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馬拉松賽道上有群守護「42.195」的人

2024-06-04體育
丈量員閆俊濤(右)、趙樸(中)和續飛(左)在北京馬拉松賽場。受訪者供圖
「42.195公裏」是全程馬拉松的距離,可在現代馬拉松誕生後的20多年間,這並非「共識」。1896年-1924年的奧運會馬拉松賽事,8屆比賽產生了至少6個不同的距離。
為紀念希臘士兵斐迪庇第斯,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設定了馬拉松計畫,40公裏左右的長跑勾勒了賽事的大致輪廓。1908年倫敦奧運會,一條高度契合英國皇室成員觀賽需求的馬拉松路線出現,總距離為26英裏385碼(42.195公裏)。這一數位,也在13年後被世界田聯(IAAF)確定為全程馬拉松賽道的標準長度。
可新的「共識」問題出現了。如何按同樣的標準丈量出42.195公尺?難題沒有解決,馬拉松比賽便沒有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好成績。
2004年,世界田聯規範了賽道的丈量標準,一群「標準」的執行者以「路跑與競走丈量員」之名,保證選手所經過的路線距離符合世界田聯的規定,馬拉松選手才擁有了創造「世界紀錄」的可能。
誤差不能超過千分之一
全程馬拉松的賽道長度為42.195公裏,半程馬拉松賽道長度為21.0975公裏。如此精確的數位,對丈量員的工作要求十分苛刻,「世界田聯要求馬拉松賽道的誤差不能超過千分之一,也就是每公裏要小於1公尺」。世界田聯國際C級丈量員續飛表示,丈量員要關註的不僅是賽道距離,其他指標要求同樣嚴格,「例如,在點到點的賽道上,起終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不能超過總距離的50%,且起終點之間的海拔下降與賽道總距離的比率不超過千分之一」。
「以統一標準規範賽道,加速推進了世界路跑運動的發展。」世界田聯國際B級丈量員趙樸認為,想要讓標準落到實處,必須依賴於準確的馬拉松道路測量,可想在全世界不同海拔、不同地形、不同路線走向的道路上,測量出符合統一標準的賽道並不容易。
「現在主要采用依靠瓊斯計數器丈量公路的方法。」據續飛介紹,瓊斯計數器是一個放置在自由車前車輪上的小裝置,透過計數器上的數位來確定路程的長度,丈量員需騎著帶有該裝置的自由車完成整個賽道的測量,再根據公式進行測算,「雖然這個思路很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受到溫度、濕度、道路平整度等各種因素影響,十分依靠丈量員的經驗判斷」。
考慮到交通壓力、氣溫等因素,馬拉松賽道的丈量一般都選在夜晚。通常情況下,接受中國田徑協會委派的丈量員,會使用瓊斯計數器、溫度計、小算盤、油漆、膠帶等輔助工具,騎上老式自由車,穿上反光背心,在警車護航中完成賽道丈量。續飛透露:「從前期熟悉路線到丈量工作結束,通常得走4趟賽道。」
通常情況下,一場全馬比賽的丈量可能要連續騎行六七十公裏,計算部份會涵蓋幾十個數據,但丈量結束不代表工作結束,「工作量最大的是撰寫幾十頁的全英文報告,還得把路線圖用軟體制作出來,向組委會和選手們介紹每個點位的情況」。中國田徑協會丈量員工作群組組長、世界田聯國際A級丈量員閆俊濤表示,「夜貓子」、體能好、懂計算、會制圖、懂英語是丈量員的基本素質。
考驗丈量員的還有惡劣天氣。續飛在張家界馬拉松遭遇過大雨、龍口馬拉松遇上過冰雹,「雨大時路都看不清,但數據不能停止,所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還得接著測量」。他坦言,每次外出,大家都會攜帶兩套衣服雙十鞋「以防萬一」。有時,意外很難避免,2018年閆俊濤測量廣州馬拉松時因路面不平整摔車,至今右肩有傷。
可他們的丈量工作仍在繼續。在中學任教的續飛透露自己是「i人(內向型人格)」,鉆研丈量技巧能讓他感覺生活充滿挑戰,每到周末,騎著車上了賽道,「覺得特別釋放,到一種心流狀態」。在閆俊濤看來,「丈量員大部份都是對體育行業、對路跑賽事、對馬拉松賽事有情懷的,是想為中國路跑賽事做一些事情的人」。尤其當自己有機會成為「紀錄」的一部份。
2023年無錫馬拉松,何傑、楊紹輝同時打破16年前任龍雲的全國紀錄。僅過了一年,還是在無錫馬拉松,何傑以2小時06分57秒的成績完賽,將中國馬拉松帶入「206時代」。
作為無錫馬拉松的丈量員,閆俊濤在先導車上見證了歷史時刻。據他透露,以往有些運動員習慣跟著轉播車跑,但何傑一直沿著最短路線標識跑,以最科學的路線抵達了終點。
不僅是把丈量員當一把「尺子」
「一條道路要考慮人數規模、參賽水平、城市特點、路線情況,起終點的情況等來設計。」閆俊濤說。不僅是把丈量員當一把「尺子」,更是規範競賽組織的抓手,幫助路跑賽事更好地營運。
無錫馬拉松能兩次「見證」全國紀錄和當地政府、賽事公司的全力配合密切相關。閆俊濤透露,賽事開始前,他就與運動員教練、賽事專家等多次前往無錫提前考察賽道,細化競賽組織方案。從賽道的坡度、平整度到彎道、直道的設計,再到部份路段的風向、陽光照射角度,「市政、環衛、交通、安保等部門都能積極配合,大家合力才能選擇出一條好的路線」。
