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月薪三萬的陸家嘴精英,都在偷偷爬墻

2024-09-06體育

本篇原創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DT商業觀察,ID:DTcaijing;作 者:孟萍萍 編 輯:鄭曉慧、設 計:戚桐琿 運 營:蘇洪銳。

中午12點,開在上海陸家嘴的一家攀巖館,比對面的星巴克還熱鬧。

打工人上一秒還在會議室渡劫,下一秒就湧進巖館,爭分奪秒只為「磕線」。

每面墻上,都長滿了年輕人——有人被同事帶來初體驗,穿著租來的攀巖鞋躍躍欲試;有人則像回了家一樣,和教練寒暄完,就直奔自己上次沒攀成功的線,開始新一輪的嘗試。

攀巖成了年輕人的解壓良藥,今年的奧運會,也讓更多人將體驗攀巖納入自己的運動計劃。

巴黎奧運會速度攀巖計畫上,鄧麗娟、伍鵬先後在女子和男子速度攀巖計畫中奪得銀牌。有網友將伍鵬用5秒爬完全程的速度攀巖視訊發在社交平台上,稱其「快到一張live圖就能播完比賽全程」。

(圖片來源:小紅書@檔期已滿)

奧運熱度的加持下,攀巖的百度搜尋指數在8月8日達到頂峰,是該詞條搜尋指數日均值的8倍左右。美團數據也顯示,7月以來,「攀巖館」搜尋量同比增加62%。

我們很好奇,現在攀巖到底有多火?為什麽年輕人一邊喊累一邊又心甘情願地繼續攀巖?從商家的角度來看,現在適合加速開攀巖館嗎?

攀巖到底有多火?

攀巖,分為室內攀巖和室外攀巖 (也稱「野攀」) ,自1987年引進國內已有37年,但對於大眾來說,攀巖近幾年才剛剛火起來。

從2021年-2024年第二季度,攀巖話題在國內主要社交平台、短視訊上的聲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討論度較三年前有了明顯的增長。

運動型綜藝的開播和國內外明星的參與,讓綜藝觀眾和粉絲群體愛屋及烏,一些人開始透過「打榜」的方式了解到攀巖。

直到今年中國選手在巴黎奧運會上的表現,才讓攀巖的關註度重新持續提升。

根據千瓜數據,7月,攀巖相關筆記在小紅書互動總量218.1萬。但僅8月5日-8月11日這一周,相關筆記的互動量就有224.1萬。伍鵬攀巖視訊的評論區,成了大家討論和歡呼的熱門打卡地。

關註度上升的同時,線上上平台購買攀巖裝備的人也越來越多。

以攀巖鞋為例,魔鏡洞察顯示,每年的1月前後是攀巖鞋銷售的季節性低谷,9月開始的秋季則會迎來高峰。 但今年6、7月的銷售額已經追平甚至超過2023年的銷售額峰值,除了因為均價上漲,奧運會也功不可沒。

值得註意的是,目前相關裝備的線上銷量規模其實不大,這是因為攀巖鞋更適合線上下試穿後購買,巖館通常也會按需與運動品牌合作,直接在館內提供攀巖鞋的租賃和購買服務。

但線上銷量的上漲表明,好奇和嘗鮮的新人變多的同時,沈迷「磕線」 (反復嘗試超出能力範圍內的路線,摸索、調整攀巖動作) 的老手也更專業了。

為什麽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攀巖了?

很多時候,年輕人願意嘗試一門新的小眾運動,除了和「嘗新」的獵奇心理有關,也和成本有關。

比起網球,攀巖對0經驗的新手來說,是相對友好的。

在大眾點評上,新手購買室內攀巖的一日票價大約只要100元,如果包含教練指導,則在300元以下。其中,攀巖鞋的租賃通常包含在門票價格內。

Victor (化名) 告訴【DT商業觀察】,玩攀巖兩年,她帶了10余個同事、朋友去巖館體驗,雖然有人試了一次發現不合適,但也有人自此與攀巖結緣,成了她的「攀巖搭子」。

那麽,為什麽有越來越多人和Victor一樣,愛上攀巖?

