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綜藝【再見愛人】已經播到第四季了,上節目的愛人們,可謂是精準地詮釋了托爾斯泰的那句「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然而,這種不幸裏也夾雜著許多無奈與共鳴,很多人都會共情某些嘉賓,因為能夠從他(她)們身上看到一部份自己。
不過,大概不會有人共情楊子吧……
黃聖依和楊子這對夫妻,幾乎包攬了目前【再見愛人】的所有熱度,網友稱,楊子是「這節目有史以來最炸裂的男性」。
那種撲面而來的爹味兒,那種典型的極度自戀與溝通無效,實在令人有點窒息。
在節目中,場外嘉賓胡彥斌說,「這可能就是我為什麽還沒走進婚姻的原因——知道的太多了。」
過往的愛情與婚姻,人們能看到的例子只有隱忍過活的父母輩,與七大姑八大姨口中「人到了年紀……」這樣的說辭,但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環顧四周,竟幾乎找不到幸福的婚姻與愛情。
是人的要求變得更高了嗎?還是什麽東西變了。在如今這個時代,還有好的愛情存在嗎?
只能說, 理論上還存在。
今天分享的文章,摘選自沈奕斐教授的【什麽樣的愛值得勇敢一次】其中的兩個部份。
在第一部份中,她描述了她眼中以「快樂」和「成長」為軸的,當代愛情的四種模式。
她說,愛情之所以容易滑向最差的形態,就是因為「 成長與快樂往往是矛盾的」。
在文章的第二部份中,沈奕斐由愛情講到婚姻,她說 「今天中國社會存在兩種不同的婚姻模式:一種叫緣分婚姻,另一種叫愛情婚姻。」 這是老一輩婚姻觀與新式婚姻觀的碰撞,許多不幸便是由於這兩種觀念的錯位導致的。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婚姻是一種非常高的理想,它的解決需要我們做出許多的努力和創造活動,身心不健康的人是很難負起這個重擔的。」
如果我們想要或是已經肩負著這份重擔生活,那麽至少為此多做點功課,總是不壞的事情。
01
愛情四象限:今天好的愛情是什麽樣子
現代人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這個時代還存在長久的、美好的愛情嗎?
我研究了很多家庭,發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存在美好的愛情。
一個特別重要的事實是, 隨著時間的流逝,愛情不是變淡了,而是出現了不同形態。 很多人都存在誤區,認為蜜月期的愛情才是最好的,之後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維持、維護最開始的樣子,如果它不一樣了,愛情便不再美好。但是擁有好的愛情的人,從來都不是去維持最初的新鮮感和激情,而是用非常開放的心態接受愛情的變化。
那麽,到底什麽是好的愛情?有沒有具體的評判標準?這裏談談我的現代愛情四象限理論。
人們今天覺得愛情是能帶來快樂和幸福的,而好的愛情也能使人成長。所以, 在探討愛情模式的時候,我首先定義了兩條座標軸——橫軸是快樂,從左到右越來越快樂;縱軸是成長,從下往上成長得越來越好。
第一種,享樂型愛情。 這種愛情有激情、很快樂,但不一定帶來個人成長。這裏的快樂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生理意義,我喜歡你的外表,喜歡你的味道,跟你在一起就很快樂。有一首歌叫【一見你就笑】,談的就是這種愛的快樂。第二層是精神意義,我很想跟你一起做事,因為和你在一起做才有意思和意義。
【鐵達尼號】裏有個Jack教Rose吐唾沫的情節。Rose是非常講究規矩和禮儀的貴族小姐,Jack非常崇尚自由。Rose跟Jack說:「我希望你能教我像男人一樣騎馬、吐唾沫。」Jack很吃驚:「你竟然連吐唾沫都不會,好,我們現在就去甲板上向外吐唾沫。」兩人在一起特別開心。這裏Jack真的讓Rose成長了嗎?沒有。但因為共同做了一些快樂的事,他們快速地墜入了情網。
享樂型愛情非常有吸重力,但核心的挑戰是你能不能相信這種快樂,能不能享受這種關系。享受快樂的過程很像坐過山車,你要信任它,知道它安全,才能徹底享受那一刻的釋放。 但我們對快樂是很警覺的,因為理性往往會緊隨快樂而來 ,對方的家庭背景跟我不一樣,學歷比我低,收入比我少……理性很快就把感性壓下去了。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 那麽愛我們的父母總是說你快樂就好,但是你所有快樂的事他們都反對,告訴你快樂是危險的。 小時候玩遊戲,父母說不行;追星,父母說不行;只有學習的快樂能得到父母的鼓勵,但是大部份人都並沒有從學習裏感受到快樂。因此,人們遇到快樂的愛情常常會覺得很難持續,覺得未來有風險。
盡管如此,享樂型愛情充滿了激情,「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它最接近我們對愛情的想象。
