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DECO獨家 | 名門之後蔣友柏在探索中前行,以厚度與韌性抵過起起伏伏

2024-10-14台海

對綠意的渴望和對個性空間的追求,

構成台北這個老公寓的設計精髓。

在世界按下暫停的那段時光裏,

蔣友柏沈心思索

一家人居住環境的核心需求,

探尋新材料和新工藝,

展開了一場精彩的設計思路實驗。

拒絕隨波逐流,

忠於個人體會的「中和之美」,

為這個別致的生活空間

帶來獨有的安心之感。

蔣友柏,1976年生於台北,自幼喜歡畫畫,年少時曾隨家人旅居加拿大和美國,回到台北後投身商業設計。近年來,其天賦與涵養在平面繪畫、裝置雕塑、多媒體藝術等方面發揮創造力。出身名門的他對於東方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並在藝術創作中融入精妙的西方理念與技法,呈現出獨特的東西文化交融氣質。

拆除的墻面刻意裸露,焊上鋼筋網成為垂直畫廊,用以懸掛主人十幾年來所收藏的包括KAWS、Damien Hirst及其他藝術家好友的作品。

對於蔣友柏來說,改造家居空間是一場不間斷的實驗。經過兩年的設計醞釀和78天的裝修施工,今年夏天,他在台北士林區的240平米老公寓完成了第四次蛻變。

這座公寓在一幢12層的商住混合建築中,毗鄰台北故宮博物院,環山傍河,鬧中取靜。這裏曾是父親的辦公室,後改為住宅。蔣友柏在這個家生活的這些年裏,大概每三到五年就要裝修一次,每次都是他對自己設計思考的深度探索與實踐。在他看來,商業設計計畫的挑戰在於,設計師的創新想法往往難以獲得客戶的完全認可。因此他把自己的家用作最完美的實驗場,在空間方面,無畏嘗試新的格局和新的呈現,在用料方面,百無禁忌使用新材質和工藝手法。

入口處「年中全休」的門板來自日本,主人幾年前在京都旅遊時,路上遇到一位老爺爺在廢棄的木頭板上寫字畫畫。當時很喜歡,就一路背回了台北,成為現在家裏入口處的門牌。

家裏有兩只可愛的迷你法鬥,分別是3歲的Oreo和2歲的Miku,動物是主人藝術創作的主題之一。



「這次裝修,我將整個公寓完全拆掉,還原到最原始的狀態,所有裸露的部份都呈現出這幢建築最原始的樣子,」 蔣友柏在談起設計思路時,目光堅定而自信, 「我想要展示那些源自最初記憶的印象。」 刻意保留的水泥天花板和管道,不僅還原了老房子的完整層高,還營造出紐約loft般的後現代氛圍。在生活區域,他著意保留了一條原始水泥地面,嵌在廚房水磨石地面與客廳通鋪木地板之間,並用玻璃將其鋪設在與地面同高的位置,細節精致且充滿巧思。

多年的設計經驗讓他不斷探索新的高效解決方案。兼顧成本、工藝與個人化的模組化思路是蔣友柏這次裝修的另一個特色。他使用白鐵管加LED燈制作模組化燈具組,可任意造型組合。他還將鋪水泥的鋼筋網直接豎立焊接在墻面上,方便懸掛藝術作品,簡單實用且可任意裁剪大小。

象征開門見山的中國意境屏風由吳濱設計,用火在金屬上創造山勢。黑色邊桌亦為吳濱設計,瓷器作品出自日本藝術家戶村勇氣和瑞士藝術家Caroline Harrius。Liquid Moon樹脂塑性邊桌由澳洲藝術家Louise Olsen設計,出自Dinosaur Designs。

更衣間用來擺放腳踏車及私人用品,木質五鬥櫥為私人收藏。

在設計過程中,蔣友柏還刻意放棄了一些他認為無用的元素,他認為傳統的玄關設計過於無聊,很多端景設計也毫無意義。進門之後,取代玄關的是設計師吳濱的山勢意境金屬屏風,左側通向廚房,右邊通往客廳,而這兩個空間在屏風之後重新匯合,使得通透感成為生活區域的主題。家中沒有特意留出端景角落,但巧妙地將推拉門隱藏進不同材質的墻面裏,就連樓梯也被設計為主臥及主臥衛生間的自然分割線。

在裝修過程中,蔣友柏也遇到了一些挑戰,尤其是新材質的使用。例如,他原計劃在廚房竈台墻壁上使用一種新型巖板瓷磚,但在運輸過程中瓷磚全裂了。他靈機一動,將裂開的巖板瓷磚鋪設上墻,用繪畫的方法把水泥當作塗料塗在上面,反而打造出有趣的質感。類似的故事還有不少,每次他都見招拆招、樂在其中。

