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震懾洋夷:鄭成功的台灣赤崁城閱兵

2024-10-31台海

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閱兵都內建宣傳效果。 只不過有的是故意擺譜給自己看,其他一些則是針對敵人的震懾。尤其是在艱苦卓絕的圍攻戰中,握有主動權的一方往往會采取類似操作,迫使堅墻背後的對手喪失抵抗意誌。

公元1661年,鄭成功就在台灣前線搞過這麽一次閱兵。 雖然時間短暫、規模有限,卻成功讓赤崁城裏的荷蘭殖民者向自己投降。

西班牙人繪制的荷屬台灣地圖

當年4月30日沸曉,鄭氏集團的幾百艘戰船突然橫渡海峽,出現在荷蘭人控制的台南沿岸。 船上運有約25000名士兵,以及數十門威力可觀的紅衣大炮,足以壓制數量偏少的東印度公司武裝。由於是走鹿耳門的狹窄航道,又有提前聯絡好的幾千島民接應,只用不到兩小時就完成第一波登陸。隨後水陸並進,分別開往熱蘭遮城與赤崁城。

荷蘭筆下的鄭氏集團登陸台南

另一方面,毫無防備的荷蘭人也如臨大敵。 由於本地種植園收入下降,以及前些年的地震和蝗蟲災禍摧殘,彼時的荷蘭殖民者力量衰微。特別是完工不久的赤崁城,原本就是為應付土著民變設計,並不具備高強度防禦能力。只能硬著頭皮出擊,動員非常有限的火槍手與武裝商船,冒險前去海濱阻攔鄭氏前進路線。結果自然是一敗塗地,反而讓原本忌憚於西洋武器的鄭氏兵丁有了自信。作為首要目標的赤崁城也被包圍,無法同包括熱蘭遮城在內的其他據點保持聯系。

鄭成功登陸之初 荷蘭守備隊就遭遇重挫

正因如此,荷蘭長官決定派2名使者前去接洽,準備以相對優惠的條件結束軍事沖突。鄭成功對此持開放態度,還有意讓部署在赤崁城附近的部隊做好準備,以比較飽滿的狀態迎接對方。 顯然是要以一場臨時性閱兵,使洋夷將自己的實力盡收眼底。以至於根本沒在紅衣炮陣地挖掘壕溝工事,只為能讓來著看著更清楚一些。

面對困境 荷蘭當局決定派使者接洽鄭成功

首先,荷蘭使者遇見大批枕戈待旦的鄭軍士兵,而且會使用多種武器。 有的把弓箭掛在背上,另一些人左手持盾、右手執劍,還有不少是雙手拿著長柄大刀。除兩臂和腳裸露在外,全體將士的上半身都穿著鐵甲。只不過在不熟悉鱗片甲的荷蘭人看來,這種如屋瓦般重叠排列的組合非常好玩。但也清楚其具有一定防彈效果,而且不影響穿戴者活動四肢。

荷蘭人筆下的鄭氏軍隊營地

此外,荷蘭人一針見血的點出,鄭成功擁有的火藥和重炮品質欠佳。甚至需要靠兩隊叛徒過去的黑人兵作樣板部隊,確保本方與歐洲對手的差距不會太大。 但真正堪用的還是弓箭手,大部份作戰行動都依靠他們實施。其在遠距離內發動攻擊的嫻熟程度,足以使東印度公司的步槍手都黯然失色。

弓箭手是鄭氏軍隊的真正主力

近戰方面,缺乏騎兵的鄭氏集團只能用盾牌兵進行平替。 他們采用典型的十進制編組,由1名隊長幷督促其他人沖鋒。通常以低頭彎腰的姿勢移動,能最大化利用盾牌的防護面積。在戰鬥中不顧死活地沖入敵陣,表現非常兇猛且大膽。哪怕許多人戰死,還是像瘋狗般毫不猶豫前進,乃至沒功夫觀察同伴是否跟隨。

藤牌手是鄭氏軍隊的主要近戰力量

不過,最讓荷蘭人側目的還要屬鄭氏鐵人軍。 他們慣用的長柄刀被戲稱為 「肥皂刀」。 經常被用來阻擋敵軍沖擊本陣,維持大部份隊伍的行列齊整。倘若對手陷於混亂狀態,便化身為進攻箭頭拼命追殺。

荷蘭人也註意到鄭氏的王牌鐵人軍

雖然赤崁城附近有12000名士兵,鄭成功還是想將本方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荷蘭使者就多次察覺,從眼前走過的士兵有些眼熟,似乎剛剛在其他地方見過。故而推測是同一批人輪番出場,盡可能讓自己自看到裝備優良者。 因為談判不順,他們又被帶到軍營附近的小山,短暫觀摩到炮兵火力測試。隨後才登船返回一水之隔的包圍圈內。

鄭氏部隊的攻城力量 基本靠紅衣大炮維持

由於淡水儲備僅能支撐8天,火藥庫存更是不夠應付一次大規模攻擊,赤崁城裏的荷蘭殖民者決定放棄抵抗。使者們在鄭軍營地的所見所聞,或多或少起到過 「勸降作用」。至少對這座防禦不夠嚴密的市鎮而言,承受12000人強攻是很難辦到的事情。

然而,當二人折返回更加堅固的熱蘭遮城,針對相同情報的解讀便截然不同。因此,鄭成功的台灣戰役被拉長到半年以上, 險些因後勤問題而功虧一簣......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