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兩個月內,洪秀柱兩次赴粵,她為何而來? | 羊晚政見

2024-05-30台海

「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我們要做自己命運的主宰。」5月29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出席在廣州舉行的第四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在開幕式上,她呼籲,兩岸同胞要以非凡的毅力、智慧和戰略定力,主導並掌握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值得註意的是,這已是短短的兩個月內,洪秀柱第二次來到廣東。今年4月20日至27日,洪秀柱到訪廣東深圳、惠州、佛山、廣州等地,出席多項兩岸交流活動。每到一座城市,她都會寫下日記,在社交媒體分享當日的感悟和體會。

為什麽在短時間內密集赴粵參訪?她為什麽而來?羊晚政見一一梳理。

從近代史看,廣東與台灣淵源頗深。

1924 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幫助與積極參與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對三民主義做了新的解釋,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而廣東,也成為了大革命的中心。

同年,孫中山在廣州東郊的黃埔建立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通稱黃埔軍校。

為了革命,先輩們前仆後繼。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是為了紀念1911年4月27日(農歷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在廣州黃花崗起義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今年4月,洪秀柱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敬獻花籃後表示,「沒有黃花崗之役就沒有革命的成功。先賢先烈都是很年輕的。未來寄希望於年輕一代,年輕人應發揮自身優勢貢獻國家發展。」她感佩革命先烈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熱忱。她說,年輕人要爭氣,而不是喪氣地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以和平手段推動共謀未來統一的目標,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在廣東,除了黃埔軍校這所「武校」,還有中山大學這所「文校」。1924年,孫中山親手將廣州地區多所高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今年4月,參訪廣東期間,洪秀柱就提到,「孫中山先生當年在廣州構建了‘一文一武’兩所學校(中山大學與黃埔軍校),為中國培養大量人才,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教育是很重要的。」

作為國民黨資深黨員,洪秀柱對孫中山先生無比尊崇。廣東,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廣東的中山市,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偉人命名的地級市。

20世紀末,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不少台商將進入大陸投資的首站設在廣東。大量台商來到廣東投資設廠、發展實業,成為了兩岸經貿往來、友好合作的見證者,也成為了廣東經濟發展的受益者和建設者。作為大陸的「常客」,在廣東與台灣多次往返的洪秀柱也見證了廣東的飛速發展。

今年4月,洪秀柱在接受采訪時就曾提到,「十幾年後再來廣州,可以說所有的城市面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基礎設施的進步更是毋庸置疑。」她坦言自己一直密切關註大陸發展動態,大陸堅定實行改革開放,用發展的成績讓世界刮目相看。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可以說廣東為洪秀柱提供了一扇了解大陸的最佳視窗。

據公開報道顯示,在4月的訪粵行程裏,洪秀柱分別前往深圳、惠州、佛山、廣州等地。本次參加第四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她則在廣州舉行的開幕式上發言。無論是在發言還是在參訪的過程中,但凡洪秀柱接受采訪,她談到的兩個關鍵核心,就是「統一」與「交流」。

在開幕式上,洪秀柱說,兩岸同胞唯有認清當下所處的國際環境,才能精準找到自身位置,進而凝聚共識,共同邁向國家發展繁榮的目標。「我們守護共同家園,絕對不能縱容‘台獨’分裂分子;我們共創民族未來,就要牢牢抓住實作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

對於兩岸青年的交流,作為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更是覺得重任在肩。無論是4月的行程,還是5月的研討會,她都多次提到,「青年強國家強,這是我們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我們常說,兩岸一家親。洪秀柱說,在台灣,「親」字右邊是一個「見」字,意思是要常見面,才能更親,才能互相了解。「我希望不要再一別十幾二十年了,以後可以經常有機會帶年輕人看看我們的神州大地。我們祖國這麽大,而且各有特色,大江、大海、大山、大河,人情風俗都不一樣。要常來往,多見面,多聊天,這樣誤會就容易解決了。」

文/記者 譚錚圖/記者 蔡嘉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