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小車輪 大夢想丨十分上海·奧運會資格系列賽特輯

2024-05-13體育
04:30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周末分時,蘇河半馬公園的一角,熱鬧非凡。造型奇特的幾個公園式障礙之中,身著五顏六色運動服的「小騎士」整齊站在高台上;他們每個人的身下,都有一輛閃閃發光的小輪車。起源於自由車運動,更自由、更潮流,自由式(BMX)小輪車計畫正成為滬上青少年的新寵。
直面恐懼
老鄭和徐榮亮算是上海第一批職業小輪車運動員。2001年,上海BMX小輪車隊成立,兩人成了第一批隊員,從愛好者到專業運動員再到從業者,徐榮亮見證了這項運動在上海的蓬勃發展。他告訴記者:「當初這只是專業隊的練習計畫,如今已成為青少年的愛好,這些年還在不少學校中展開。」
小輪車源於70年代的美國。一開始人們只是在泥場地裏競速,但很快愛好者們覺得僅此過於簡單。後來有一個叫BOB HARO的年輕人就在前後輪的兩旁安裝了4根金屬管以滿足作出很多種花樣動作的需求。 那四根金屬管也變成了現在BMX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火箭炮(PEGS)。1981年,小輪車被納入國際自由車聯盟。2008年,競速小輪車計畫入奧。2020年東京奧運會,自由式小輪車計畫成為奧運會常駐運動,共設有男女自由式公園賽兩個小項。
區別於小輪車泥地競速計畫,當速度成為不少人的掣肘,如何飛得更高更自由成為新的渴望,BMX小輪車計畫應運而生。在空中展現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徐榮亮感慨:「它能給你的情感去做一些延伸。」
對老鄭而言,除了教育子弟之外,每天自己依然喜歡騎著小輪車在公園「飛」上幾圈。「小輪車給了騎行者一種突破自我的勇氣。」作為教練,他希望透過小輪車運動來傳授給自己的弟子們:人生或許有諸多險阻,但更需要「直面恐懼」一往無前的勇氣。站上高台,當輪軸壓過障礙,開始飛速旋轉,那就是人生之路的又一道新挑戰的開始……
追求更高
事實上,在小輪車正式進入奧運大家庭後,正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嘗試投身到這項運動中。「倒也沒想過未來要有怎樣的成就,就是不希望他休息日整天在家裏對著電腦,影響視力又容易變胖。」在場地邊等待孩子結束練習的幾位家長坦言,自己對小輪車在內的極限運動也不是很懂,但孩子喜歡,那就繼續練。
學生小陳的話很實在,「我就是把這個作為興趣愛好,能做的動作都做掉。」謙虛歸謙虛,但說起小輪車的技術術語,卻依然頭頭是道,「我就想把NO HAND(雙撒手)、bunny hop 360(車和人同時起跳在空中轉體360度)……都做掉。」
「小輪車是新興運動的代表計畫,這些年一直受到年輕群體的喜愛。」徐榮亮透露,自己的學員中,10後占了很大比例,現在的年輕父母,越發重視對孩子的個人化培養,而小輪車恰好符合他們的期望和要求。
在徐榮亮看來,中國是自由車大國,作為自由車運動中最新興的一個分支,小輪車計畫在中國在上海的發展有著天然肥沃的土壤,「其實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後就會發現,BMX小輪車離我們並不遙遠,而且學成之後還能相容很多其他的計畫。」如今的徐榮亮專註於培養青少年選手,「我的奧運夢想在我的弟子身上正在延伸。我們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朋友參與到小輪車和其他極限運動中,讓上海這座城市煥發出新的屬於全民健身的活力」。
很多人喜歡速度,因為那代表著一往無前;很多人喜歡跳躍,因為那往往是炫酷最好的表達方式。在小輪車的場地裏,每位選手都能體會到這兩種感覺。走在公園裏,聽得最多的一句感嘆,便是「躍起在空中的那一刻,真的好爽」!這發自內心的呼喊,是小輪車區別於其他運動獨特的魅力,也是人類不斷追求更快和更高的真實寫照……一輛BMX小輪車最重不過30斤,卻見證了無數夢想的力量。
視訊攝制:張劍 蕭君瑋 董怡虹 劉慧琴
攝影:李銘珅
記者:厲苒苒
美術設計:蔣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