廚房背景墻的巖板瓷磚在運輸過程中碎裂,主人用水泥以繪畫的方式塗抹,帶來全新質感。主人還使用白鐵管加LED燈設計制作模組化燈具組,可任意造型組合。老窗框拼接而成的屏風隔開廚房和洗衣空間。竈台上方懸掛的擺飾由Chrome Hearts胡桃木火焰十字架與台灣老藥鋪的中藥櫃子結合而成。

他傾聽兩個孩子的需求,分別按照他們的喜好和個性設計了各自的臥室。藍色炫彩門是男孩房,用收藏的武士刀等物品做成衣櫃把手。女孩房則是粉紅色門,室內仿若哈爾的移動城堡,滿滿的充盈質感帶來溫暖,營造夢遊氛圍。

情感細膩的蔣友柏非常珍視與家人共處的時光,對自然和動物也有特別的情感。他覺得家的概念應該更接近於一個農場,有自己的菜園、動物,無需離開就可以完全地生活於此。 「現代城市生活讓家成了一個單純用來睡覺的地方,」 他笑著說, 「而我想讓我的家成為一個我在乎的人進來之後都不願離開的地方。」

主人將淘到的老門窗翻新,成為閣樓的窗景。挑高的天井帶來充足的光線,與客廳後方的盆栽交相呼應,主臥入口的推拉門以真實植物作轉場。

男孩房內的收藏角落,老虎頭原為蔣友柏爺爺之物件,曾被用作煙灰缸。武士頭盔是為紀念蔣友柏出生,蔣友柏父親特別請日本工匠做的。飛鏢與舊軍包是私人收藏。

女兒房間的玩偶與收藏,從幼稚園開始一路陪伴她成長,因此主人決定全部堆起來打造成夢幻床頭櫃。

主人將兒子所收藏的兵器靈活地運用在房間門和衣櫃門上,作為門把手。

男孩房間墻面床頭藝術作品名為【惡魔天使面】,是父親畫給兒子的禮物,因為兒子非常喜歡諾古力。墻面日本集英社報紙剪貼為私人收藏。

這幾年,蔣友柏在藝術創作領域風生水起,他常常用繪畫來比喻人和空間的關系:「空間如同畫框,而人則是顏料與筆觸,可以在這個畫框裏自由地創作。」他認為居住空間應當由居住者來定義,由居住者決定每個空間如何使用,自由發揮,創造出獨屬於自己的生活藝術。步入中年的蔣友柏對儒家的「中和」理念尤為看重。「中」即適中、中正,「和」即和諧、和合。他認為「中和」二字蘊含著深厚的東方哲學涵義,充滿著想象,這與西方一板一眼的科學思維方式截然不同。而對於居家生活的想象是極具個人化的概念。

窗邊梳妝台是女主人喜歡的角落,可以在這裏閑適地觀賞窗外日出日落的風景,因此選擇由Philippe Starck設計、Cassina出品的Privé單人沙發作為化妝椅。

臥床頭的整體植物裝飾板墻面嵌有高山野花花瓣;壁燈是Stellar Works的Haro;床品出自Calvin Klein。

客衛運用水簾洞概念,大面積明鏡環繞空間,提醒使用者自然面對自己並註意保持身材。

主臥室內部的浴室洗手台。

隨著歲月的沈澱與閱歷的增長,本命年的蔣友柏開始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怎樣的生活環境。無論是歐式巴洛克、日本禪風,還是美式現代,既定的設計潮流又反而成為對個體體驗的束縛。而忠於個人體會的「中和之美」,才是舒適的居家空間所應有的感覺。

在之前的一次展覽前言裏,蔣友柏曾寫下這樣一句話: 「我們的生命是為了探索我們是否應該存在而來。」 那今天的他是否已經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呢? 「我覺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一樣的。我現在的目標是無求,但要達到無求的境界,首先要完全認同並認可自己,誠實地面對自己,知道自己是誰。」 蔣友柏坦言,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他說自己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人生在探索中前行,以厚度與韌性抵過起起伏伏。

看完蔣友柏的家,你最喜歡家中的哪個角落?你是否有與自己生活相關的物品故事希望與我們分享?歡迎下方留言,DECO將選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攝影 丨 蔡雲普

文 丨 Joyce Du

編輯 丨 李淩雲

設計 丨 Yeer


本文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權所有,

歡迎轉發朋友圈;如需轉載、投稿,請聯系留言獲取。

DECO獨家 | 謝柯的「家外之家」,待了15年,要用一輩子

風投女神的740㎡大宅:爆改地下室,造松弛獨處的地下「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