第二種,互惠型愛情。 兩個人比較互補,互相促進,但不見得充滿激情和快樂。【生活大霹靂】裏的謝爾頓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我們覺得他這輩子都找不到女朋友,他自己也不太理解親密關系,所以在給好友婚禮致辭時他說:「我從來無法理解,為什麽人要窮其一生追尋與另一個人類一起生活。也許是因為我自己太有意思了,無須別人陪伴,所以我祝你們在對方身上得到的快樂跟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但是在遇到同樣高智商的艾米後,謝爾頓變了。艾米支持他做各種奇奇怪怪的事,兩人的感情在互補中越來越深。所以謝爾頓在自己的婚禮上說:「雖然我現在無法表達對你的感受,但我會用一生向你證明我有多愛你。」這就是典型的互惠型愛情,與外表吸引或激情無關,兩人在日常相處中互相發現,使自我更加完整,生活更加廣闊,感情更加穩定。一方比另一方年長比較多的愛情,往往屬於這一型別。
這種關系帶來一種非常重要的成長,叫作歸屬感的發展。 歸屬感是人類自我發展裏最重要的概念。我是誰?我能為別人做什麽?我對世界有什麽貢獻?每個人窮其一生都在回答這些問題。而互惠型愛情讓我們更加確定了我是誰,透過互補,每個人都在成長,願意去探索更大的世界。今天,身處一個自我經常會不斷被打碎、不停被否定的社會,一份好的愛情其實是在幫助我們確立自己的價值,讓我們覺得其實要跟世界進行聯結沒那麽可怕。
除了性格上的互補,互惠型關系還有其他的表現,比如硬體上的互補。影視劇裏,有錢的男主角通常都不受人待見。女主角要凸顯她的獨立自主,所以一定是不愛錢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親密關系跟金錢沒有這麽對立。我們愛的可能不是錢,而是對方賺錢的能力。考慮物質條件不見得就損害了愛情。某些硬體的匹配使得我們的人生更容易,障礙更少,發展空間更廣闊,這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愛情。
第三種,消耗捆綁型愛情。 這是比較糟糕也比較常見的一種愛情模式。在這種關系裏,一般都會有一方出現強烈的控制欲。現在特別流行霸道總裁加瑪麗蘇的愛情偶像劇,很多人會把霸道總裁的控制欲和占有欲看成愛的表現,但這背後其實帶有強迫和暴力的內容。偶像劇中的甜蜜反轉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現實生活中,這種伴侶的獨占欲會不斷升級。
當一個人對你說「我那麽愛你,你應該聽我的話」時,你一定要警覺,這是不是你想要的平等關系?我給你四個標準,要是你們的關系符合其中兩個條件,就要開始警覺這段關系是否正在滑向消耗捆綁型。
第一,跟對方在一起後,你越來越不快樂。第二,對方總是貶低你,讓你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而且你越來越依靠對方對你的評價來判斷自己。第三,對方開始限制你的社交關系,你的生活圈子越來越小。第四,對方常常提出你做不到的要求,讓你產生虧欠感。消耗捆綁型關系會產生兩種極端表現:一是暴力捆綁,比如家庭暴力;二是精神捆綁,比如PUA。
第四種,愛情關系最理想的一種長期愛情模式——成長治愈型愛情。 這種愛情的典型特征是讓你不斷增強探索世界的欲望,你從對方身上學到很多,同時也特別快樂。人們常說愛使得你我越來越美好,就是這樣一種模式。愛情不僅讓我們感覺幸福,還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更熱愛生活,更有勇氣和智慧面對生活的問題。這也是一種我心目中理想的長期親密關系的樣子。
這裏要強調一下,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奔著這個目標去尋找另一半,那太難了。很多成長治愈型愛情都是從享樂型或互惠型發展而來的。我們努力的方向是先走進一個好的愛情關系,再加上時間維度,讓它越來越好,走向成長治愈型關系。所以,允許感情變化是擁有更好感情的前提。
然而,很多人的愛情並沒有越來越好,反而慢慢走向了消耗捆綁型。 最核心的原因是成長與快樂往往是矛盾的。 不是說你讓對方成長,他就一定快樂。如果你認為的成長不是對方想要的,感情就會出現問題。
愛情最大的劊子手之一就是要求對方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因為當你強調你認為的「正確」的價值判斷時,常常只看到事,而看不到具體的人,尤其看不到對方在做所謂不那麽正確的事背後,他/她的需求又是什麽。
不論是享樂型還是互惠型,都是好的開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個人交往的深入,關系從淺變深,愛情的樣子也會發生變化。我們在初期關系中追求的是共鳴,就是那種彼此了解、心領神會的快樂;但是在長期關系中,我們需要面對的是差異,能把沖突處理好,才是關系長久的核心條件。
現在,我們知道了好的愛情是什麽樣子,可是你要知道,愛情跟婚姻還真不是一回事兒,比起愛情,婚姻更復雜。
02
新舊指令碼:緣分婚姻與愛情婚姻
今天,我們在討論愛情時,「爸媽催婚」成為多數人遇到的普遍難題。
我們與父母因為愛情觀念的不同而發生沖突,不是因為父母不愛我們,而是我們兩代人拿到的指令碼是不一樣的。很多父母拿的是愛情舊指令碼:到年齡就應該結婚生子;男方一定要比女方掙錢多,年齡大;要男主外,女主內;找個老實人比較重要,最好這個老實人的其他條件比如學歷、工作都勝過隔壁老李家找的女婿……
