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這檔生存闖關綜藝,終於逼出了藝人的真性情?

2024-09-07綜藝

這些難以自控的喜怒哀樂,在那些一派祥和、面戴「綜藝假面」的節目中極其罕見,而【十天之後回到現實】卻透過絕境設定,達到了考驗人性「見真章」的效果。

作者|夏爾\編輯|孤鴿

巴黎奧運會結束後,內娛迎來了一波新作開播潮,但有一檔節目自7月19日開播後,穿越奧運周期,持續積累熱度,讓人越來越入戲,這就是由愛奇藝出品的【十天之後回到現實】。

這是一檔解鎖明星「斷網」「失聯」的新綜藝,透過它,你能看到「消失十天的沈月」「方協文附體的林更新」「被孤立的李雪琴」……相關話題不時「癲」上熱搜。

【十天之後回到現實】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聲勢浩大」:超過2000萬平方米的封閉實景錄制空間,大約有2800個標準足球場那麽大;光先發嘉賓就有39人,職業涵蓋演員、歌手、律師、心理學家、健身教練、電競選手等,可謂集齊了各行各業精英。

這些嘉賓被投擲到「無人區」進行生存闖關,有種「無限流照進現實」的既視感,而節目裏流動著的人際關系、個人情緒,也為它賦予了「人性觀察實驗」的調調。

【十天之後回到現實】嘉賓多元化

因為是在十天內不間斷錄制,所以這檔綜藝還具有一種「下飯番」特質,劇情跌宕,連貫性強,後面的情節往往能在前面找到伏筆,讓人有一種追劇的沈浸感。

目前,節目播出七期,闖關賽程已過大半。隨著遊戲漸入佳境,嘉賓們的求生欲與默契程度,都有了肉眼可見的增長,也讓最終的闖關結果更具吸重力。

整活兒「無限流」

近年來,東亞地區盛產無限流影視作品:【魷魚遊戲】【彌留之國的愛麗絲】【開端】等。所謂「無限流」,一般指主人公因某種意外的形式,被召喚進了一個異域空間,然後接受挑戰,層層闖關。

【十天之後回到現實】的創作靈感便脫胎於此:邀請39位嘉賓先發集結,將他們「空降」至空蕩無人的機場、寂靜無聲的碼頭和昏暗無光的大樓,與外界隔絕,然後讓他們接受體力、腦力、心理賽局、團隊合作4個維度的考驗,透過參與遊戲,觸發淘汰機制,決定去留。

錄制場地-碼頭

三期之後,遊戲的版圖進一步擴張,闖關者繼續在主城生活,而淘汰者則在復活島開啟新征程。截至最新播出的第七期,復活島的復活賽已經進入了「最後一晚」的白熱化狀態,島上的25位選手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只有10位能夠順利復活。

【十天之後回到現實】總導演、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在談及節目創意時,曾指出「十天24小時不間斷錄制」「持續斷網」「全封閉環境」三大核心設定。這就意味著,這檔節目的創作出發點,意在追求一種情境真實——打造出一種與世隔絕的真實感。

這對當下手機不離身、時刻置身於資訊繭房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所以當節目組沒收嘉賓手機時,很多人都表現得不安、惶恐。張大大還因為不願上交手機,差點被節目組「勸退」。

嘉賓們各自擁有不同的專長,既能在協作中激發熱血瞬間,也能用個體的聰明才智帶飛全隊。比如,曾在綜藝【最強大腦】第九季闖入全國7強的曹奐東,就在「卡牌遊戲」中找到最優解,憑一人之力讓其他選手成功晉級。

節目裏的智力擔當曹奐東

同時,經由遊戲也能夠打破刻板印象、側寫出藝人的多面性。比如,長相俊秀的流量小生侯明昊就因邏輯思維能力強、反應快,憑這檔節目展現出了不同以往的人格魅力。第七期中,侯明昊率領紫隊勇奪5分邏輯題,做題時思維敏捷,頗具閃光點。

