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浙江奶奶每天騎電驢10分鐘到上海上班,「最近一天能賣1萬只粽子」

2024-06-16辟謠

「最近是粽子的銷售高峰期,一天能賣1萬只。」這幾天,金山區楓涇古鎮中大街上人流攢動,一派節日氣氛。其中最受青睞的是中大街275號商鋪,店門口的桌子上擺滿了剛出鍋的粽子,店主蔣彩芳一邊仔細地規整著粽子,一邊向顧客介紹粽子的品種。

年近六旬的蔣彩芳坦言,自己不是楓涇人,家在隔壁浙江,原先也不賣粽子。「從大姑娘的時候,我就開始跨省做生意了,一做就是一輩子。」十多年前,蔣奶奶的店鋪在楓涇鎮南大街上,平時主要賣楓涇土特色,年底的時候賣螃蟹。靠著誠信和口碑,生意雖算不上紅紅火火,但收入慢慢好起來,後來,便將店鋪搬到了楓涇古鎮景區商業的「黃金地帶」。

隨著生意越來越好,二十年間,蔣奶奶的通勤時間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蔣奶奶家住嘉興市嘉善縣新華小區,最近每天淩晨4點,她就騎著小電驢,沿著亭楓公路出發,經過朱楓公路、新涇路,全程只需10分鐘就到了店鋪,開始上班。

最近一個月,因為臨近端午,蔣奶奶每天都一刻不停地張羅著包粽子、煮粽子、賣粽子,一直要忙到半夜才能回家洗個澡、打個盹。

如此輕松地在滬浙兩地上下班,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剛在楓涇做生意時,我的交通工具是自由車。」 蔣奶奶依稀記得,那時候,到了省際交界的地方,路就沒了。想要到楓涇古鎮,她需繞到楓南村,再經過楓涇鎮新華村、地園新村,騎40多分鐘才能到達,費時費力,十分不容易。

「現在都在提長三角一體化,路打通了,交通方便了,我也算趕上潮流了。」采訪中,沒想到的是,蔣奶奶脫口而出「一體化」,「也希望自己的生意越來越好。」

曾經,蔣奶奶也有煩惱,就是怎麽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在短視訊剛流行時,她也嘗試過直播。面對全新的行業,蔣奶奶一步一步慢慢摸索,雖然小有成效,但覺得「還是不如年輕人」。如今,視訊直播和更新已全部交由女兒和女婿負責。

「這段時間,我們根本沒空弄視訊,每天的訂單都是超負荷的,工作量也是超負荷。」蔣奶奶介紹,5年前,楓涇粽子還不太出名,賣粽子的店鋪也不是很多。後來,因為價格實惠、口感品質上乘,「楓涇粽子」名氣越來越響,粽子店越開越多。

作為金山非遺食品制作技藝之一,楓涇粽子凝聚了無數「蔣奶奶」的智慧和態度。挑上一摞油綠的箬葉,洗米、燙葉、腌餡、鋪料、綁結、上鍋……制作一只地道的楓涇粽子看似簡單,卻要經歷10余道工序才能換來滿室飄香。「都說我們這裏的粽子好,我想,這既是熟悉又久遠的端午記憶,也是留香百年的古鎮非遺。」古鎮旅遊公司工作人員說。

據初步統計,今年,楓涇古鎮上的粽子店已增加至80多家,其中銷售量最好的店鋪,一年銷售粽子超400萬只。粽子已然成為楓涇美食文化的一塊新「招牌」。

來源:作者:黃勇娣 朱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