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以武拒統的盤算.老舊不堪——中國台灣地區海軍組織和裝備體系

2024-05-26台海

中國台灣地區海軍隸屬於台防務部門海軍司令部,下轄海軍艦隊指揮部、海軍陸戰隊指揮部、海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海軍保修指揮部、海軍軍官學校等單位,官兵人數共計約4萬人,其中包含約1萬人的海軍陸戰隊。現任「司令」為唐華,「副司令」為敖以智,「參謀長」為邱俊榮。

台灣地區海軍以建立「高效質精、快速部署、遠距打擊」的海軍作戰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海上反封鎖及戰力保存能力。基於台灣是一座孤島的實際地理情況,台灣地區海軍近年來努力推動所謂「國艦國造」計劃,強調防務自主以適應戰時需求。

艦隊編成

台灣地區海軍艦隊指揮部轄有:

第168艦隊,艦隊長為吳慕樵,駐地為台灣宜蘭縣蘇澳港,主要使用基隆級驅逐艦和濟陽級護衛艦。

第146 艦隊,艦隊長為陳永福,駐地為澎湖馬公港,主要使用成功級護衛艦。

第124艦隊,艦隊長為朱惠民,駐地為高雄左營港,主要使用康定級護衛艦。

第131艦隊,艦隊長為薛柏洋,駐地為基隆港,主要使用各型巡邏艦及飛彈快艇。

第151艦隊,航隊長為王田耀宗,駐地為高雄左營港,主要使用各型兩棲艦艇及補給艦。

第192艦隊,艦隊長為原聖華,駐地為高雄左營港,主要使用各型水雷及支援艦艇。

第256戰隊,戰隊長為魏義文,駐地為高雄左營港,主要 使用各型潛艇。

需要說明的是,除高雄左營港為台灣地區海軍專用的軍港之外,其余均為軍民共用港口。

老艦老艇

根據2023年3月的一項統計,台灣地區海軍滿載排水量在1000t以上的軍艦共有47艘,總噸位24.9萬t。

由於歷史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艦艇都是台灣地區軍隊相對優勢最大的領域。這種情況到了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有所變化。台灣當局大批於上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自美國購進的二戰老艦「陽字號」、「山字號」大型軍艦已經不堪再用,瀕臨退休,但後繼者卻不明朗。

為了應急,台灣地區軍隊不得不拼湊出12艘滿載排水量不足千噸的錦江級巡邏艦,裝備台灣自研的「雄風2」和「雄風3」反艦飛彈,勉強用於執行日常任務。

1991年8月31日,台灣地區與法國簽約購買6艘拉法葉級護衛艦,此是法國剛剛服役不久的現役軍艦,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具有雷達隱身設計的軍艦,因此引發外界的極大關註。

不過被台灣當局命名為康定級的這一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只有3680t,在法國被定位為二線作戰艦艇。除了優美的外觀線型和領先的雷達隱身設計之外,綜合作戰效能平平,而且在購艦過程中還爆出牽涉雙方高層官員的軍事回扣醜聞及尹清楓命案,在法國和島內均激起較大社會震動。且此案至今也未能偵破,成為台灣上世紀90年代最大的懸案 之一。

此後台灣當局積極向美國求購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卻始終未果。只得於2005年和2006年分別接收了兩艘已經從美國海軍退休的紀德級驅逐艦,台軍將其命名為基隆級。

這4艘滿載排水量接近萬噸(9783噸)的紀德級驅逐艦,原本是伊朗巴列維王朝向美國訂購的,要求在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基礎上縮減部份反潛功能來增加防空能力,用於波斯灣的防空任務,雙方1974年簽約,首艦於1978年6月開工。沒想到經過了半年,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浪潮越鬧越大,巴列維國王被霍梅尼推翻,軍艦的合約也執行不下去了。

美國海軍只好把這4艘驅逐艦拿來自己用,從1981年開始加入美國海軍序列。但由於是出口軍艦,各方面效能均不能與美軍現役軍艦相比,最關鍵的是沒有安裝宙斯盾系統,很難與美國海軍的其他主力艦進行協同作戰,讓美國海軍用起來非常別扭,因此僅僅服役了十幾年,就在1998年草草退休封存。

沒有安裝宙斯盾系統的紀德級驅逐艦本身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而且台灣地區海軍使用的這四艘軍艦艦齡已經超過了40年,早已是超期服役的老艦。盡管如此,他們仍然是台灣地區海軍迄今為止噸位最大的主力戰鬥艦艇。

