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思乡七律,全诗意境深远,颔联更是千古名句!

2024-09-17国风

唐文宗大和六年,唐代诗人赵嘏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

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七律。

这首诗中的「长笛一声人倚楼」,连杜牧读后也赞叹不已,直称其为「赵倚楼」。

此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描写了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写尽秋日之美,也道尽了思乡之愁。

【长安晚秋】

赵嘏〔唐代〕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诗的大意是:

拂晓的云与雾气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忡。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人,唐代诗人。颇有诗名,尤工七言律诗,清圆熟练,律切工稳。【全唐诗】称其「为诗赡美,多兴味」。

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

首联即点题。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得极妙。这两句,仿佛使读者看见拂晓时候天空稀疏的残星和飞越关塞的大雁,又看见诗人正倚高楼听长笛的孤寂的身影。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颈联仍是「望」中之景物:篱边半开的菊花寂静无声,水边开放着的莲花凋谢了,花瓣纷纷坠落,使人感到寂寞愁闷。

这联对仗工整。菊花、红莲本是无情之物,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菊花和红莲人格化了。

篱菊的寂静之感,乃是诗人自己身居异乡为官而感到寂寞;红莲的愁闷,乃是诗人自己愁闷而假红莲述之。

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这首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以秋日典型形象入诗,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