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奧運會成燙手山芋?兩大已開發國家被奧運拉垮,奧組委:誰來接盤?

2024-10-10體育

申辦奧運會意義重大,過去幾十屆奧運會主辦權的爭奪中,好多國家和城市都舍得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去競爭,那激烈程度估計不比奧運會比賽計畫差。

可是,這幾年這種盛況好像有了變化,好多國家對申奧不再那麽積極了,甚至還有點想逃避的意思,這是為啥呢?

【奧運會已成「燙手山芋」?】

大家都曉得奧運會每四年辦一屆,通常呢,想主辦奧運會的國家大多會提前八年去申請,這樣才有充足的準備時間。這就意味著,2032年夏季奧運會的申辦競爭應該是在2024年開展。

但奧委會這次很不一樣,2021年的時候就已經確定,澳洲的布里斯本將成為2032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提前12年就這麽悄沒聲兒地申奧成功,這在歷史上真的是從來沒有過的。

外媒報道說,當時和澳洲布里斯本競爭主辦權的,就只有另外11個國家的城市,看起來特別冷清。這是咋回事呢?難道奧運會也不行了?

實際上,奧運會並沒有走向落寞或者衰敗,它依然是每四年就會成為全球最熱門焦點的體育盛會。

奧運會的主辦權如今都快變成大家躲都來不及的「燙手山芋」了,為啥呢?還不是因為舉辦奧運會得花好多錢嘛。來,咱們列些數據看看辦一屆奧運會大概得花多少錢。

外國媒體統計過,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花了90多億美元。2004年雅典辦奧運會,主辦方最後花了大概150億美元。2012年倫敦奧運會呢,總共也花了150億美元左右。2016年裏約奧運會,投資差不多100億美元。

從這些數據很容易就能清楚地看出來,如今想辦一屆風光的奧運會,起碼得花百億美元。這可不是個小數位,對某些小國家來說,百億美元也許就相當於把國家全年的GDP全投進去了。

這就使得,奧委會在確定奧運會主辦權歸哪個國家和城市的時候,得考量這個主辦國和主辦城市的經濟實力達不達標。

並且,奧運會的舉辦費用一直有不斷增長的勢頭,這讓主辦方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所以這幾年啊,不只是好多經濟很困難的國家對申辦奧運會不敢嘗試,就連一些有能力辦奧運會的國家,也把奧運會當成了「燙山芋」,輕易不敢碰。

奧委會面臨這種尷尬的狀況,可能太著急找個「接盤」的了,這才提前12年就確定了2023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

【險些被奧運會拖垮的兩大已開發國家】

很多人覺得,舉辦奧運會能有超多的曝光機會,這樣就會帶來不少經濟效益,差不多是穩賺不賠的。

1976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加拿大蒙特婁市,該市市長尚·達坡以前也有這樣的想法,可後來卻被狠狠「打了臉」。

蒙特婁市申奧成功,成了1976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之後,這位市長可真是春風得意。

有人問他有沒有擔心辦奧運會會虧本,他面對一群媒體自信地說:「虧本?跟你講,辦奧運虧本就跟男人生孩子似的,根本不可能!」

這位市長那自信的態度,讓當地老百姓心裏踏實了不少。可等這屆奧運會結束之後,市民們才發覺自己被坑得很慘。

預算太樂觀了,跟實際支出差好多。就這麽著,這屆奧運會雖然就辦了半個月,可最後虧損的美元達到好幾十億呢。整個城市都因為這背上了巨債,只能靠收稅來還錢了。

沒辦法了,蒙特婁市只能開始「分期還款」。可這債務太大了,全市人民還了整整三十年,一直到2006年才還完。

按道理說,有了這種前車之鑒,別的國家在舉辦奧運會的時候就該根據自身能力來行事了。可是到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主辦方依舊重蹈了蒙特婁市虧損的覆轍。

