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我家那閨女】裏,40+的柳巖談到了自己的困境,談到了自己在面對生死、面對原生家庭時的無可奈何,我們才恍然發現,表面看似堅強樂觀的柳巖,內心其實也有著深深的傷痕。
01 沒有了求生的欲望
柳巖講到,現在40+獨立單身的自己,財務自由、工作順利,基本上沒什麽缺憾了,算是很多人羨慕的一種狀態。
可也是因為無欲無求,柳巖說如果自己現在突然倒下,都沒有了那種掙紮求生的意誌,覺得就這樣走了也可以了。
之後柳巖也說,所以她才明白為什麽有些人到了中年都會那麽想要一個孩子,因為這個孩子會成為你生活下去的動力,否則你就真的了無牽掛,一切就那麽順其自然了。
可能不少人會說,柳巖不是還有家人,還有自己的媽媽嗎?怎麽可能會毫無牽掛了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柳巖接下來的的兩大困境了。
02 辜負了父親的信任
父親曾給柳巖寫過一封信,信的內容大致是對柳巖媽媽的一些抱怨和無奈,因為那個時候柳巖爸爸在外地的鹽廠上班,兒子讀完中專後,柳巖媽媽就讓他留在身邊工作,沒讓兒子出去闖一闖,有點耽誤了兒子的前程。
其實爸爸需要的只是一個發泄的出口、一個可以傾聽他說話的物件,他把這份信任給了柳巖,但柳巖辜負了父親的信任。
柳巖沒有選擇理解或認同,而是采用說教式的方式,叮囑父親要懂得體諒媽媽的辛苦,媽媽也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
柳巖給父親回完這封信之後,父親就再也沒有給她寫過信了,因為父親嘗試向女兒敞開的心扉,被女兒狠狠地關上了。
03 父親的很快去世
有一次柳巖帶著全家老小去杜拜旅行,父親遠遠地一個人落在了後面,柳巖就走過去問父親怎麽了。
父親再一次跟柳巖說出了心裏話,這也是繼幾年前那封信之後,父親第二次把心門向柳巖開啟。
父親說自己這輩子沒能掙到什麽大錢,給不了家人很好的待遇,也沒辦法像女兒這樣,帶著大家到處旅行。
如今柳巖掙了錢讓全家享福,也算是完成了父親的心願,父親覺得自己沒為這個家貢獻過很多,自然也不配等到女兒這麽好的對待。
其實這番話應該是承接了幾年前那封信的內容,因為柳巖當初的不理解和說教,讓父親一度堅定地認為,自己沒資格抱怨這個家的不是,沒資格對家人指指點點,而這一個事情,也成了柳巖心中永久的痛。
杜拜旅行完回來,父親很快就被檢查出了癌癥,而且還是胃癌晚期,前前後後才5個月父親就匆忙離世了;而深埋在父親內心的心結,等待著柳巖慢慢去解開的那個心結,再也沒機會給到柳巖了。
柳巖在跟範湉湉說到這個事的時候,幾度哽咽到都快說不出話了,觀察室的其他兩個媽媽也看得非常動容,紛紛落下了眼淚。
04 唯一值得牽掛的人走了
父親的離去,給柳巖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也是不可彌補的。
聽完柳巖的這段故事,估計更多人能夠體會到那句話——「親人的離去不是一場暴雨,而是一輩子的潮濕」,所承重的傷痛和遺憾。
父親默默付出了一輩子,默默隱忍了一輩子,柳巖像父親一樣,也為這個家族的所有成員,付出了自己的大半生。
作為家裏的一座大山,父親把唯一訴苦的物件給了柳巖,也正如同柳巖扛下了養家的重擔後,唯一的訴苦物件也只有父親了。
父親在世的時候,柳巖覺得這個世上還有唯一一個值得牽掛的人,唯一一個很懂自己、很愛自己的人,而父親沒了,柳巖所要面對的人生,就是其他家族成員的索取了,當然也包括媽媽。
正如柳巖所說,她這一輩子為之奮鬥拼搏的意義,就是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而如今大家都過上了更好的日子,父親卻享受不到這個福分了。
因此,哪怕在其他人眼裏,柳巖把這個家族照顧得很好,媽媽也過得很順心順意,看似非常圓滿的一個結果,只有柳巖心裏還有一塊缺憾,就像一個原本應該完整的圓,因為爸爸的缺席,永遠地失去了成為一個完整的圓的可能,而這個缺憾,也是柳巖會心掛一輩子,直至帶進土裏的。
最後的最後還是那句老話,「子欲養而親不待」,趁著自己的父母都還健在,有空的時候就多和他們聯系聯系吧,其實也不用說啥,就隨便嘮幾句家常,或分享一兩件小事,對父母來說,就是最大的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