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張怡寧:李隼教練是我的另一個父親

2024-05-25體育

一、不懈追求的力量

2024年4月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43歲的張怡寧坐在香港家中的陽台上,腦海中浮現出許多年輕時的回憶。

她深深地嘆了口氣,眼神越過眼前的海灣,越過重重雲層,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當年那個勇敢拼搏、不懈努力的自己。

回想起來,她的桌球生涯可謂是征戰無數。2004年雅典奧運會,她以4比0的大比分擊敗北韓名將金香美,奪得女單冠軍,還與王楠合作拿下女雙冠軍。

這一年,她只有23歲。

之後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張怡寧再次在決賽中以4比1戰勝王楠,蟬聯奧運女單冠軍。這一屆奧運會,她更是包攬了全部4枚金牌,與"桌壇女皇"鄧亞萍持平,創造了個人的最高成就。

是啊,如果沒有恩師李隼的悉心指導,她又怎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張怡寧想起當年最低谷的時候,差點就放棄了。

2000年,她在會外賽中發揮失常,與雪梨奧運會失之交臂,一度萌生了退休的念頭。

那段日子裏,她經常一個人窩在宿舍裏痛哭,甚至用餐刀在大腿上胡亂劃拉,自殘的傷痕累累。正是李隼教練及時拉住了她,用親身經歷鼓舞她,用家人之語開解她,讓她重新燃起了鬥誌。

一股對李隼的無限感激之情在張怡寧心頭油然而生。她想起李隼常說的那番話:"骨子裏要有股韌勁,你現在正是缺少這一點!"是啊,正是憑著這股不服輸的韌勁,她才能從谷底重新走向巔峰,一路高歌猛進。

二、兩代桌壇英雄的緣分

李隼出生於一個體育世家,母親葉佩瓊曾是國乒女隊的主力,號稱"三劍客"之一。妹妹李雋也是國手,兩次奪得世桌賽女雙銅牌。

而張怡寧的家境則要簡陷得多,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她是在舅舅王保新的引薦下加入了桌球運動的。

11歲那年,李隼被父親送到三叔家,在延慶一所中學跟著體育老師學習桌球。進入北京什剎海體校後,他憑著過人的天賦很快成為國家隊的種子選手。

1979年第三屆全運會,他幫助八一桌球隊奪冠,堪稱耀眼的明日之星。

然而命運往往難料,1982年鐵道兵體工隊解散,李隼的運動生涯就此中斷。一度被分配到西城區體委當勤雜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給地板刷油漆。

直到上世紀90年代,他才最終進入北京桌球隊執教。

與此同時,小小年紀的張怡寧已在北京東單練起了球,父母王鳳英和張啟源擠著時間接送,風雨無阻。透過一番輾轉,1994年,李隼被調入女隊,開始擔任張怡寧的主管教練。

兩代桌壇英雄,由此結下了師徒之緣。

三、師徒情深酷愛球技

從擔任張怡寧教練的那一刻起,李隼就見證了她在球場上一步步成長,也親手將她建造成了一座桌壇大廈。

"張怡寧,記住了,你的成長需要有個過程,現在別操之過急,想當冠軍可還為時尚早。"第一次見到這個充滿朝氣的少女時,李隼便嚴肅地說道,語重心長。

作為一名"自費生",張怡寧當時很是浮躁,渴望盡快成為正式隊員。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李隼讓張怡寧勤加基本功訓練,他會在一旁不住餵球,有時一個上午就要給她餵上一整筐,直到手臂酸麻。

有時訓練到很晚,食堂關門,李隼便帶著張怡寧吃碗熱騰騰的炸醬面。周末的時候,他更是把張怡寧帶到家裏用午餐。

看著單薄的張怡寧,李隼的父母總是哄著她多吃點,並親自下廚做她愛吃的菜肴,可她往往吃不了多少就飽了。為了讓張怡寧身體好起來,李隼還兩次帶她去醫院開中藥調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5年張怡寧終於入選國家隊,李隼也隨之進入國家隊執教,繼續擔任她的主管教練。可在激烈的國家隊內部競爭中,張怡寧曾一度陷入迷茫。

