在林子里探寻啊探寻啊,不可就是探宝嘛,可不是和兰花玩捉迷藏游戏嘛。

这个游戏从小学玩到高中,最后上了大学,来了上海,就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于山林间寻兰了。对兰花的爱,藏在了灵魂深处。其香幽香,其形清透,其神纯净,当得一个雅字,可谓秀美,幽美。可谓清绝之美人,可谓清幽之君子,可谓淡雅之隐士。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每当在山谷中探寻到一株兰花,它就悠然地绽放,亭亭玉立,真的就像仙子一样啊,不过小的时候还是喜欢直接把花儿摘下,成为自己的战利品。不过探寻到的那一瞬间,带给一个无知的小孩的触动,真是难言其韵,这可能就是自然给我的持续多年的美学教育吧。

它就那样绽放于深林,不求人知,持守其节。古人常以「兰」喻君子也。

即兴涂抹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其一

九年义务教育,我也在山林寻兰寻了九年,满山踏遍,只为相照的美妙。还挺幸运,当时的「穷山恶水」,还好有兰。对我而言,大山是我们这些孩子的游乐场。如今,山林是我的梦。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兰花的香味,不可以贴近嗅取品赏。它的香味似有似无,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它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此是知兰者也。梅兰竹菊,冬春夏秋,次第开放,各有其风骨。

兰花的风骨,就在其独立、山隐、清透。

氲氲无所,故称瑞耳。

兰花的香味弥漫飘忽,所以称她是吉祥的象征。其香味是可以治愈身心的,从中医的角度,它的气息能让人收阖,疏解,流通。此最为吉祥也。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把画画得像。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哲学,超越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那种非对象性的,充满生生之意的。

即兴涂抹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

张大复的这篇短短的【兰之味】,隽永,清透,甚是喜欢,也在暮春时节,写一写我生命中的兰花,分享给大家。

最后欣赏一首歌吧!

猗兰操

歌手:牧之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有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念白: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有之。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荠麦之茂,荠麦有之。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好,到这里。 谢谢阅读到此,愿你有所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