而處在當下時代的我們,相較父輩來說,獨立意識變得更強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個人也能生活得很好。由這樣的社會心理環境所催生出的愛情新指令碼, 不再把婚姻看作人生的必經路途,而是一種選擇。 結婚能讓我過得更好,我才結婚;在兩個人的角色分配中,比起傳統的「男外女內」,我們更強調要各自成長;在評價體系上,由於我們身處流動性強的陌生人社會,所以愛情好不好,靠的是理直氣壯的「不要你覺得,而要我覺得」來判斷。
關於愛情新舊指令碼,南京大學翟學偉教授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他認為 今天中國社會存在兩種不同的婚姻模式:一種叫緣分婚姻,另一種叫愛情婚姻。
緣分婚姻強調偶然性。過去中國人說婚姻是命運,是緣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總而言之,兩個人之所以會在一起過日子,是因為前世的功德,而不是這一世的努力。那怎麽確定前世匹配好了這一姻緣呢?很簡單,「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重點看生辰八字,生辰八字匹配就說明「有緣分」。
在緣分婚姻中,我們沒那麽在乎對方的吸重力,如果一個男性因為嫌棄妻子變老變醜而想休妻,肯定會遭到道德批評,因為「糟糠之妻不下堂」;如果一個男性禿頂了,有大肚子了,他的妻子因此拋棄他,這在中國人看來也是特別奇怪的。
過去,我們在婚姻裏的容忍度特別高,婚姻的內部感受沒那麽重要,我們更註重別人怎麽看。 即使夫妻在家裏打破頭,哪怕夫妻已經沒感情了,在外面還是想要維持美滿婚姻的假象。在緣分婚姻裏,我們生發出一種能力叫作「息事寧人」。有矛盾了,內部調解一下,勸和不勸離,能把日子過下去就好。
但是,年青一代受到「浪漫愛情」的影響,崇尚的是「愛情婚姻」。愛情婚姻特別強調內在性,夫妻雙方的自我感受決定了婚姻的存亡。愛情婚姻需要經營,需要雙方努力維護。比如最著名的斯騰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強調愛情中的激情、親密關系、維持愛情的決心等都是內生性的,它要求你在愛情裏努力投入,兩個人要為愛保鮮。
在愛情婚姻中,個體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愛情存在的目的是讓個體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如果不能快樂和幸福,婚姻馬上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年青一代很在乎自己的「感覺」。
愛情的指令碼和我們對婚姻的想象緊密相連。比較下來你會發現,緣分婚姻存在的社會背景是中國「家庭主義」占主流的時代,兩性關系的出發點是家庭利益至上,所有的選擇都是基於怎麽讓共同組建的家庭變得更好。而愛情婚姻存在的社會背景是中國個體化的時代,每個人依靠自己的選擇來形塑生活,所以兩性關系的出發點是個人的利益,首要考慮的是「我怎樣才能從婚姻中受益」,而非怎樣讓家庭利益最大化。
這兩種模式的運作邏輯是不同的。在翟學偉看來, 緣分婚姻是一種減法婚姻 ,它給日子設定了目標,我們最終一定要走到這個點上,日子是一天天刪著過的;愛情婚姻是一種加法婚姻,沒有目標,不必非得走到哪裏,愛一天就維護一天。
這兩種指令碼共存於現代社會。 我們今天的現代化被稱為「壓縮的現代化」 ,因為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經濟發展行程。經濟發展可以加速,但文化發展是有滯後性的。這就導致了一個有點特殊的現象——拿著不同愛情指令碼的人,共存在一個社會環境裏。
然而,新舊指令碼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和矛盾。既想要舊指令碼中天長地久的穩定,又想要新指令碼裏擁有的激情,這種互相矛盾的選擇邏輯讓愛情的實踐變得困難重重。所以,怎樣平衡新舊指令碼之間的沖突,成為我們探討愛情、走入愛情時,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當你在愛情中遇到問題時,要先想想,你的愛情指令碼是什麽?你的愛情指令碼更符合傳統社會要求還是現代社會要求?指令碼所崇尚的價值觀是不是你所認可的?指令碼給你的角色設定,你能否演好?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學會去平衡各種意見,從而逐漸在新舊指令碼之間找到第三條路,即屬於你自己的愛情指令碼。
本文節選自
【什麽樣的愛值得勇敢一次】
作者:沈奕斐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副標題:沈奕斐的社會學愛情思維課
出版年: 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