2000年,她在奧運會會外賽中發揮失常,與雪梨奧運會失之交臂,一度萌生了退休的念頭。

那段日子裏,張怡寧常常一個人窩在宿舍裏痛哭流涕,甚至用餐刀在大腿上胡亂劃拉,自殘的傷痕累累。

李隼並沒有責備她,而是與她一同寫檢討書,主動為她承擔了部份責任。接著,他推心置腹與張怡寧溝通,向她娓娓道來自己的人生經歷:僅有初中學歷,從未當過世界冠軍,卻憑借一股韌勁最終站在了執教之位。

李隼還將張怡寧的父母請來,讓他們回憶當年那些為女兒操勞的歲月,勉勵女兒珍惜當下、奮勇向前。在親人的環繞之下,張怡寧慢慢重拾了鬥誌。

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訓練,張怡寧在2001年和2002年連續兩次奪得世界杯冠軍,2002年還獲得了亞運會女單冠軍。

2004年雅典奧運會,她擊敗北韓名將金香美,獲得女單冠軍,與王楠一同拿下女雙冠軍。從這一刻起,張怡寧接過王楠手中的大旗,成為國乒新一代領軍人物。

2008年北京奧運會,張怡寧在決賽中4:1力克王楠,蟬聯奧運會女單冠軍,並包攬了奧運會全部4枚金牌。

看著張怡寧在賽場上高高舉起冠軍獎杯時,李隼的內心無比激動,他徹夜難眠。第二天一早,張怡寧就給李隼的父母發去簡訊,稱呼"師爺爺"、"師奶奶",感謝他們的關註和支持。

四、赤子之心永垂不朽

運動員能走到今天,離不開執教者的慈愛與智慧。正如張怡寧所說,"李隼教練就是我的另一個父親"。一個出色的教練,不僅要熟知球技,更要有耐心和真摯。

面對張怡寧的迷失,李隼從未對她置之不理,而是一次次以赤子之心開導她、鼓舞她。

有人說,張怡寧場上表現冷靜自持,實則私下她是個暴脾氣。每逢重大賽事來臨,她都要先寫下預案,但一旦對手出現變招,她就會暴跳如雷、莽撞沖擊。

1999年世桌賽,張怡寧僅拿到女單亞軍和女雙季軍就是如此。李隼體諒張怡寧的焦慮,從不責罵她,而是一次次陪她分析比賽錄像,找出問題所在。

"骨子裏要有股韌勁,你現在正是缺少這一點!"李隼常常如是告誡張怡寧。他說著說著,就將自己初中文憑、被大學拒之門外的遭遇講了出來。

正是憑著這股不服輸的韌勁,他才能一步步做到如今的位置。

李隼不僅用知心話語鼓舞張怡寧,更是用行動支持著她。為了督促張怡寧刻苦訓練,他甚至吃住在國家隊,一個星期只有星期天回家半天。

有時訓練太晚了,食堂關門,李隼就親自下廚,給張怡寧做一份熱騰騰的夜宵。

張怡寧當時的暴脾氣可把李隼折騰慘了。每逢重大比賽前夕,她必定先給自己寫一份"大賽預案"。可一旦對手出現變招,她就會暴跳如雷、莽莽撞撞地亂打一氣,結果常常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李隼從不因此責罵張怡寧,而是耐心地陪她分析錄像,指出問題所在。

有一次,張怡寧在九運會上因為這個問題受到了國家隊的處分。她又一次陷入了醞釀退休的陰霾中。李隼沒有絲毫怪罪她,而是主動替她寫了檢討書,並親自與她的父母取得聯系,請他們回憶當年的付出與汗水,激勵女兒重拾鬥誌。

是李隼的慈父般的呵護和言傳身教,才讓張怡寧重新燃起了對桌球的熱愛,重新走上了追求冠軍的征途。正是有了李隼這個"另一個父親"的精神支柱,張怡寧才能最終成為桌壇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