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呀,我是烏鴉。
去年在世界杯上實作大滿貫的梅西,最近就要帶著他的世界冠軍隊伍阿根廷國家隊,來中國打一場邀請賽。
對中國球迷來講,這機會太難得了,因為這或許是梅西作為職業球員最後一次在中國踢球,讓這位足壇超級巨星的中國粉絲有個能在現場跟他職業生涯告別的契機。
不過,要是提起「現場」看比賽,這原本挺有意義的場景就有點不對味兒了。
啥玩意這麽讓人反感呀?就是這次阿根廷中國行比賽那貴得離譜的球票。
說實話,梅西在全球那人氣可是無人能比,他的告別演出肯定會讓票價漲起來,他的球迷不少還真就願意大把花錢。
然而,這所謂的千金只是個打比方的講法,它並非真能值千金,甚至折騰起來千金都不一定能行呢。
6 月 15 日阿根廷隊要在北京工體跟澳洲比賽,官方賣票最高價是 4800 塊人民幣,可在球票的二級市場,也就是黃牛那兒,價格都被炒到 12000 元甚至 20000 元一張了。
這價格到底有多誇張啊?就在不到半年前,阿根廷跟法國踢世界杯決賽的時候,黃牛票也就只賣到 11000 元人民幣罷了。
友誼賽把世界杯決賽給比下去了,這是不是有點太誇張啦?你想想,8 年前在鳥巢,阿根廷和巴西踢友誼賽,南美這倆強隊各自的頭號球星梅西和內馬爾都上場了,比起今天阿根廷對澳洲這場,那星光可亮太多了。但當時球票才賣 600 元呢。
更讓人無奈的是,票價被推高可能是主辦方故意這麽做的,他們這麽幹不是單純為了多撈錢,而是為了彌補損失。啥損失呢?由於主辦方工作匆忙又大意,這次阿根廷中國行的招商贊助特別差勁,在商業收入方面幾乎沒賺到啥錢,於是就只能在球票上狠坑球迷。
世界冠軍、球王登場,還跟中國球迷告別,就這麽些噱頭,居然連商業贊助都弄不來。而且啊,阿根廷隊到北京後,原本定好的球迷見面會啥的活動都給取消了,這主辦方究竟是啥不靠譜的班子呀……
就算球場上梅西跟阿根廷隊,還有澳洲球員一塊使勁,踢出比卡達世界杯 16 強賽時更精彩的發揮,這次阿根廷到中國來踢球,球場外的組織工作,也只能說是亂得一塌糊塗。
然而這一堆亂糟糟的狀況,從一個方面體現出中國足球市場化發展的差勁心態,就是只想從觀眾兜裏把最後一分錢都拿走,不管不顧,目光短淺。
不信大夥可以回想一下近十幾年各類足球市場化的典型例子,中國的體育人好像就只會收錢,除了收錢還是收錢,根本沒有其他創造收入的點子。
就像各個大平台花天價去爭搶歐洲聯賽的直播版權,接著還向觀眾收很多的觀看費用,要是賣得不行,他們也不檢討自己的商業模式,卻怪罪起中國球迷沒有付費觀看的習慣,好像他們賺不到錢,全是中國球迷的錯……
歷史表明,這壓根不是搞足球市場化的正道,誰這麽做,誰就得玩完。
就說這高票價的事兒吧,那些聯賽要是球票賣得貴,通常都沒啥好結果。
就拿義甲來說。
米蘭的前老板、義大利的前總理貝魯斯柯尼剛去世,他可是經歷過義大利足球黃金時期的。在上世紀 90 年代,有荷蘭三劍客所在的 AC 米蘭,德國三駕馬車所在的國際米蘭,皮耶羅所在的尤文圖斯,巴蒂斯圖塔所在的佛羅倫斯,這些都是當時的強隊。另外,拉齊奧、羅馬、桑普多利亞也都曾風光一時,真是人才輩出,各領風騷沒幾年。
那時候義甲被稱作小世界杯,由此就能知道球星的數量和品質有多驚人啦。
不過呢,不管多喜歡義大利足球的人,也都得承認,如今的義大利聯賽算是快不行啦。
義甲賽場那空空蕩蕩的慘狀簡直讓人吃驚,平均才 55%的上座率,可憐得很,跟當年「小世界杯」的熱鬧場面一比,差得太多了,球迷都感慨現在球場倒是挺大,可就是坐不滿人。
