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龍」重登場!央視春晚「重慶元素」含量高

2024-02-10綜藝

▲雜技【躍龍門】演出現場。受訪者供圖

2月9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4春節聯歡晚會」如期而至,46個節目,涵蓋歌曲、舞蹈、相聲、小品、戲曲、武術、雜技、音樂劇、微電影等各型別,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奉上了一場文化大餐。

本屆春晚「重慶」含量頗高,除了有重慶籍詞人梁芒參與創作的歌曲【龍】【都實作】在央視春晚唱響,重慶籍藝人黃綺珊、李耕耘登台獻唱外,更有重慶大學藝術學院、武隆民間演唱團隊、重慶雜技藝術團首登春晚,為大家帶來精彩的歌舞和雜技表演。值得一提的是,2024龍年春晚的舞台上,還有來自銅梁制作的競技龍在功夫微電影【爭春】中「龍」重登場,這樣的「隱藏款」重慶元素大家發現了嗎?

▲出現在微電影【爭春】中的銅梁競技龍。受訪者供圖

重大師生開場舞出精氣神

晚會在開場歌舞【鼓舞龍騰】中拉開序幕,蘇有朋、胡歌、辛芷蕾、楊冪、宋軼等10多位明星藝人登台獻唱,伴隨著中國大鼓、中國排鼓的演繹,十分提振精氣神。重慶大學為開場節目領舞,29位演員參與表演。

只見舞者手持龍頭,在不斷翻轉中完成龍的遊弋、起伏、翻滾、騰躍、纏絞等動作。恢宏霸氣的鼓樂中,舞者時而匯聚成渾然一體的巨龍形象,時而靈動變換身形,演繹群龍之象。

整支舞蹈沒有完整的龍形道具,卻表現出龍的氣勢,這支名為【手龍人】的舞蹈,以重慶市國家級非遺計畫「銅梁龍舞」為創作素材編排而成,是今年央視春晚開場節目中唯一擁有獨立舞段展示的高校原創舞蹈作品。

為什麽叫【手龍人】,節目編排有什麽寓意?

「‘手’取‘守’的諧音,旨在號召更多華夏兒女守護傳統文化技藝,用藝術的形式大力弘揚中華龍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精神,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活力。」重慶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

台上台下「隱藏」銅梁龍

功夫表演是央視春晚不可或缺的元素,由袁和平、樊少皇、吳樾和此沙共同帶來的功夫微電影【爭春】中,除了精彩的中國功夫展示外,銅梁制作的紅黃藍3條競技龍和150余條手持小彩龍也在台上台下同時亮相,為華夏兒女送去吉祥與祝福。

▲制作中的小彩龍。受訪者供圖

台上,競技龍配合表演者遊刃有余地展示中國功夫;台下,一直在觀眾們手裏握著的小彩龍,讓龍年的氛圍滿溢。這些小彩龍由銅梁區圖書館工作人員王波創新制作。眼尖的觀眾會發現,這個龍形玩偶弱化了龍須、龍鱗、龍鰭等元素,轉而用一些小彩球代替,顯得更有親和力,這是王波的創作小巧思。

「接到創作任務時,有人說要不就根據央視春晚吉祥物‘龍辰辰’為創作藍本制作,但糾結之後,我們覺得還是應該堅持銅梁本土龍元素,並融入了川劇元素。」王波說,接到創作任務後,他和團隊幾經討論多次易稿,用10多天的時間制作完成了樣品供央視春晚導演組稽核選用。

幾乎沒有任何意見,王波和團隊創作的小彩龍一下就得到導演組的認可,接下來就是量產。有意思的是,在創作過程中,王波和團隊考慮到制作時長的問題,從一開始就確定了模組組裝的思路,龍頭采用3D打印技術,其他部位各自縫制組裝。這一思路為他們節省了制作時間,2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200條小彩龍的手工制作並交付。

