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今年中秋 離家78年的他回來了

2024-09-19台海

中秋前夕,浙江寧波機場上演了一出特別的團圓。

9月9日,在台灣亡故老人 魯彩山 的兒子魯炳珠和孫輩魯堯先一行人,從台灣尋親誌願者劉德文的背包中接過黃布包著的骨灰壇。魯彩山終於「回到」了闊別78年的故鄉寧波。

△魯炳珠(左一),劉德文(右一)。

來自台灣高雄的 劉德文 也被很多人稱為「靈魂擺渡人」,他穿梭於海峽兩岸,義務幫赴台老兵「落葉歸根」,至今已有將近300人的骨灰送回大陸。他是怎樣見證一次次團圓的 👇

視訊載入中...

01

未去台灣前,魯彩山是一名船員,在上海打拼。他離家時,最小的兒子魯炳珠只有12歲。在台灣數十載,魯彩山未再婚育,一水相隔的魯家人同樣思念著他。然而在1961年,他們等來了魯彩山的死訊。

魯堯先今年57歲,從他記事起,奶奶和父輩們就盼著遠在海峽對岸的爺爺能魂歸故裏。 「我父親還在世的時候,每到過節都會捧著爺爺的照片看。長輩總叮囑我們,別忘記帶爺爺回家。」

△魯彩山老人舊照

今年3月,魯堯先的同鄉人看到一條幫魯彩山尋親的視訊,他告知了魯堯先。 「那種感動和高興很難用語言形容,能讓爺爺魂歸故裏,是我們一家多年來的心願!」 魯堯先說。

這對於劉德文來說,也是一個期盼已久的好訊息。5年前,他把魯彩山老人的訊息釋出到網上,希望能為他們找到大陸的親屬,但一直沒有音訊。「我不放棄,2年前又試了一次,直到今年3月,魯彩山的孫子說這是他爺爺,我當時心裏很開心,終於找到了。」

魯彩山骨灰壇上的照片早已泛黃,面容模糊,只留下 「孝女月珍」 四個字,「月珍」正是魯堯先姑姑的名字,這也成為核實身份的關鍵資訊。今年7月,魯家人最終確認,骨灰的身份正是他們的家人魯彩山。

△魯彩山在台灣的唯一一張照片

9月9日,魯家人在機場等待魯彩山歸來,魯彩山90歲的兒子魯炳珠站在最前面。當看到劉德文和他胸前的那只紅色背包時,一家人都紅了眼眶。

漂泊了78年後,魯彩山終於魂歸故裏。魯炳珠小心翼翼地接過父親的骨灰盒,哽咽著說: 「爹爹,回來了!」

02

這團圓的一幕,劉德文再熟悉不過了。今年58歲的劉德文總是背著紅色雙肩包往返海峽兩岸,紅色是他特意選擇的顏色, 「因為回家是件大喜事」 。而把雙肩包背在身前,則源於劉德文自幼受到的教育,「長輩在前,晚輩在後」。他說: 「我作為晚輩,自然是要扶著長輩‘回家’。」

選擇中秋節前夕送老人回來,對劉德文來說也有特別的意義。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回家團圓的日子,每年我都盡可能趕在中秋節前,讓已故老人和家人團聚。」

劉德文是台灣的一位社會工作者,在他服務的社群裏,最多時曾居住著3800多位赴台老兵。如今,在世的不足50人。這些老兵多是獨居老人,說話還帶有鄉音,因為經常和他們交流,劉德文只聽聲音就能叫出老人的名字。

2003年,社群一位老兵陳伯伯在去世前,向劉德文說了一個願望: 「可不可以在我死後,幫我把骨灰送回我的老家湖南,葬在我父母的墳前,讓我跟他們團圓。 劉德文的內心深受觸動,他兌現諾言,親自把陳伯伯的骨灰送到了其家鄉湖南常德的桃源縣。

自那以後,劉德文放棄了在銀行的工作,義務送老兵回家。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聯系劉德文尋親。「我收到過大陸很多省份寄來的書信,只要找到這邊,我都會馬上回復,竭己所能地去找。」

劉德文奔波於台灣各處公墓、靈古塔、寺廟,將那些無人祭掃的老兵墓穴拍下來, 「主要拍這些墓碑上的籍貫、姓名、出生年月日及亡故時間,一一建檔造冊」

十多年來,他已搜集整理8000多名過世老兵的資料。 「大陸這邊有人要尋親,我會先查這8000個老兵的資訊,這幾年透過這些資訊,就幫助過20多位老兵回到家鄉了。」

△過世老兵的資料

尋找老兵對劉德文來說是孤獨而漫長的過程。他常常為了找一個人,獨自開車外出兩三天,每天五六點便起床尋找,晚上困了就睡在車裏。而這樣的尋找時常徒勞無功,劉德文找得最久的一次耗時8年之久。

「在亂葬崗裏找人是比較麻煩的,因為沒有人掃墓,雜草會把這些墳墓包住,我要把亂葬崗分區縮小範圍再找,很耗費時間和精力。」

一次在亂葬崗中找人,劉德文不慎踩空,墜入兩米多深的墓穴受傷。他僅僅住了7天院,傷情未愈,為了實作把老兵骨灰送回大陸的諾言,又踏上了征途。

這些年,劉德文很少有時間回自己的家,妻子、兒女一開始不理解,但慢慢地也被劉德文的使命感所打動。現在,劉德文尋人往返的交通都由兒女來訂票。劉德文年邁的父母更是將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資助兒子送老兵骨灰回家,並叮囑他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劉德文奔波於兩岸之間,足跡遍及大陸31個省份,將近300位亡故老兵的骨灰千裏送歸。他說,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送這些老兵回故鄉, 「和最親的土在一起」。

03

對劉德文來說,了卻老兵們「回家」的生前夙願,也是自己不斷收獲的過程。

「這些老兵離開家鄉七十幾年了,幾乎沒有跟尋親的後輩一起生活過,但仍然有這麽多人要找到長輩,讓他們落葉歸根,這是因為重視我們文化裏的孝道倫理。我很認同這種價值觀,覺得自己所做的事,能影響到對兒女的教育。」

帶老兵回家的過程中,劉德文也找到了自己的根基。有一年前往江蘇徐州沛縣送歸老兵骨灰時,他翻閱當地族譜發現自己的先輩生活在江蘇,後來從福建移居到台灣,到他已是第六代。當地還送給他一本族譜,他興奮地帶回台灣,告訴兒女, 「要知道自己‘根’在哪裏」。

劉德文的善舉吸引了許多網友的關註,他被親切地稱為 「靈魂擺渡人」 。國台辦新聞發言人也曾向劉德文表示致敬和感謝,願意積極支持他的善舉,幫助更多過世的赴台老兵實作遺願。

這些認同的聲音讓劉德文深刻感受到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我其實把這些老兵都當作自己的父親或是爺爺,每一次把他們送回家,都好像自己也跟大陸那邊的親人團圓了。 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一家親,文化都是一模一樣的,沒有隔閡。

這個中秋節,劉德文依舊許下最質樸的願望: 期盼更多在台灣的老兵能回家鄉團圓。

監制丨李浙

主編丨王瑄

編輯丨林湘瑜

校對丨高少卓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

責任編輯: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