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薅羊毛」調查:下載非正規軟體、輸邀請碼、能登入不能登出……還敢試嗎?

2024-09-19辟謠

前不久,一則「小天鵝被羊毛黨一夜薅走7000萬」的訊息登上熱搜。小天鵝的一家經銷商線上上促銷時,因輸錯數位,導致產品標價遠低於日常,被「羊毛黨」瘋狂下單。

針對此事,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截至發稿,尚未有公開的調查結果。但有不少旁觀者好奇:為什麽一家並不知名的小經銷商輸錯價格,能在短時間裏吸引那麽多人下單?

原因很簡單——社交平台有專門的「羊毛黨」群組,會監控不同渠道的優惠、促銷資訊乃至行銷差錯,及分時享「薅羊毛」途徑。小天鵝的部份下單者,正是「羊毛黨」群組成員。

那麽,「羊毛黨」群組真能省錢嗎?社交平台上邀請加入「羊毛黨」的貼文比比皆是,還有人釋出以「躺賺」「吃霸王餐」「日入萬元」為主題的「攻略」。它們是真的嗎?

「薅羊毛」種類繁多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裏,「薅羊毛」是利用不同平台、商家的促銷規則,用盡量少的錢獲得商品和服務。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這只是「薅羊毛」的一種型別。目前,至少有3種不同型別的「薅羊毛」。

其中,利用平台促銷規則獲利,只是初級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眼下,大部份平台為了提高App、小程式的使用者量、開啟率、使用者使用時間等數據,設有各種優惠規則或遊戲。

比如,「種菜」「種水果」「養魚」等,屬於打卡類。消費者每天瀏覽對應頁面,完成相應動作,達到一定時間後,就能免費獲得平台送出的商品。

再比如,「助力」「砍一刀」「拉好友」等,屬於分享類。不僅要求消費者完成任務,還要求消費者將活動分享給親朋好友,幫助平台擴大影響力。只有完成大量推廣後,消費者才能獲得平台贈送的商品乃至現金獎勵。

此外,部份平台面向新使用者或在幫助新商戶推廣時,也會推出優惠活動。消費者作為「平台新人」「品牌新人」等,有機會獲得一定的折扣,但往往僅限一次。

第二大類「薅羊毛」來自專門的行銷企業。這類企業雖然聲稱幫助消費者「薅羊毛」,其實是幫助商家進行推廣。具體的「薅羊毛」途徑有聊天群、小程式、App等;「薅」的方式也有所差異。

在「薅羊毛」聊天群中,群主會釋出特定商家或商品的優惠資訊,慫恿消費者下單,有些甚至表示可以「好評返現」,即消費者對指定商品給出好評後,能被返還下單金額,包括免單。

優惠資訊中,有的來自群主及其所在行銷公司的合作商家,有的為公司監控,比如小天鵝經銷商的錯誤標價。

而在「薅羊毛」小程式和App中,除「好評返現」等方式外,也有要求消費者觀看指定商家的廣告或者購物後才能「薅羊毛」。記者嘗試後,發現耗時耗力,頗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例如,某「薅羊毛」App聲稱玩遊戲後能獲得「金幣」,「金幣」累計到一定數量,就能提取現金。事實上,使用者除了要攢「金幣」,還得提高帳戶「能階」;否則,同樣是5000「金幣」,「低能階」使用者只能兌現0.1元,「高能階」卻能兌現10元。

那麽,怎樣提高「能階」呢?有3種途徑:一是在玩遊戲時,觀看頁面跳出的廣告,而不是直接關閉廣告;二是購買廣告中的商品,可惜相關商品品質和價格沒有太多的吸重力;三是充值玩遊戲。

可是,該App制作粗糙,涉及的廣告、商品、遊戲品質很一般,讓記者覺得為了有限的「羊毛」,實在不值得。

最後,是「薅羊毛」的升級版——下載專門的App、加入群組或團隊,並擔任「合夥人」,推廣對應的App和「薅羊毛」方式。相關App稱,「合夥人」不僅能用優惠的價格買到商品,而且在繳納電費等公共事業費等都有「優惠」。當然,這些「優惠」並非來自公共事業單位,而是依賴於使用者的「層級」。

是「薅羊毛」,還是刷單、傳銷?