從 Soccerway.com 的數據來看,這賽季義甲的俱樂部沒有一家主場球票售出能超過 90%的。米蘭和國米差不多接近這個數了(86%),可還是沒達到。維羅納最差,主場門票售出率才 45%。
拿這來做個對比,在整個英超的 20 支球隊裏,就只有一家球隊主場門票售出率沒到 90%,那就是表現一般的伯恩茅斯。可你知道英超排名墊底的櫻桃軍團門票售出了多少嗎?86%!跟義甲第一名售出的比例一樣。
義甲那糟糕的情況不光使球隊的票房受損,還讓聯賽的吸重力大幅下降。在尤文圖斯官方釋出的一份針對海外義甲球迷的問卷調查結果裏,球迷最常問的是:「要是當地的人都不想看,我為啥要看?」
海外球迷要是開啟電視瞅見英超聯賽的球場,就會發現那基本上老是滿滿當當的,這對產品好不好賣影響老大了。
咱們得承認,現在頂級球星很少主動去義大利,多數有天賦的球員都在英超和西甲迎來自己的巔峰。不過說實話,義甲也沒差得那麽厲害,比賽品質主場上座率才一半確實太糟了。
義甲到底是咋弄得這麽差勁兒的呀?
有人講得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人說有種族主義或者恐同態度的極端分子不許進場,有人稱得認真對待青年隊……這些講法都在理,不過最直白的一個緣由就是:票價太高啦!
按理說義大利經濟就算不像英德法那麽出眾,但也是發達的帝國主義國家,是 G7 成員之一,比西班牙這種歐洲大農村強太多了,球迷咋會看不起球呢?
真瞧不上。
義甲的季票貴得嚇人,能賣到好幾千歐元呢,AC 米蘭最高的季票曾經要 3300 歐元。就算是降入乙級的巴勒莫,在乙級聯賽裏也不放過球迷,把最高季票價定到 2994 歐元。實際上,在義甲有 11 家俱樂部最貴的季票都超過 1000 歐元。
相較而言,在英超,只有切爾西、托透納姆還有阿森納這三家倫敦球隊能達到這種地步。
就算是義甲票價最便宜的球票,平均每場也都得超過 90 歐元,北方的國米、米蘭、尤文這三家強隊,那更是遠遠超過這個數。
單論單場票價,義大利居然比英法德高好多,這也太離譜了。
這球迷到底還能不能去現場看球呀?
貝魯斯柯尼在世的時候,那叫一個著急,呼籲義甲球隊把球票弄成免費的,好讓大批球迷能到現場看比賽,要是賽場氣氛起來了,看電視的觀眾也能感受到比賽的熱情。
但是當年老貝把米蘭給賣了,你都不是主隊老板了,還呼籲啥免費啊……
不得不說,原本有著龐大海外市場和眾多頂級球星的義甲,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被高昂的票價扼殺了不少可能性,於新世紀慢慢變成了歐洲的二流聯賽。
從球迷兜裏拼命撈錢啊?啥錢你都別掙啦!
一座有名的球場,一群特別投入的球迷,完全能夠變成一支球隊的招牌,他們的價值比球隊的頭號球星還高,給球隊創造的品牌好處和聲譽,根本沒法估量。
英超豪門利物浦最風光的時候是在上世紀 70 年代到 80 年代,這距離現在可真是夠久遠的。在 1985 年海瑟爾慘案過去 20 年後,球隊才又進入歐冠決賽。
整整三十年,利物浦隊沒在歐洲足壇的頂級賽場上出現過。
到底是啥讓她的名聲一直保持著,能在足球豪門裏站住腳?這得歸功於利物浦的球迷。
跟一群球場明星相比,利物浦隊歌【你永遠不會獨行】或許更能稱得上是球隊的代名詞。
2005 年歐冠決賽,利物浦對陣 AC 米蘭,中場的時候,球隊 0 - 3 大幅落後,可 4 萬名利物浦球迷一起高唱隊歌,鼓舞球隊發起反擊,最終實作了足球史上堪稱奇跡的大逆轉,這場景太讓人難忘了!
