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民進黨當初為何沒被國民黨滅掉?委座和陳誠當年下了一步臭棋

2024-07-01台海

賴清德的當選,令兩岸關系再次蒙上陰雲。

一個漢人政黨,竟然始終以「台獨」為目標,這在「大一統」思想已深入人心兩千余年的中國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在此情況下,極有必要對民進黨的歷史進行一次大揭底,以真正搞清這個反動團體到底是怎麽出現的,從根子上去尋找其弱點。

第一、台灣土改的「後遺癥」

從今日來看,民進黨的出現其實是個非常偶然的結果,是島內政治、經濟、文化在經歷長達四十年的劇烈動蕩後,國民黨當局施政失誤、美國插手島內政治等一系列因素結合在一起造就的一個怪胎。

1949年,為營建一個國民黨軍隊敗退大陸後可供存身的「容身地」,陳誠在台灣啟動土改,推行「三七五減租」。

陳誠

台灣這次土改雖然與大陸同時期進行的土改方式上略有不同,但本質上都是進行大規模的社會化改造,以摧毀傳統地主經濟對生產力的束縛,為後來的兩岸工業化發展鋪平道路。

如今土改的效果我們已經看到,兩岸先後實作了經濟騰飛,中華民族在歷經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後,重新走向強盛。

需要說明的是,陳誠在台灣進行的土改,並不是像現在某些人吹的那樣「溫情脈脈」,當時為推行土改,陳誠講過一句「名言」:

三七五減租工作一定要施行,我相信困難是有的,調皮搗蛋不要臉的人也許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總不會有。

要地還是要命,這就是陳誠給的選擇。

所以台灣的土改,事實上是在國民黨軍隊的刀槍脅迫下進行的,這沒辦法,全世界一切土地改革,都得用武力來做為保障,不然地主們哪會同意減租。

1952年,繼三七五減租後,台灣當局進一步命令, 每戶地主只能保留水田3甲或旱田6甲,超過此數的田地將被有償征收,然後再分給農民

此令一出,台灣自此再無成規模的地主。

(註1:1甲地為閩南地區對土地的計算方式,1甲約為14.5畝)

台灣土改

根據當時的補償方案,地主們所拿補償的7成為土地債券,3成為台灣四大公營事業(礦山、水泥、造紙、農林)的公司股票,而台灣當局為這筆補償,支付了共計約6.5億台幣。

如此,原本的台灣地主們搖身一變,成了台灣公營股份公司的股東。

但這批股東與別人不同的是,因國民黨當局把他們的地分給了農民,他們心裏對國民黨懷著刻骨的仇恨,認為是「外省人」的到來,剝奪了他們原本的利益,「台獨」思想由此而滋生。

這批人從現在來看,正是台灣土改不徹底留下的「後遺癥」,也是後來民進黨興起的最早禍根。

第二、六七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地主股東們」勢力不斷壯大

進入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的扶持下,台灣經濟開始起飛。

從1950年開始至1965年,美國每年為台灣提供1億美元經濟援助。

除此之外,在韓戰和冷戰期間,美國還為台灣提供了各種名目的其他援助,在大量資金的刺激下,台灣經濟迅速發展。

而隨著經濟騰飛,台灣的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公營經濟比例逐年降低,私營經濟比例持續攀升

下圖是台灣公營和私營經濟工業生產歷年占比統計表。

從圖上可見,1952年時私營經濟只占到總比例的四成多一點,公營經濟則占到一半以上,換言之,50年代時台灣仍舊是以公營經濟為主體。

但到了1985年,私營經濟比例已占到了總比例的八成還多,公營經濟只剩下可憐的十幾個百分點。

進入90年代後,台灣私營經濟更是一統江湖占比高達九成,公營經濟瀕臨消亡。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讓前文講到的「地主股東」們大發其財,而有了錢後,這批人自然想起了當初被國民黨軍隊刀槍支配的恐懼,於是這批人開始涉足政壇,試圖以此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