▲完成繪制的小彩龍。受訪者供圖

雜技藝術團多彩錦鯉「躍龍門」

鯉魚躍龍門,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於勇氣、進取和成功的美好期待和祝福。由重慶雜技藝術團24位元專業演員與河南省雜技集團、國家彈翻床隊聯合帶來的雜技演出【躍龍門】,以高超的專業技術,還原了人們想象中的「鯉魚化龍」「魚躍龍門」場景。

▲重慶雜技藝術團雜技節目【躍龍門】亮相春晚。視訊截圖

▲重慶雜技藝術團雜技節目【躍龍門】正在表演。視訊截圖

▲重慶雜技藝術團雜技節目【躍龍門】亮相春晚。 視訊截圖

該節目以傳統雜技「彈翻床」為技術展現手段,以龍年題材為切入點,對節目的命名、表演方式、隊形編排、動作技術、舞美設計、服裝道具等方面進行了創新設計,整個舞台效果的打造處處洋溢著龍與錦鯉的元素,呈現出喜氣洋洋的氛圍。舞美設計中加入了中華傳統龍圖騰元素,打造了「龍門」形象,龍頭設計靈動傳神。5分多鐘的時間裏,演員們分組穿著錦鯉與龍元素的喜慶服飾在彈翻床上跳躍、穿梭,猶如一條條「多彩錦鯉」,為全國人民帶來了「鯉魚躍龍門」「年年有余」的新春祝福。

該節目的部份創作靈感,來源於重慶雜技藝術團原創雜技秀【極限快樂】。「【極限快樂】有一段表演,是演員在搭建的朝天門大橋上翻越、轉圈,央視春晚導演組看到之後於2023年10月發出演出邀請,並提出是否可以加入‘彈翻床’的元素呈現。」重慶雜技藝術團技術總監李傑透露,自從接到演出邀請之後,演員們就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節目訓練。

▲參演雜技【躍龍門】的重慶雜技藝術團成員在央視春晚後台合影。受訪者供圖

由於是全新創排的節目,演員們幾乎是從零開始學習、訓練,直至熟練、精湛,只為讓全國觀眾感受重慶雜技藝術的獨特魅力。「重慶雜技藝術團的演員們負責的是‘魚躍’的地面部份,以及轉體1080度和空翻旋兩周的高難度動作,為了呈現出高品質的表演,演員們每天從早練到晚,訓練長達10多個小時。」李傑說。

重慶民歌唱響龍年祝福

「太陽出來啰兒,喜洋洋哦……」在民歌串燒【我的家鄉我的歌】中率先出場的,是來自武隆區文化館民歌演唱隊的楊興勇、王建華、傅永洪、唐鈴軻(千寶組合)、賓勝5位演唱者,他們演唱的曲目為重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

▲演唱【太陽出來喜洋洋】的5位武隆民歌歌手。受訪者供圖

作為重慶極具代表性的原生態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在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經典民歌」,其曲調清新質樸、悠揚舒展、朗朗上口,歌詞蘊含著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以及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央視春晚上演唱的版本,旋律更加明快,節日的喜慶味道更加濃郁。「演唱中取消了部份‘啰兒’‘啷啷扯’等襯詞,山歌的內容更加明顯。」賓勝說,雖然5人團隊中自己和楊興勇曾多次登上中央電視台的舞台,但在春晚舞台演出還是頭一次,在今年1月收到邀請之後,大家認真創編,對演唱的情緒、咬字吐字、聲腔、氣息、表情等各個細節都摳細做實,只為將最樸實最具地方特色的龍年祝福傳達給每一位觀眾。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無論是明星藝人們身上穿的漢唐宋明傳統服飾,還是聲聲婉轉頗具韻味的戲曲,都讓人深切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美,並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市民範坤民說,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已經成為習慣。「今年春晚舞台上,我還看到了來自本土藝術院團的精彩表演,自豪感更濃了!」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