首先,是因為解壓。

其實不管是之前火熱的玩飛盤、跑馬拉松,還是今年爆火的打羽球等,很多運動本身都能給人帶來解壓的感覺。 不少「巖友」也認為 「磕線」的過程很解壓,而且還很有成就感

有巖友形容自己對攀巖的熱愛,本質上就是「愛做題」。以更考驗爆發力的抱石(常見的室 內攀巖分為抱石、頂繩、先鋒) 為例,同一條路線不同的動作,登頂的速度不同,所耗費的精力也不同。

探索如何又快又好地登頂,就像是在研究一道考題的最優解。找到不同解題方法,非常有成就感,「飛檐走壁」的過程中,也感覺自己像猴子一樣自由。

其次, 攀巖館的氛圍——主打一個「 I 人友好」,也讓很多人擁有更好的體驗感。

一般來說,巖友們會各自專註自己的路線,爬到上不去時,休息區的巖友會鼓勵說「伸手就有」,不「爹味」指點。

攀巖也讓一些人交到了更合得來的「搭子」。 大家因為攀巖有著共同的「暗號」和「黑話」,結束後也會約著一起喝杯精釀、約飯和肩頸按摩。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相似,讓大家更加聊得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和其他人提供的正反饋有關。

一個前提是,幾乎每個攀巖館都會提供手機支架,供攀巖愛好者錄制自己的攀巖視訊,方便復盤和分享。

不同於飛盤運動的黑紅,當巖友們把攀巖的視訊發在社交媒體上,會獲得很多贊美和鼓勵。 小紅書上,近百萬篇攀巖相關的筆記評論區裏,大家都不吝嗇對攀巖愛好者的贊美,尤其是對女性。

在不同的攀巖視訊下,除了圈內人討論更快的登頂方式、攀巖鞋的選擇,更多人會感嘆「姐姐好厲害」「好牛」「肌肉太牛了」……

的確,上海新世界天宇攀登的負責人告訴【DT商業觀察】,近些年最大的一個感受是, 女性來體驗攀巖的比例在不斷增加 。不少巖館也會定期組織「周X女性半價」活動,香蕉攀巖也連續舉辦了3年「姐姐來了抱石賽」。

未來,攀巖會越來越火嗎?

在不少攀巖的教練們眼中,攀巖的關註度確實在持續走高,而且他們對「攀巖受歡迎」這件事的感知更早,認為自2016年攀巖首次進入奧運會以來,大眾對於這項運動的了解越來越多。

香蕉攀巖的巖館教練表示,近些年能明顯感受到國內的一些商家開始入局攀巖賽道,以巖館上遊供應商和服飾類為主。

如果只看室內攀巖館,截至2023年12⽉,⼤眾點評數據統計顯示,中國⼤陸地區 (不含港澳台) 現有商業攀巖館數為636家,超過美國同期的622家。

不過,美國的社群和公園提供了更多戶外攀巖的選擇,攀巖在美國也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根據戶外基金會 (Outdoor Foundation) ,美國有近800萬人至少在戶外或健身房裏攀登過一次,而2023年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對國內攀巖愛好者數量的預估為「近50萬人」。

對比來看,中國的攀巖愛好者似乎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再結合現在攀巖的高熱度,如今入局開店、甚至進一步擴張,對商家來說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答案或許和那句經典之言相似:商業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為什麽這樣說?