民進黨最初的底子,就來自於此。

與此同時,因私營經濟在台灣經濟占比中的比重迅速提升,除「地主股東」們,一大批新興資產階級也在台誕生,為對抗國民黨當局在「動員戡亂時期」實施的高壓統治,大約在70年代時,「地主股東」與其他新興資產階級開始聯合起來,抱團表達自身的利益和政治訴求。

(註2:「動員戡亂」是國民黨為挽救戰爭失敗而實施軍事獨裁的一段特殊時期,1947年開始,1991年結束,實行長達44年之久)

雖然台灣人將上述抱團後的勢力細分成了四個派別——遵循議會鬥爭的主流派、提倡暴力抗爭的行動派、追求地方利益的地方派,以及信教的宗教派。

但究其本質,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 因台灣經濟發展而產生的新興資產階級

上世紀70年代的台北街頭

所以民進黨其實是一個資產階級政黨,而這些人又受到了早期「地主股東」們「台獨」思想的影響,於是民進黨從成立之初,就表現出了極強烈的「台獨」傾向。

如此問題來了,作為國民黨在島內的第一政治對手,為何在民進黨發展之初,國民黨沒有將其扼殺呢?

第三、委座和陳誠下了一步臭棋

從現在來看,大概有三點原因。

1、台灣私營經濟的快速壯大令島內社會基礎和結構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953年陳誠主政時,台灣當局出台【公營企業專營民營條例】,規定除涉及軍工、壟斷企業和私人無力經營的大型工業外,其他所有公營企業皆可轉化為民營。

由此大批國民黨官員利用自己在公營企業裏的優勢地位,將原本的公家企業轉化成了自家的私營企業。

這也是為何50—90年代,台灣私營經濟占比迅速提升、公營經濟占比卻越來越低的主要原因。

國民黨為何會出台這個條例?

因為國民黨還在大陸時,就已經吃過公營企業的虧,如政企不分、生產效率低、人員臃腫等等,今日國企的毛病早在當時就一個不差地出現過。

所以國民黨跑到台灣,反思「失敗原因」時,便將公營經濟改制第一個提上了日程。

而改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由公變私」。

只是當時「黨國大員」們都不知道,因為少了個前提條件,他們這樣搞最終只會把自己搞下去。

這個前提條件就是—— 無論怎麽改,但一定要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

台灣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蔣介石和陳誠沒有認識到公有制在經濟總盤子中占比的重要性,總覺得手裏有兵,就一切優勢在我,結果我們也看到了,國民黨一腳踩進了坑裏。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90年代台灣私營經濟占到九成還多時,2000年台「大選」民進黨擊敗國民黨上台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各位看到,無論什麽時候,我們一直在強調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強調國有經濟要在社會總資產占比中占有優勢地位。

以上,就是原因之一。

第四、蔣介石去世後,國民黨對島內的統治力不斷減弱

如果說民進黨自身的壯大是其上台的第一因素,那麽歸結到國民黨自己身上,它自身的持續衰弱就是第二大原因。

從國民黨的發展歷程來看,解放戰爭是其由盛轉衰的一個標誌性節點。

事實上早在解放戰爭結束時,國民黨就應該結束歷史舞台。

但由於其敗退台灣,將全部力量全部集中在台灣一個島上,反而獲得了存續下去的機會。

當時跑到台灣的士兵和家屬共有200余萬人,手裏不但有槍還幾乎全是青壯,而台灣那時總人口才600萬人,如此之高的兵民比,國民黨在島內可謂是說一不二。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75年蔣介石去世,此後國民黨對島內的控制力逐年下降,原因大致如下。

一是蔣經國上台後,威望明顯不如其父;

二是此時跟隨老蔣去台灣的高官們死的死、老的老,人才雕零之下,國民黨對島內的統治不斷衰弱;

三是兵員的問題。

70年代去台灣的國軍士兵們開始步入老齡,逐漸失去戰鬥力,同時在底層軍官和士兵們中間,彌漫著失敗主義和思鄉之情,如此軍隊,哪還有控制島內局勢的能力?

