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台灣「博愛座」變成「搏擊座」 島內網友為讓座文化吵起來了

2024-06-21台海

來源:華夏經緯網

台灣的大眾運輸規定設定「博愛座」,近幾年來不斷發生爭位糾紛。(圖源:台灣【聯合報】)

台灣「博愛座」爭議再起,近期頻傳有年長者在捷運、公交上以言語羞辱、動手打人等方式逼人讓出「博愛座」,甚至有網友諷刺「博愛座」變成「搏擊座」,讓「博愛座」存廢議題再次引發討論。台當局擬修正「身心障礙者權益法」,除了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增列「有其他實際需要者」可優先乘坐「博愛座」,但台媒質疑,「其他實際需要」太抽象,台當局「修法」是解決問題,還是制造更多問題?

台灣「博愛座」竟變成「搏擊座」

近日台灣多地捷運、公交不斷發生因「博愛座」而起的沖突,引發熱議。本月11日,台北市捷運淡水線有位女性上班族遭老人要求讓出「博愛座」,女子以連續上班12小時很累而拒絕後,被另位老人破口大罵,雙方發生肢體沖突。在捷運人員協調後,老人仍要求女子道歉否則將提告,女子被迫道歉後情緒崩潰,以頭沖撞一旁柱子濺血送醫。

18日,台北市捷運新店線有老人指責「博愛座」上的年輕男子「生龍活虎還坐博愛座,真的很糟糕!」其他乘客抱不平勸阻,但老人見男子未讓座,竟沖上前扇巴掌怒喊「你還敢好端端坐著!」其他乘客都嚇到,有人上前拉開老人,有人則請捷運人員報警。

基隆市18日也發生「逼學生讓座」風波,一位老人多次指責坐在一般座位的女高中生「看見長輩該讓座」,有女乘客見狀勸阻「人家要讓會自動起來」「不要這樣趕年輕人」,雙方爆發爭吵。有乘客將此事釋出上網,引起網友為女乘客叫好,當事女學生則留言回應,當時客滿沒有空間起身讓座,而且她坐的也不是「博愛座」。

根據台北捷運警察隊分析統計,今年1月至5月份,受理捷運系統內因細故釀成糾紛案件多達427件,其中座位糾紛計有22件,占糾紛案件5.1%。警方指出,因上下班尖峰時間人潮眾多,最常見發生糾紛模式有碰撞踩踏、讓座、妨礙通行、未戴口罩及進出順序等,因而引發彼此不滿演變成拳腳相向、互相提告傷害或恐嚇等各型別案例。

圖為台北捷運車廂。(圖源:台灣「中央社」)

「博愛座」爭議引發存廢討論

因為紛爭不斷,「博愛座」是否有保留的必要引起島內網友的激烈爭論。有不少網友都認為,應該直接廢除、取消「博愛座」,避免類似的糾紛再發生。也有網友認為,「博愛座」本來就應該是讓給有需要的人,而不一定是年長者,強迫讓座也是一種情緒勒索,不應該倚老賣老要求年輕人一定要讓座給老人等。

去年9月,台衛生福利部門曾提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正案,將「博愛座」的優先乘坐物件由現行的「老弱婦孺」改為「有其他實際需要者」。由於適逢新舊民代交接,基於台立法機構屆期不續審原則,未透過的提案必須重新來過。

不過,台衛生福利部門「社會家庭署」負責人簡慧娟表示,「廢除博愛座」不在討論之列,身心障礙者的權益還是要關照,至今共識都是認為要保留。台交通部門19日表示,若確定要「修法」,屆時該部門主管的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定辦法也將配合「修法」。

台北市長蔣萬安19日表示,「博愛座」是展示城市的溫度與人情味,不希望少數個案掩蓋或影響多數人的善意,且善意禮讓的文化要發自內心,而非成為道德綁架。他還說,台北捷運會發函主管機關,討論相關規定及爭議,台北市很願意溝通、討論,也把第一線實際情形與主管機關交換意見。

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表態,還是希望「博愛座」要禮讓老弱婦孺。新北市交通局長鐘鳴時說,「博愛座」的相關規定沒有強制與處罰性,但不能說撤掉就撤掉,會檢討公交與捷運「博愛座」沒有強制性但可能引發的爭議。

台灣「博愛座」讓不讓座議題備受關註與討論。(圖源:台灣「中央社」)

「博愛座」不應淪為道德綁架

2016年9月,有民眾曾在台當局「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廢除各項公共運輸工具博愛座」,獲得超過8000人連署響應,正反意見爭論不休。最近「博愛座」爭議再起,民眾6月13日再度在平台提案「廢除博愛座,免得常常上新聞」,不到1周超過200則留言,討論熱烈,可見「博愛座」問題確實引發許多人共鳴。

台灣現行「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未提供對號座的大眾運輸工具,應設定供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的「博愛座」,總座位數至少占15%,可視需要標示或播放提醒禮讓座位的警語。「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定辦法」也規定,車廂應設定供行動不便者優先乘坐「博愛座」。

從相關規定可知,「博愛座」本就是為了身體較為柔弱者或是行動不便者而設,從沒規定是「專屬老人」的優先座,也從未禁止年輕人、特別是身體不適或疲累不堪的年輕人乘坐、並非「專屬指定席」。只是不少人錯誤地將不道德的帽子,強扣於他們認為的占位者上,甚而流於只憑外觀去判斷誰可坐、誰不可坐的形式主義。

台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指出,「博愛座」對立愈來愈嚴重,許多老年人要求讓座不成,常口出惡言或詛咒對方,最近更頻傳大打出手的亂象,原本「博愛座」的美意已蕩然無存。因為於「法」有據,長輩自覺理直氣壯,忘記禮讓其實是一種自律的美德,而不是道德綁架。

台衛生福利部門提出「修法」未必是完美解方,即使納入「有其他實際需要者」可優先搭乘,但認定標準不明確,長輩如果覺得「博愛座」只能優先給老人家坐,有實際需要的年輕人仍會瞻前顧後。「禮讓文化」是一種社會氛圍,應出自於自願、自律,若用「法律」或他律對他人形成強迫性要求,「博愛座」恐變相成助長世代對立的導火線。 【來源: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