安菲爾德的球迷,乃是利物浦最為出眾的名片。
一座破破爛爛的港口城市,一支幾十年來成績沒啥進步的球隊,這能有啥吸引人的地方?利物浦能多年一直有熱度還受歡迎,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他們主場的球迷,在那個城市,除了披頭四的痕跡,最受歡迎的景點就是安菲爾德。
這給利物浦球隊帶來的好處,哪是那點球票錢能比得上的?
所以在 2016 年,新上任的美國老板決定把最低票價從 56 英鎊提高到 77 英鎊,這可把利物浦球迷氣壞了,他們決定在下一場跟巽德蘭比賽的第 77 分鐘集體退場來表示抗議。
那場比賽利物浦表現挺好,很快就 2 比 0 領先了。可一到 77 分鐘,伴隨著很大的噓聲,全場球迷走得差不多了,利物浦的球員也沒啥勁頭了,剩下的十幾分鐘居然被對手連進兩球給扳平了。這麽個輿論事件,一下子把利物浦老板推到了風口上。
還好,美國人懂得見機行事,趕緊把票價降下來了,這才讓球迷消了氣。
德甲的多特蒙德隊也有個特別熱鬧的主場,那兒的球迷賽前也會唱【你永遠不會獨行】。大概這種處在衰落老工業區的人,大多都有點傳統的情懷。
西發利亞球場特別火爆,這也是多特蒙德的一張名片。據統計,每年這座球場能給當地帶來超過 1 億 3 千萬歐元的旅遊收入。
這麽一看就知道,球迷不是足球的消費者,起碼不只是消費者,他們也是足球品牌的主人,還是足球隊龐大商譽的出處。
要是搞足球的人光想著從球迷錢包裏使勁掏錢,不把油榨幹不罷休,那不好意思,你想掙錢只會越來越沒門兒。
或許有人會問啦,不從球迷那拿錢,那從誰那拿呀?當然是轉播方和贊助商唄,這就是把商譽變成現錢的辦法!
英超每年的全球轉播權都能賣出超高的價錢,小小的中國香港地區,轉播商每年居然能拿出將近 1 億美元來買;東南亞的泰國轉播商更是拿出了 3200 萬美元,這比中國大陸出的錢還多呢。
贊助商們在生意場上闖蕩好些年了,沒一個是傻的。他們願意掏大錢贊助,那肯定是因為你聲譽好,出高額贊助費,要麽是想提升企業形象,要麽就是為了做廣告。要是聲譽不行,誰會給你掏錢?
從 2010 年開始,渣打銀行就是利物浦的主要贊助商,利物浦球員球衣上一直印著它的標誌。2022 年 7 月,利物浦官方說,要把贊助協定延長四年,到 2027 年,而且贊助費從每年四千萬英鎊漲到了五千萬英鎊。
一年花五千萬英鎊,就為買個廣告區,可利物浦的胸前廣告區啊,就值這麽多錢!
在英格蘭西北,有支豪門球隊曼聯,它比利物浦商業價值更高,胸前廣告的合作商是美國的軟體公司 TeamViewer,每年能拿到 4700 萬英鎊的贊助費。
當然啦,曼聯這是因為近些年成績不太好才吃虧的,之前的胸前廣告是雪佛蘭汽車,每年的贊助費有 6400 萬英鎊。
英超排名前六的球隊,胸前廣告贊助費一般都在四千萬到五千萬英鎊之間。那義甲前六名的球隊呢?這麽跟您講,米蘭的贊助費排在第六,一年才 1000 萬歐元……得賣好多高價票才能把這差距補上啊……
這道理難道不是很簡單?
搞笑的是,國內好些媒體最近居然還在感慨球迷願意花大價錢買球票,說這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可打一回還行,還能有第二回?第三回?光想著死要錢,這麽搞足球產業,遲早把自己和足球一塊兒搞砸!
就拿這個當教訓吧。
BBC:球票價格成門檻,球迷感覺有負擔
義大利足球:那些還沒被挖掘出來的義大利足球的潛力
界面新聞說:英超的票價在 5 年裏漲了 20%,不過球迷的抗爭讓豪門不得不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