相較於身心上的絕境體驗來說,【十天之後回到現實】在遊戲設定上卻在追求一種化繁為簡——越簡單直白、單刀直入,越能讓嘉賓更快地進入遊戲。

節目中的大部份遊戲,規則都相對簡單。比如,「關燈遊戲」脫胎於尼姆賽局,讓玩家和關主(飛行嘉賓)輪流關燈,最後誰關掉第14層,全樓變黑,誰就或獲得勝利。「蘇格拉底的蘋果」則脫胎於「蘇格拉底挑玉米」典故,玩家抽取編碼後,按順序進去選擇蘋果,並借用道具使個人優勢最大化,最後挑到蘋果體積最小的兩個玩家被淘汰。

林更新在節目中

推進到復活賽後,遊戲被進一步簡化——考驗腦力的智力答題與考驗體力的腰旗大戰搭配進行。比賽規則更簡單粗暴,帶出的競技氛圍也更劍拔弩張,所有人都牟足勁兒想復活回主城。

這種設定帶來的最大優勢,就是既休閑、不費腦,便於「下飯」,又能給人提供情緒價值,讓人沈浸其中。而且觀眾還會邊看邊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興奮感,滋生出「我也想封閉體驗下」「這遊戲我也能玩」的主人翁姿態,進而一發不可收拾地追下去。

無私VS自私,這很難評

為了確保玩家能夠在「十天世界」中自由發揮,【十天之後回到現實】特地采用了「無劇本幹預」的創作形式。這就造成了一種「虛擬的真實」的真人秀情形。

一方面,玩家知道自己在一檔闖關節目中,被攝影機10天24小時不間斷跟拍,猶如現實版的「楚門的世界」,會有意識地在鏡頭前保留體面;另一方面,隨著遊戲流程的步步緊逼,玩家又會不自覺地在鏡頭前流露真情實感,而且這種被「逼」出來的情緒大多是下意識的、無防備的。

就像陳妍希在節目裏說的,「人就是很奇怪,當你面對淘汰和生存時,你就是會很認真。」

陳妍希在節目中

如果說,以往嘉賓參與綜藝,會跟隨劇本去有意識cue流程、有意識地表演;那【十天之後回到現實】就是最大限度地模糊了真與假、演與不演的狀態。

換言之,隨著【十天之後回到現實】的不斷深入,觀眾也在跟隨節目一起,觀看一場大型的人性實驗。

雖然【十天之後回到現實】不會像無限流影視劇那樣,出現「淘汰即死亡」的極端情境,但節目組還是放手一搏,將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利益點破:是選擇勇於擔當變競爭為互助,還是選擇確保個人利益最大化;是選擇在絕境下優雅地退場,還是透過「背刺」他人提升自身的安全值?

這些考驗人性的問題,都為節目帶來了強沖突——英雄主義與利己主義並存,但它們無關對錯,只關乎人性與選擇。

首期拿到最高分的吳奇隆,在他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帶頭大哥的領導者風範。他所在的「體力組」主要由運動員、奧運冠軍、退休兵等體能選手構成,面對「輪胎疊羅漢」的體力遊戲,大家原本各自為戰,默默地搶占輪胎資源,多虧吳奇隆率先發現遊戲漏洞,組織大家合理調配,才得到了「全員通關」的理想結果。

吳奇隆在「輪胎疊羅漢」環節

像吳奇隆這樣眼界較高,能優先考慮整體利益的玩家只是極少數。大部份玩家在各自為戰的情況下,還是會優先考慮自己。比如,「數學天才」石明鑫在獲得第一名獨有的關卡資訊後,出於對勝利的渴望,他就選擇對資訊保密,以此來確保個人利益最大化。

只不過,在節目中做出「自私」抉擇的同時,還要頂住熒屏外的「道德審判」。不得不說,作為一檔真人秀節目,在節目中做出「利他」舉動,確實更易博得觀眾的好感。

比如,在體力遊戲「領地爭奪戰」中,張雲龍、淩智的勇氣與擔當就讓人另眼相看:面對男女分組不公,張雲龍毫不猶豫地選擇與兩名女生並肩作戰;在力量懸殊的「不公」場面下,面對陳冰的求情,淩智選擇了退讓,慘遭淘汰。

張雲龍在節目中

但這也引出了另一種討論:玩家刻意示弱,是否是不尊重比賽,沒有遊戲精神?