希臘雅典申奧成功之後,主辦方做了個50億美元的預算,大家原以為這些錢足夠用了。可場館一開工,所有人都傻眼了。錢花得像流水似的,就像掉進了個無底洞,開幕式還沒到呢,上百億美元就沒了。

雅典奧運會落幕之後,外媒保守估算,實際花銷在150億美元以上。

雅典得到的廣告贊助費可能就十億多美元,這不但入不敷出,而且大部份收益還得按規定交給國際奧委會呢。

所以啊,希臘雅典這次虧的,可比當年加拿大蒙特婁市虧得嚴重多了。

希臘那邊為了補上財政上的大缺口,出台了個特別危險的政策,啥政策呢?就是讓老百姓提前交一年的稅。這種今天花明天錢的做法呀,既不得人心,還會給更嚴重的經濟危機埋下禍根。

果然,到2009年前後,希臘經濟就開始出大問題,一下子陷入金融危機裏了。雖然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不少,可雅典奧運會造成的虧空確實是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希臘也好,加拿大也罷,這倆都是已開發國家呢。就這,它們主辦奧運會的時候都差點被搞垮了。別的國家看到這種情況,心裏肯定更發怵了。所以說啊,辦奧運會雖然是好事,但這裏面挑戰可不小,得小心謹慎才行。

不過話說回來,國際奧委會是有規定的,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時長不能超過16天。那為啥在這短短的半個多月裏,主辦城市能花掉這麽多錢呢?

【舉辦奧運會的巨額支出花在哪?】

實際上,奧運會從開幕到閉幕的時間確實不長,不過在申辦奧運會之前,金錢的支出就已經開始了。

就拿最開始的競選環節來說吧,不管有沒有被選上,只要進入了初選,就得先給國際奧委會交15萬美元。

這還沒完呢,要是一座城市運氣好,進入了競選的最後階段,那就還得給奧委會交50萬美元。要是最後很遺憾沒被選上,這錢也拿不回來了。

在競選的時候,除了得給奧委會交錢以外,還有些錢也必須得花。就像制定申奧計劃、聘請專業顧問、接待來考察的奧委會工作人員這些事,都得花錢。

這幾個方面都能讓競選城市有很強的競爭力,所以得花錢,而且不能小氣,具體要花多少錢呢,那就得看申辦城市的實力還有投入的意願了。

在這事兒上,芝加哥還出過一件特別難堪的事兒呢。當年芝加哥為申辦2016年奧運會,前前後後花了一億多美元,結果還是沒申辦成功,這錢就這麽白花了。

申奧成功之後得花的錢就更多了,建大型場館動不動就得花幾十億美元呢。就像東京的新國立競技場,花了14億多美元才建成的。

另外,到時候會有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得招待好他們,所以「奧運村」的建設可不能湊合。不但各種設施都得一應俱全,而且每天消耗的物資也多得驚人。

水電、安保、食宿、清潔這些後勤保障方面的花費,七七八八算下來,也是個能讓人驚掉下巴的數目。

奧運會閉幕了,花錢的事兒還沒完呢。那些新建的大型場館和奧運村,每年的保養費可不少。

要是這些設施以後還能用,辦些別的活動,還能收回點成本呢,可要是閑置了,那可就凈「吞金」了。

總的來說,辦一屆奧運會要花錢的地方可太多了,並且每個地方投入的錢數都特別嚇人。這麽多國家辦奧運會會虧損也就不奇怪了。

【結語】

奧運會的主辦權以前受盡追捧,現在卻成了像「燙手山芋」一樣尷尬的存在,這是為啥呢?

巨額花費就把很多國家給嚇住了,這是一個原因。還有個原因就是,有能力辦奧運的國家大多都已經辦過奧運會了,在國際上也有了知名度,沒必要再靠舉辦奧運會來給自己做宣傳了。

之前有因為舉辦奧運會而經濟虧損的情況,這就給以後想主辦奧運會的國家和城市敲了個警鐘,得量力而行,可別過度投資,不然要是損害了城市甚至國家的經濟,那可就太不劃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