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王傳喜:「抱團共富更有奔頭」

2024-07-06辟謠

來源:新華社

占地10000平方米的智慧溫室大棚裏,一排排立體管道栽培的鮮奶油生菜幼苗探出了「頭」。一個身材魁梧的漢子穿行在大棚裏,不時檢視蔬菜長勢,他就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

「我們使用相對封閉的立體管道栽培,節約土地,實作水迴圈綜合利用。」在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的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王傳喜告訴記者,智慧大棚裏的10多種蔬菜,按照不同生長規律排列,植株光照更加充足。在智慧大棚不遠處,占地52畝的全鋼架結構智慧蘭花溫室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快建設。

2024年6月28日,王傳喜(中)和工作人員在智慧溫室大棚檢視蔬菜長勢。新華社記者 楊文 攝

王傳喜說,這幾年代村不斷上新農旅融合計畫,發揮綜合效益,壯大集體經濟帶動周邊更多群眾就業。

整齊規劃的小洋樓掩映在綠蔭裏,一條小河從村中緩緩流過,密密麻麻的荷葉綠意盎然;老人們坐在亭子裏乘涼,孩童們在公園裏嬉戲打鬧……「開窗見綠,出門入園。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代村村民就住在公園裏。」王傳喜說。

2024年6月28日,一位老人經過代村修建的老年公寓。新華社記者 楊文 攝

很難想象,曾經的代村汙泥濁水遍地、私搭亂建糾紛不斷,是村集體負債嚴重的貧困村。

1999年,剛上任代村黨支部書記第三天的王傳喜,沒有「傳喜」,卻收到了法院送來的村集體欠債傳票。那一年裏,王傳喜出庭100多次。

走村入戶、察訪民情、深入調研……王傳喜和村幹部發現,老百姓反映最多的就是人地不均問題,有的戶人均擁有兩三畝耕地,有的人均卻不到3分地。「我是代村人,有義務也有信心改變這個局面。」王傳喜說。他帶著大家一起測量、計算,立下近萬個木樁,重新分配土地,解決了代村長期的矛盾問題。

王傳喜意識到,帶領農民增收致富,必須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作共同富裕的路子。2005年,代村探索規模化經營;2007年,代村高標準建起現代農業示範園;2012年,受鄉村旅遊興起的啟發,王傳喜爭取融合農業和旅遊元素的國家農業公園試點落戶代村。

這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風貌(2020年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翔 攝)

「一枝獨秀不是春。我們要帶動更多的村富起來,聯村共建、抱團共富更有奔頭。」王傳喜說。

2018年,代村規劃了占地20平方公裏,放射線帶動11個村、2.6萬農民的「田園新城」計畫;在蘭陵縣委支持下,代村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牽頭成立了由12個村組成的片區黨委,並選派代村黨委委員結對幫扶基礎薄弱村。

與代村僅一街之隔的曬米城前村就是「田園新城」計畫的受益者。在片區黨委的指導下,曬米城前村打造花卉交易市場,村集體年收入從幾萬元變成如今的超過70萬元。

蘭陵縣委書記王康亮說,代村的發展證明,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代村建好產業、搭好平台,促進周邊群眾就近創業就業。

自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第一天起,只要王傳喜在村裏,他就堅持春、夏、秋三季早上6點,冬季早上6點半在村裏召開村「兩委」班子例會,這一習慣持續了20多年。代村發展的點點滴滴,也被王傳喜寫進了300多本工作筆記。

2023年,代村村集體各業總產值38億元,村集體純收入1.6億元。「只要有好的經驗做法,我們都會共享,因地制宜地向周邊村莊輸出發展經驗,連片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說話間,眼前的這個沂蒙漢子目光堅毅、話音有力。(記者楊文、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