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台防衛策略大調整,取消「第一擊」,新增「應變區」,12海裏開火

2024-06-07台海

需要註意的一個變化是,顧立雄上台後,台「防務」策略有了新變化。

台「防務」部門在應對解放軍戰機在台海空域的行動增設了「應變區」,而顧立雄在最新接受質詢時稱「沒有第一擊,只有行使自衛權」。

那麽什麽是「應變區」?

台新任「防務」負責人顧立雄為何要取消「第一擊」?

據台「防務」部門6月5日釋出的台海空域動態顯示,當日計有26架次解放軍戰機進入台海,其中19架次越過所謂「海峽中線」。

而在其提供的台海空域動態圖中首次標識了有7架戰機進入了所謂「應變區」。

據上圖(藍色字型)顯示,台」防務「部門特別標註在北部有1架戰機進入「應變區」;在中部有6架戰機進入「應變區」。

台方這種提法是首次,那麽有何「臨床意義」?

其實,完全可以從台「防務」部門對進入台海活動的解放軍戰機的分級來分析出這個所謂「應變區」的大概位置及判斷標準。

以5日解放軍的26架次進入台海活動的戰機為例。

未突破所謂「海峽中線」的戰機不算是進入了「應變區」;但「突破中線」也不等於進入「應變區」。

因為突破所謂「中線」的戰機是19架次,但被標示為進入「應變區」的只有7架次。

這說明「應變區」的位置標準是介於「中線」與距離台島某個具體位置的空間距離。

按照台「防務」部門的標註的當日戰機航跡看,北部最近距離基隆41海裏,其中被判定7架進入了「應變區」;南部距離鵝鑾鼻最近40海裏,但沒有戰機被判定進入「應變區」。

所以這就出現問題了,為何距離基隆41海裏的北部空域有7架被劃定進入「應變區」,而距離鵝鑾鼻40海裏,少了1海裏的南部卻沒有戰機被劃入「應變區」?

這就證明了距離不是「應變區」的唯一劃定標準,至少南部較北部要寬泛。

說明「應變區」的劃分標準除了距離還包括具體的威脅程度,因為台島北部有中心城市台北。

所以,這個「應變區」從距離上總結一下大致就是40海裏—12海裏;從威脅程度標準看是是否對主要中心城市構成威脅。

好,這裏有了一個12海裏的概念,那麽這個「應變區」的下限位置為何是12海裏呢?當戰機突破了這個「應變區」的下限時會發生什麽?

事實上,今天的顧立雄還真的講了這個問題。

顧立雄在今日接受馬文君的質詢時表示: 沒有「第一擊,只有自衛權的行使」。

「第一擊」是台前任「防務」負責人邱國正經常提及的策略,顧立雄直接講沒有「第一擊」了本質就是調整了台「防務」策略。

這個所謂的「應變區」就是在此「沒有第一擊,只有自衛權」的最新策略上產生的。

顧立雄還明確表示 :「自衛權」行使就是當解放軍攻擊在航機艦設施、攻擊本外離島、未經授權任何飛航實體設施進入12海裏「海空」。

對此,將視威脅的程度進行合比例的「反擊」。

所以,現在台「防務」部門的「開第一槍」,也即所謂「自衛權行使」的標準已經出來了,那就是解放軍戰機或軍艦進入其12海裏。

至於「應變區」事實上就是一個「準備反擊的預留空間」。

位置在40海裏至12海裏,具體的「應變」動作包括出動機艦伴飛、伴航;喊話「驅離」;在突破24海裏後可能的「應變」反應是主動開啟防空飛彈雷達,進入搜尋及定位戰機目標模式。

而當解放軍戰機突破12海裏後,將啟動所謂「自衛權行使」,開火攻擊。

這就是目前台「防務」部門新任負責人顧立雄的最新防衛策略。

核心是放棄了24海裏,以12海裏為「開火線」。

但問題是,就算解放軍戰機、軍艦接下來真的進入12海裏了,顧立雄又敢下令開火嗎?

事實是,解放軍兩艘054A驅逐艦已經開始進入宜蘭外海24海裏了。

而台出動了一艘「紀德」級驅逐艦與一艘「海巡」巡防艇進行跟蹤喊話。

但解放軍的回答已經清楚地表達了立場:

24海裏毗鄰區不存在,註意你的用語,這裏是中國管轄海域,我們權在台海航行。

破壞兩岸和平現狀的是「台獨」分裂主義,我們的行動是在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依據【反分裂國家法】,解放軍有權維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

所以,接下來不管是24海裏還是12海裏都無法阻擋解放軍前進的目標,而顯然當「台獨」武裝力量真的敢在12海裏行使所謂「自衛權」並開火,那台海兩岸將瞬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代。

既然顧立雄定下了12海裏的地點,那我們就約一下好了。

12海裏咱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