【DT商業觀察】結合數據分析和線下走訪,總結了三點原因。

首先,本身 成規模的連鎖攀巖館比較少,但投資巖館的成本並不少。

根據我們在大眾點評上的統計,目前國內有10家連鎖門店以上的全國性巖館只有兩家:巖舞空間、香蕉攀巖。其余則比較零散,且基本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中。

但據【懶熊體育】估算,在上海,一家300平的抱石館前期投入在100萬左右,綜合館則可能在150萬-200萬之間,大多數攀巖館回本周期為2-3年。

因此, 盡管有教練表示「開一家巖館,是每一個教練的夢想」,但多個巖館沒有明確表示近期有開新店和布局新城市的計劃。

其次,拉新不易。

和大部份品牌一樣,攀巖運動的拉新除了靠「熟客帶新」,主要渠道也是靠社交媒體上的宣傳。但目前不少攀巖運動在行銷與推廣上都非常謹慎,不容易觸達到普通消費者。

比起健身房、遊泳館教練在大馬路上、社交平台上的花式推廣,巖館從業人員幾乎「非必要不行銷」,害怕線上上把握不好尺度,讓大眾對攀巖行業產生諸如「擺拍」「照騙」等負面印象,力求杜絕一切黑紅的可能。

因此,現有的成熟巖館往往透過辦比賽、定期開放免費公開課的方式推廣攀巖運動,更多時候需要「老客帶新」。 這對新開店的巖館來說,恐怕並不容易。

不僅拉新上有難度,維護現有客群的成本也比較高。

目前,巖館的收益來源主要是售賣會員卡 (包含次卡、月卡、季卡,年卡,次卡最暢銷) 和青少年攀巖培訓。能吸引大家持續購買的關鍵不僅在於教練的專業,也在於攀巖路線的及時更新。

多數巖館一個月左右會更新一次攀巖路線,但由於國內攀巖行業起步較晚,頂級的定線員稀缺——據【新京報】報道,國內攀巖定線員279人,全球L4級僅10人,想要又快又好地更新攀巖路線並不容易。

換句話說 ,如果巖館盲目擴張,很可能會導致巖館的路線更新頻率下降,從而流失原有的忠實客群。

總的來看,不管是基礎成本還是日常營運,巖館都不是一個能賺「快錢」的生意。

室內攀巖館的熱度可能會在短期的激增後,在大眾化和規模化上回到較為平穩的水平,很難復制之前靠社交「分裂」、快速增長的「飛盤」的生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線下巖館,運動戶外品牌也在不斷加碼攀巖這個細分賽道。最早在2008-2011年,北面、Black Diamond、三夫戶外、凱樂石就分別聯合發起、贊助桂林陽朔攀巖節。

後來除了和官方機構 (比如當地體育局、中國登山協會) 合作,運動戶外品牌也會自發舉辦攀巖活動。北面告訴【DT商業觀察】,北面近年來在攀巖運動的推廣上有一點不同,就是「兼顧核心社群的同時,會更多關註和支持入門愛好者」。

不過,北面也在采訪中提到,「作為專註硬核戶外的品牌,北面打造活動的起點是基於戶外運動本身。在‘山地節’計畫中,北面的物件來自各種層面:不僅有戶外運動領域的專業運動員、資深意見領袖以及社會核心社群的深度玩家,也希望透過‘造節’企劃激發更多入門愛好者對戶外文化的興趣的同時,其受眾年齡層也跨越了成人、青少年和兒童」。

從這個角度來看, 運動品牌對攀巖運動的投入,更多是在為品牌打造「專業戶外」形象錦上添花,吸引攀巖這一細分賽道的愛好者,從而轉化成品牌的消費者。

寫在最後

可以預見的是,相比滑雪、沖浪等小眾運動,攀巖的嘗鮮成本低很多,以好奇心為導向、「淺試一下」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多。

但與羽球等國民度較高的運動相比,真正會長期攀巖的可能還是小部份人。

好在不管是青少年還是成人,在攀巖運動時都較為「舍得」。

【DT商業觀察】在與香蕉攀巖的教練采訪過程中,有位現場的攀巖愛好者說:「雖然進階型的攀巖鞋貴,但錢花在哪裏不是花。」 Victor 則因為攀巖,買了不下10件Lululemon,原因是其更方便展示身材和運動成果。

換句話說,運動品牌既可以布局攀巖這個細分賽道,也可以在大眾化產品的宣傳中和攀巖掛鉤,在專業性、美觀性上,滿足消費者更多元的需求。

(封面來源:@TheNorthFace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