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喜劇喜人還需八十一難

2024-07-23綜藝

◎筱囡

從六月中旬看到【喜人奇妙夜】全網鋪天蓋地的預告片開始,我就一直以為馬東拋下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而另起爐竈。然而追更後發現,原來是「換湯不換藥」,除了平台和名字變了,連贊助商的廣告都是原來的味道。「沒有變化」是【喜人奇妙夜】的宗旨。不過,從「喜劇」到「喜人」,依然能夠看出馬東和整個米未團隊的野心——喜劇是載體,喜人是目的。

要揮多少錘,經多少難才能「被看見」

【小品的世界】和【八十一難】是節目播出兩期後最出圈的作品,二者都對「經典」進行了解構。【小品的世界】融合了漫才的表現形式,吐槽當下喜劇模式化的同時,致敬了經典小品和經典人物。結尾處媽媽(鄧帥飾)和黃叔叔(揚凡飾)互換大小錘,意味著創造經典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新一代喜人手中。這一刻既是神聖的,也是充滿挑戰的。【八十一難】重走取經路,故事主角卻變成在以往各類改編中「鐵打的綠葉」沙僧。

兩個作品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被看見」。【小品的世界】裏,兒子(呂嚴飾)試圖揮錘砸開舞台與觀眾之間的第四面墻,想要看一看「他們的眼睛裏究竟是開心還是尷尬」。小品中的角色不再甘於被觀看,而是要沖破陳規,希望在更廣闊的世界樹立新的標桿。

【八十一難】選擇讓沙僧(劉旸飾)站在聚光燈下:他在團隊中天資最低、貢獻最小,甚至沒有自己的本名,最大的優點就是「人善」。所以,已經輪回九世的三藏(王建華飾)選擇犧牲這一世的機會,和悟空(松天碩飾)、八戒(李治良飾)一起用計助沙僧成佛。然而,若幹年後,出生在大唐的三藏再次經過流沙河時,沙僧還是出現了。創作者不僅讓這個邊緣人物在故事中「被看見」,而且把他的善良無限放大:沙僧成為「人善就不該被人騎」這一主旨的載體,也成為整個取經之路的核心和所有觀眾的焦點。

透過喜劇舞台讓小人物在作品裏被看見,就像透過節目讓更多優秀的演員被市場看見,這是馬東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到【喜人奇妙夜】始終堅持的。從「一喜」開播至今,節目邀請了大量行業內的知名導演、制片、出品人參與錄制,讓許多演員從行業「腳脖子」成功爬到「腰部」,參演了各類劇集、電影、綜藝。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除了喜人集體上陣的【大王別慌張】【大場面】等作品,大部份演員仍然在男、女小配角裏遊走。

【熱烈】裏的蔣龍、張祐維,【滿江紅】裏的張弛,【第二十條】裏的蔣詩萌,【慶余年2】裏的劉同、左淩峰、張維伊,【墨雨雲間】裏的小婉、管樂……他們都在小角色裏發光發熱,甚至大放異彩。然而,「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又何嘗不是一種對能力與機會不匹配的自我安慰呢?就像【年終大獎】裏的孔令美,曾在電影【親愛的】【不止不休】等影片中貢獻了精彩的表演,但依然是一名「臉生的演員」。

所以,還不夠,遠遠不夠。喜人們距離真正「被看見」,依然道阻且長。如果說馬東和米未是行業的擺渡人,把精心挑選、培育出來的千裏馬推向市場,那市場就需要更多有勇氣的伯樂,在遇到千裏馬之後,為他們提供更多好的機會。這些優秀的演員需要的並不是絕對主角,更不是刻板的搞笑工具人,而是更多可以選擇的自由。

讓笑聲再單純一點讓喜人再歷練歷練

在【喜人奇妙夜】的首輪參賽作品中,【回音山谷】讓人為友情而動容,【工作的她】是打工人的生活寫照,【大俠別動手】在諷刺所謂的名門正派……大多數作品確實能在不同程度上戳中觀眾的笑點和淚點,但總覺得多了些負擔。

回顧「一喜」和「二喜」的首期作品,無論是胖達人的「我是你的雙胞胎哥哥」,少爺和我的「我龍傲天誓死守護劉波兒」,還是王梓的默劇,都是更加純粹的喜劇。觀眾會一邊罵著「神經病」一邊捧腹大笑,不需要共情舞台上的誰,也不需要感悟什麽道理。這或許才更符合【喜人奇妙夜】海報上的slogan——只要大聲笑,煩惱都丟掉。

其實,觀眾並不排斥煽情和上價值,關鍵在於「度」。比如【八十一難】的師徒四人在對話中輕描淡寫地帶出對規則、平等、善良的思考,拔高了整個作品的立意。沙僧成佛後,當三藏說出「終一生渡世人和終一世渡一人是一樣的」時,相信沒有人不被感動。而【破風】從開場就在強調「不要放棄」,讓整個作品的笑點都籠罩在說教之下;【兩個大個】開場即丟擲「身高差太多還能不能做朋友」這個已知答案的問題,意味著故事發展到最後必然會昇華友情。

回看前兩季上價值的作品,劉同等三人的【排練風雲】也好,蔣龍、張弛的【這個殺手不大冷】也罷,都是透過「四兩撥千斤」的方法巧妙地點出主旨,而且點到即止——這是新一季的作品所欠缺的。

想要「自我超越」還需避免成為「梗的附庸」

不過,必須要肯定的是,和市場上的同型別節目相比,【喜人奇妙夜】依然有無法撼動的地位;但如果和自己比,節目播出到現在並沒有實作「自我超越」,甚至還未達到「自我復刻」。

從型別來看,前兩期的大多數作品要麽在表達現實,要麽執著於昇華,幾組表現愛情主題的演員甚至有復制「皓史成雙」的觀感,只有【葫蘆兄弟】能讓人笑得沒有壓力。型別減少、作品套路、選手同質,這是一個節目做到第三季必然會遇到的困境,同樣也是這群喜人的困境。

這次來參加節目的選手中,有很多前兩季的「回鍋肉」——有的選手「叠代升級」,比如離開馬鈴薯的呂嚴,堅持繫結的又一輪Plus,找到新搭檔的松天碩、劉旸。這是觀眾最希望看到的、實打實的進步;但有的選手卻被困在了原地,比如【熬人奇妙夜】中的大鎖。

只看分數,【熬人奇妙夜】是除去直接晉級的作品之外最高的,但如果和大鎖在「一喜」中的表現相比,這次的作品更像是「堆梗」,而不是「造梗」。無論是「古希臘掌管xx的神」、「助眠伴侶郭德綱」,還是夜不能寐時的胡思亂想,都是觀眾的已知資訊。【熬人奇妙夜】用湊諧音、四六八句等常規手法將這些已知資訊串聯起來,最終呈現了一個好笑但無趣、得分高但不想回味的作品。

短視訊時代下,觀眾和演員對各種梗的熟悉程度難分伯仲,演員既要借助全民皆知的熱梗給作品添彩,又要避免作品淪為「梗的附庸」,其中的尺寸並不容易把握。這是所有喜人必須面對的挑戰。

接下來的賽段,節目中能否再度出現【小品的世界】和【八十一難】這樣出圈的作品?作品能否卸下價值的枷鎖,讓大家笑得沒有顧忌?喜人們能否砸開舊舞台上的第四面墻,樹立起屬於這個時代的喜劇標桿?一切,仍值得我們期待。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