除了這兩種主力軍艦之外,台灣地區海軍還有10艘成功級護衛艦,其中8艘由美國海軍佩裏級護衛艦改進而來,在台灣建造。首艦於1990年動工,1991年下水並於1993年服役。另外兩艘是由美國海軍將自己退休的佩裏級護衛艦出售給台。他們包含了當時比較先進的AN/SQR-19多功能拖曳陣列聲納,此前台灣地區海軍一直無法獲得這型裝備。

成功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4105t,在台灣地區海軍內除反潛作戰之外,還需要擔負艦隊區域防空任務。然而它的原型佩裏級護衛艦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設計建造,距今已有50年歷史。美國海軍到2015年就已經將其全部退休,台灣自己建造的成功級護衛艦也都接近30年。

其他6艘濟陽級護衛艦其實就是更老的美國海軍諾克斯級護衛艦,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建造,滿載排水量4130t,由美國海軍退休後轉售給台灣當局。目前在台灣地區海軍裏也是瀕臨退休的狀態,已經有兩艘在2020年7月被當做靶艦擊沈。

潛艇方面就更加慘談,現役4艘潛艇中只有兩艘上世紀80年代後期購自荷蘭的劍龍級柴電潛艇尚可一用。另外兩艘從美國購入的老潛艇幾乎沒有什麽戰鬥力,只能用於訓練。

至2000年以後,面對解放軍海軍的迅猛發展,台灣地區海軍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用大夂型水面艦艇來和解放軍進行正面對抗,因此其發展思路有所轉變和調整。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地區海軍的實力已經到了不堪一擊的地步,而且在2010年以後,隨著海峽局勢的演變,台灣地區海軍逐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其中有三個特點值得我們給予高度關註。

「標準」-2飛彈數量多

其一是透過長期的美國軍事,台灣地區海軍已經積累起相當可觀的防空和反艦飛彈攻擊能力。在防空方面,台灣地區海軍主要使用美國「標準2」艦對空飛彈,且已經更新至最新的B10CK3型號。雖然其還沒有得到宙斯盾系統的加持,但仍然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標準」系列的由來

RIM-66標準系列中程艦對空飛彈(「標準」-1MR和「標準」-2MR),是美國海軍在艦載飛彈垂直系統普及化之前最主要的中程防空飛彈。1963年,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波莫納分部開始研發「標準」-1飛彈系統,采用固態電子裝置和全電氣設計等開創性措施,極大地提升了飛彈的可靠性,同時顯著縮短作戰反應時間。此外,設計團隊還為「標準」-1防空飛彈配備了新的MK1自動駕駛儀和彈載電池。這些措施奠定了「標準」-1飛彈在整個系列中的基石地位,在以後的歲月裏逐漸為美國海軍產生出一個龐大的「標準」飛彈家族,

1967年11月21日,埃及海軍蚊式飛彈艇在塞得港內,接連發射四枚蘇制「冥河」反艦飛彈,擊沈正在港外巡邏的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創下世界海軍史上首次使用反艦飛彈擊沈軍艦的記錄。這次震動各國軍方的大事件改變了很多事情。

「標準」-2的發展

為了應對蘇聯迫在眉睫的反艦飛彈飽和攻擊威脅,美國海軍1969年開始研發「標準」-2防空飛彈。它也是當時正在開發的宙斯宙戰鬥系統和所謂「新威脅升級系統」中最為關鍵的組成部份。

「標準」-2飛彈升級為MK2自動駕駛儀,開始使用全程慣性指導,並且可以接受艦載的MK99射控系統的無線電指令,在飛行途中進行航向修整。經過這些改進之後,艦上裝備的AN/SPG-62射控雷達僅需在飛行末段,為「標準」-2飛彈的抗幹擾單脈沖半主動雷達導引頭提供幾秒鐘的目標照射即可。這種能力使一部射控雷達,可以由多個不同的系統同時共享使用,大大增加了可以快速連續攔截的目標數量。

自誕生以後,「標準」-2防空飛彈透過模組方式不斷進行改進和升級。1983年推出「標準」-2B1oCK2,透過引入新的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將有效射程增加了將近一倍,達到約170km,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同時采用了新的高速破片殺傷彈頭。

198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邦克山」號透過m K41垂發系統在艦上部署了「標準」-2飛彈。這是美國海軍第一艘裝備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的艦艇。

未完待續

本篇文章系轉載兵器雜誌2024年第6期刊登的文章,謝過【兵器】編輯部,若有異議,在下當刪除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