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馬東太狡猾啦,直接不給開罵的機會

2024-08-15綜藝

「喜人奇妙夜」第七期已上線,我滿懷期待點開,結果,竟是「喜人運動會」,本期沒有喜劇表演。

馬東可真是狡猾,知道罵節目的人多,「嗷嗷待哺」,幹脆直接停更一期,讓想罵的客官悻悻而去。

「喜人奇妙夜」我一期不落,罵過,也誇過,罵居多。雖然罵得多,我整體是喜歡這個節目的,畢竟,在一個多小時時間內,一群所謂「喜劇」精英絞盡腦汁逗我笑。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心一意】【史上第一劫案】【x計劃】等,幾乎都是偏「無厘頭」的喜劇。

可能你會問,既然喜歡為啥還要罵呢?這就是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啊,不能因為喜歡就啥都說好,是吧。

「喜人奇妙夜」停更,讓我想起「脫口秀大會」,它播的時候,我也是期期不落,期期都罵,如今,「脫口秀大會」消失無蹤,我也悵然若失,雖然它不好笑,但畢竟使勁兒給我撓癢癢,給我帶來些許歡樂。

我也在思考,為啥「喜人奇妙夜」「脫口秀大會」的演員,都呈現出一種「疲憊」的狀態。

也許有人會罵,還不是因為你們這些觀眾太過「苛刻」?我覺得並非如此,這其實跟「外賣」一樣,不是「外賣員」與「顧客」的矛盾,而是「外賣員」與「平台」的問題。「喜人奇妙夜」之所以後繼乏力,說到底,是制作平台與演員的關系失衡。制作方非得用比賽的形式吸引觀眾,短時間內高強度壓榨創作者。「脫口秀大會」也是如此,到後期,演員幾乎沒有段子,完全在敷衍。

此外,創作者為了贏取比賽,就會走捷徑,想著如何討好觀眾、評委,於是「包餃子」「歌舞」等形式占據創作模式。

創作需要自由,同時,也需要資源。平台能給予資源,但無法兼顧自由。平台只在乎收視率,廣告收入,它才不在乎創作者「是否靈感枯竭」,也不會在乎這個節目能否顛覆喜劇創作模式(美其名曰「素描喜劇」,如今跟晚會小品又有何差異?),沒了就再換個名頭,再找一群人,再開個節目。

當然,這也無可厚非,這就是遊戲規則,創作者也透過平台「成名」了。我覺得,創作者挺矯情的,總是在抱怨,找借口,覺得累就結束唄,別放低創作標準,想賺錢就媚俗唄,媚俗就乖乖接受被罵。

此外,觀眾其實也是遊戲一部份。在現下這種創作環境下,其實,無論是演員還是平台,都賺到了,只有咱們觀眾是相對弱勢的,除了得到少許歡樂,還得付會員費。

因此,作為觀眾,就忠實個人喜好,好就誇,爛就罵。別付出感情,別同情創作者,別同情平台,他們都賺錢了,就咱們是看熱鬧的,既然是圍觀群眾,就做好群眾本分,不要吝嗇吆喝和倒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