對於丈量員而言,測準「42.195」的數位只是丈量的基本任務,結合經驗為賽道把關、升級則是更重要的事。
趙樸是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B級認證的丈量員,2008年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北京奧運會馬拉松路線的丈量工作,「當時國際上最權威的丈量員都來了,我像站在巨人肩膀上」。高起點為趙樸帶來了大量參與路跑工作的機會,可在丈量一線工作多年後,他猛然發現,「我一直是騎車丈量賽道,從來沒有體會過跑者的感覺」。
為了體驗補給站的間隔、飲料桌的擺放、賽道發槍的時間、起終點的擁擠程度,2015年10月16日敦煌絲綢之路國際友好馬拉松賽,從事丈量工作已經7年的趙樸「咬咬牙參賽了」,他第一次以跑者身份踏上馬拉松賽道,便體會到「跑者思維」帶來的沖擊。
這條賽道從敦煌鳴沙山·月牙泉起一路延伸到莫高窟九層樓,賽事海拔要爬升超200公尺,道路兩側還有側風。「測量時騎自由車感受不到有這麽大的側風,海拔爬升過程中還得奔跑,越跑越難受。」趙樸說,「當時就在想,為什麽不反過來設計,從莫高窟出發到敦煌縣城,緩慢下坡能給選手更好的參賽體驗。」
此後,趙樸把跑馬變成習慣,目前已經累計完成上百場賽事,而參賽經驗也讓他對丈量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丈量員不能只關註42.195這個數位」。他坦言,早期的丈量工作聚焦於精確性,服務物件主要是專業運動員,但隨著馬拉松賽事發展,服務物件除了大眾選手還包括輪椅競速等各類特殊選手,因此,「丈量準確性的變化不大,但丈量工作的思路會更多元,得更多考慮普通跑者的需求」。
井噴的賽事和「稀有」的丈量員
中國馬拉松賽事的井噴姿態有目共睹,從2011年的22場急劇增長為2019年的1828場,其後,雖受新冠疫情影響暫時停擺,但2023年逐漸恢復,全國範圍內共舉辦路跑賽事699場,總參賽人次為605.19萬人次。
發展的速度,丈量員體會深刻。剛剛過去的「六一」國際兒童節,續飛無法在家陪伴孩子,而要奔赴嘉峪關,完成丈量工作。今年清明節假期,續飛「連軸轉」丈量了江蘇省的4個馬拉松賽道。兩周後的4月21日,這一天全國舉行了53場賽事,近47萬人參與其中。
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內丈量員的培養速度遠遠跟不上路跑賽事發展。「一位丈量員從接受培訓到接受世界田聯認證,幾年時間是正常的。」閆俊濤介紹,目前國內經過國際認證的丈量員只有8位元,包括1位A級丈量員,5位B級丈量員和兩位C級丈量員,「我們的專業人才數量和國際上還有很大差距,但中國丈量員的表現,越來越為國際所認可」。
40歲出頭的閆俊濤在2023年11月被世界田聯晉升為國際A級丈量員,打破了此前中國內地沒有世界田聯國際A級丈量員的局面。今年年初,他又被任命為世界田聯路跑及競走賽道認證大區管理員,這是中國人首次擔任此崗位。
但在閆俊濤看來,增加丈量員人才積累、提升丈量員社會知曉度是當務之急。「2023年,全球一共有220名B級以上丈量員,中國只有6名。」為此,中國田協也多次開展了丈量員培訓,「一共培訓了160名後備力量,來源範圍從國家級裁判和高校教師擴充套件到路跑賽事管理者,未來還想進一步吸納更多的人成為丈量員」。
在趙樸看來,跟隨馬拉松的腳步,丈量員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也是推動中國田徑大眾化發展的參與者。每次帶著裝備去到不同的城市,他總會被夜色中新添的霓虹觸動,「很多城市連續去了幾年,發現夜色越來越明亮,以前丈量沒什麽人的地方,短短幾年變得燈火輝煌」,他發現,「有些賽事我們第一年去是普通的全國賽事,第二年再去就升級,逐漸發展成世界田聯的銅標、銀標、金標賽事」。
賽事升級也給賽道帶來了新的變化。近些年,SPR(最短路線)標識陸續出現在上海馬拉松、無錫馬拉松等多個賽道,沿著「最短路線」奔跑,選手便不必在額外的距離上花費更多的時間。此時,丈量員就需要遵循最短距離丈量原則,要走直線和切線,像F1方程式式賽車中領航員為「車手」找到最佳路線。
在跑馬過程中,趙樸腦子裏內建最短路線的「標尺」,當別人在樹蔭下跑,他會習慣性地沿著路中間斜著跑,他偶爾透露給其他跑者「這樣你能少跑很多路」。可回想起來,他也在反思,「最短的路線就是最好的路線嗎?」
閆俊濤發現,在無錫馬拉松連續出現全國紀錄後,不少賽事主辦方都提出「打造最快賽道」的需求,在他看來,不同的城市情況適合不同量級的賽事,「我們應該更關註個人化和差異化,打造自身特色」。而以「賽事成績」為目標的高度趨同,並不利於中國路跑行業發展,他以波士頓馬拉松舉例表示,「波士頓馬拉松的賽道並不符合世界田聯的規定,跑者即使跑出世界紀錄也不會被承認,但這不影響其成為所有馬拉松選手向往的殿堂」,他強調,馬拉松作為一項經久不衰的運動,競速很重要,但它自身的文化魅力更值得關註,「發展至今,我們該沈下心來,好好認知馬拉松了」。
本報北京6月3日電
實習生 李晶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