相反,因新興資產階級的興起,國民黨黨外勢力的力量卻在不斷壯大。

此消彼長之下,雙方力量對比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層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這種變化由於涉及到了島內社會每一個角落,以本文篇幅想要盡述不太可能,簡單舉個例子講講。

例如從1989年起,「台灣中視」對政治性稿件進行新聞審稿時,編審人員已基本上不再考慮國民黨的政策以及是否符合「三民主義」的宣傳要求,而只從新聞本身的價值出發。

(資料來源:【台灣政治轉型及其對兩岸關系的影響研究】)

意識形態陣地的放棄,直接導致了「三民主義」在台的弱化,這就給了民進黨宣傳自身和引導輿論的契機。

1986年,在島內「黨禁」尚未解除時,民進黨正式在台北成立。

(註3:台灣「黨禁」於1989年1月方解除)

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它代表至少在力量對比上,民進黨已經有了足夠自保的能力。自此,國民黨徹底喪失了除掉民進黨的可能。

第五、在早期國民黨還能控制局勢時,為何不趁機消滅民進黨的前身「黨外勢力」?

國民黨裏不是沒有明白人,眼見「黨外勢力」不斷壯大,怎會不清楚其中的利害關系。

但他們沒有太多辦法。

因為民進黨的背後,是美國。

美小鷹號航母

如前文所述,從1950年到1965年,美國每年給台灣提供1億美元援助,這筆錢不是白拿的,有附加條件。

其中一個條件是,台灣當局不得歧視私營經濟,要給私營經濟足夠的政策支持。

美國人雖然不讀馬列,但對「階級」這種東西他們同樣有足夠的認識,美國人心裏很明白,要想背後操控台灣,靠原本島內的地主和農民肯定不行,委座呢又不太聽話,所以得扶持出一個新的階層出來。

這個階層是誰呢?

自然是資產階級最合適。

畢竟二者天然就有共同語言。

之後美援就源源不斷地流入台灣,台灣迅速開啟工業化。

經濟扶持,是美國的第一板斧。

接下來還有第二板斧,軍事上支持。

這一塊大夥了解的已很多,這裏不多加贅述了,總而言之,當年如沒有美國的第七艦隊,哪還有今天這些事。

待新興資產階級成長起來有了一定力量後,美國使出了第三板斧——直接下場在政治上予以扶持。

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舉幾個造成嚴重惡果的。

如1986年美國成立所謂的「台灣民主促進委員會」,1987年眾議員索拉茲提出「【台灣民主法案】」等等。

然後鬧劇在1990年島內「總統選舉」時達到高潮。

「選舉」期間,「美國在台協會」親自出面威脅參選的國民黨副主席林洋港和郝柏村 ,表示台灣軍方必須支持李登輝,否則美國將采取制裁措施,包括停止對台軍售等等。

此後林洋港宣布結束「候選」。

為何歷任民進黨黨首都如此熱衷於「倚美謀獨」?

就是因為民進黨這個團體,從根子上就是美國人扶持起來的。

這就是美國的三板斧—— 政治上拉攏、經濟上扶持、軍事上保護

在世界上一切有美國人插手的地方,都可以見到這三招,反反復復用,惡心但有效。

有美國撐腰,國民黨又日漸衰弱,在此情況下,國民黨如何還敢對付民進黨及其前身「黨外勢力」?最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民進黨發展壯大,直到最後掌握大權。

所以民進黨的出現,是一個非常復雜、但又極其偶然的結果。

它既有歷史問題的遺留,也有台灣資產階級興起的原因,同時還與國民黨自身的衰弱以及外部因素美國的插手有關。

這麽多因素交織互纏在一起,最終造就了民進黨這一怪胎。

至於怎麽對付它,只要了解它的成因,就不會沒有辦法。相信黨和國家,相信我們的子弟兵,中國必定會統一,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實作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