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67年錢穆受蔣介石邀請定居台灣,臨終前留下遺言:我不要葬在這裏

2024-09-30台海

還在猶豫什麽?好運的機會稍縱即逝!趕緊關註我,一起開啟幸運之旅吧!祝您財運亨通,心想事成!

67年錢穆受蔣介石邀請定居台灣,臨終前留下遺言:我不要葬在這裏

漂泊的靈魂,歸宿何處?——從錢穆先生的兩次遷徙看文化人的身份認同

2023年4月,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高調宣布將推動「文化台獨」進入校園,引發兩岸輿論嘩然。回望歷史,文化與政治始終交織在一起,影響著一代代文化人的命運走向。錢穆先生,這位享譽海內外的國學大師,一生經歷了兩次被迫遷徙,最終客死異鄉,留下「不願葬在台灣」的遺願,這其中蘊含的辛酸與無奈,引人深思。

錢穆先生的兩次遷徙,一次是1949年離開大陸,一次是1967年遷居台灣,都是時代洪流裹挾下的無奈之舉。他視學術為生命,卻不得不一次次面對政治的沖擊,漂泊不定,尋求一方安寧的凈土。是什麽讓一位潛心學術的老人,在耄耋之年還要背井離鄉?是什麽讓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心心念念著故土,不願在異鄉長眠?

錢先生的經歷,折射出的是那個動蕩年代裏,無數文化人共同的困境——在政治漩渦中,如何堅守自己的文化立場和學術理想?如何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和精神歸宿?

1949年,面對新中國的成立,錢先生選擇了離開。這並非是對新政權的敵視,而是出於對自身學術理念和文化立場的堅持。他深知,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治學方法與當時大陸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與其被迫改變,不如另尋一方天地,繼續自己的學術追求。

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成為錢先生學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他將這所學校視為傳承中華文化的火種,傾註了全部的心血。新亞書院的創立,不僅為香港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錢先生贏得了學術聲譽,吸引了更多誌同道合者的加入。

命運似乎總愛和這位老人開玩笑。20世紀60年代,香港的政治環境也開始發生變化,新亞書院被並入香港中文大學,錢先生的辦學理念再次受到沖擊。心灰意冷之下,他接受了蔣介石的邀請,遷居台灣。

在台灣的歲月,錢先生獲得了相對安寧的學術環境,寫下了大量著作,培養了許多學生。但隨著蔣氏父子相繼去世,台灣的政治局勢再次發生變化。錢先生再次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錢易風波」和「素書樓事件」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最終被迫搬離居住了二十多年的住所,三個月後便黯然離世。

錢先生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的轉折和令人唏噓的無奈。他如同一片浮萍,在時代的浪潮中顛沛流離,始終找不到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港灣。他渴望一個能夠讓他安心治學的環境,卻一次次被現實擊碎。他心系中華文化,卻不得不面對政治的撕裂和文化的分裂。

錢先生的故事,也引發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人的身份認同和社會責任是什麽?如何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堅守自己的文化立場,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強調要「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獨特思想、價值理念、人文精神」,這無疑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錢先生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對學術的熱愛,對中華文化的堅守,依然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他的故事也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包容、更加開放的文化氛圍,讓每一個熱愛中華文化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錢先生最終選擇魂歸故裏,或許是對自己漂泊一生最好的慰藉。但願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但願每一個文化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本文創作初衷在於傳播正能量,無任何侵犯他人權益的意圖。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積極配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