是選擇道德至上,還是選擇遊戲先行,這本身就是一道無解的難題。

除了這些難題外,【十天之後回到現實】還非常考驗玩家的情緒控制能力。出於一些共同的利益考量,節目中產生了某些抱團取暖的「小團體」,也滋生出了一些嘉賓情緒過激的名場面。

比如,第四期中的「李雪琴被孤立」和第七期中的「林更新、超級小華劍拔弩張」就很值得玩味。前者李雪琴面露難色,在目睹同組的李羅羅向張大大組靠攏後,疑似被「小團體」孤立;後者兩人因腰旗遊戲上頭,互相嗆聲,散發出了很濃的火藥味。

李雪琴被張大大小組「孤立」

這些難以自控的喜怒哀樂,在那些一派祥和、面戴「綜藝假面」的節目中極其罕見,而【十天之後回到現實】卻透過絕境設定,達到了考驗人性「見真章」的效果。

同時,這些真實的人性,也如一則寓言,映照著人們的現實生活,令觀眾對號入座,激起更廣泛的共情與討論。

當綜藝有了「追劇體驗」

作為整檔節目的發起人,成功打造出【我愛記歌詞】【中國好聲音】【中國有嘻哈】等多部爆款綜藝的陳偉,早在多年前就打算把「連續劇式綜藝節目」推廣至全行業。

誠如他本人所說,「近幾年,綜藝市場有些冷清,我們一直在尋找綜藝的破局之道。想來想去,我還是希望發揮綜藝長視訊的最大優勢,講一個完整、吸引人的故事,把真人秀拍成連續劇。」

「劇式綜藝」這一概念,目的是透過塑造整季劇情的連貫性,打破傳統綜藝單期結局的平行結構,用接近電視劇的剪輯與配樂打造節目,減少節目的跳躍感,實作國綜內容上的創新。

相較傳統綜藝來說,【十天之後回到現實】似乎整活出了一種很新的「追綜體驗」。這種「新」表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它片頭做的很有懸疑感,節目中的關卡道具依次在片頭出現,資訊量爆棚。比如,它去掉了花字堆疊和手繪包裝,更強調節目本身,而非刻意搭建「娛樂框架」。

又或者,它在敘事上采取了插敘、倒敘、懸念前置等敘事手法,增強了節目的懸念。第一期一開頭先從劍拔弩張的腰旗遊戲引入,任由緊張情緒蔓延,用旁白交代遊戲的技巧、戰術與看點。然後戛然而止,從五天前講起,有意識地埋下「勾點」,吊起觀眾的胃口。

腰旗遊戲現場

這些「新」的方面,處處可以顯現出創作者的用心。同時它也帶出了一個資訊——比起片段式的娛樂性,【十天之後回到現實】更尊重內容本身。

它意在讓遊戲成為載體,讓人在困境中的反應成為核心資訊,並將這些資訊以冷靜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輔以電視劇式的拍攝技巧增添戲劇性。

如此定位,令【十天之後回到現實】表現出了一種有趣的平衡:一方面,它使節目獲得了一種技術上的概念升級;另一方面,它又回歸綜藝初心,讓嘉賓擺脫「戲耍」與「偽裝」,以一種更本真的姿態呈現於鏡頭前。

從這個角度來說,【十天之後回到現實】算是跳出了綜藝困局,提供了一種很新的創作範式。

作為初次試水的「試驗品」,節目稱不上完美,仍有很多值得摸索的上升空間。比如,如何把智鬥遊戲講得更精彩,目前看來節目裏的某些答題環節稍顯倉促,沒有細膩展開;遊戲挑戰和合宿生活沒有形成更多的互動;藝人嘉賓與素人嘉賓比起來,競賽能力和勝負心也稍顯不足等。

李庚希在節目中

總體上,【十天之後回到現實】還是頗具誠意地用「一以貫之」的鏡頭,打造出了新鮮的綜藝體驗。「求變求新」素來是國產綜藝不懈追求的動力之一,而拋棄傳統綜藝套路,以內容與人的情感為主,正是當代真人秀能被「當劇看」的關鍵。

節目裏的嘉賓們在尋找邊界、探索自己,節目外的觀眾們也追隨他們的步伐,見識到了一場場勇氣之戰與人性實驗。

正如節目裏龐博形容的,【十天之後回到現實】如同一面鏡子,「你在推開每一扇門、按下每一個鈕、拉下每一根繩、開啟每一盞燈時,都能看到自己,清晰地感知自己那一刻的迷茫,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是怎樣的人。但在做出選擇之前,你其實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