記者調查發現,有些「薅羊毛」群組、小程式及App很可能涉嫌違法犯罪。

「我研究過部份‘薅羊毛’平台,有的涉嫌刷單,屬於違法行為。」某電商平台營運人員陳林(化名)與記者一起測試了一款近期較為流行的「薅羊毛」App「SQ網」(化名)。

SQ網的主頁幾乎將主流電商平台、外賣平台一網打盡,包括陳林所在的公司。頁面顯示,透過SQ網「報名」後,消費者能獲得比主流平台定價更低乃至免單的「福利」。但陳林說,他的公司與SQ網沒有合作關系。

SQ網的「新手指南」介紹了「薅羊毛」的具體方式:消費者透過SQ網活動頁面篩選想下單的商戶「報名」,「報名」成功後,必須在30分鐘內前往商戶所在的主流電商、外賣平台下單。下單方式與正常消費一樣,但消費完成後,須給商戶好評並截圖反饋到SQ網,然後獲得返現。

「這不就是刷單嗎?由於消費數據是真實的,返現行為在交易平台之外,所以平台很難辨識。」陳林說。

比較同一家商戶在SQ網與主流電商、外賣平台上的產品標價可以發現,大品牌的商品標價基本一致,SQ網的活動頁面主要是一些小品牌、新店。據此推測,這才是SQ網的營運本質:打著「薅羊毛」的名義誘導消費者好評,幫助相關商戶提高成交量、好評度。

「消費者不要以為得了便宜,相關商戶的‘好評’是刷出來的,所以商品品質、餐飲品質等,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陳林提醒。

某電商平台技術工程師唐靜(化名)表示,類似SQ網提供的「薅羊毛」行為其實是平台的監控和打擊重點,「只是這類App和小程式的開發成本很低,往往打掉一批,很快卷土重來。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參與,避免成為違法分子的幫兇。」根據今年9月1日起生效的【網路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刷單」「好評返現」等已構成違法,相關行為會被依法處置。

至於鼓動消費者成為「合夥人」或「營運商」的「薅羊毛」公司,則涉嫌傳銷。

吆喝消費者成為「合夥人」在不少「薅羊毛」App中很常見

例如,TM公司(化名)聲稱可以為使用者提供「92折付話費」「94折付電費」「免費旅遊」「霸王餐」等「薅羊毛」服務,但前提是消費者先花39元成為該公司「會員」,然後透過購買或參與營運的方式,成為該公司的「合夥人」或「營運商」。

TM公司的營運體系分為VIP、營運商、分公司、市合夥人、省合夥人等不同級別。其中,「市合夥人」的購買資格580元/人,省合夥人1980元/人;一期「營運商」的任務是直接推動10個會員、建立50個會員團隊,二期「營運商」須直接推動20個會員、建立100個會員團隊……

該公司還有「拉新」獎勵,表示VIP邀請好友後,「他註冊了,簽到1次你立刻到賬0.3元;他完成首單任務,你立刻到賬1元;全平台全渠道他使用了,你有傭金;他們發展市場,你有傭金;營運商和分公司是被動管道收益……」

TM公司的分級和傭金模式

【禁止傳銷條例】明確:「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透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比照法律條文,再看TM公司的升級途徑,還敢嘗試嗎?

羊毛沒薅到,陷阱卻不少

半個多月來,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嘗試了不同的「薅羊毛」App、小程式,用「如履薄冰」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幾乎每一步,都感覺踏入了陷阱。

比如,在下載部份「薅羊毛」App時,發現這些App並非來自正規的套用軟體市場,而是要根據「線人」提供的連結下載。這意味著,記者將自己的手機開放給了未經稽核透過的軟體,有相當大的風險。

再比如,「薅羊毛」需要提供使用者資訊,包括微訊號、QQ號、手機號,涉及「下單好評後再返現」的,還須提供支付帳戶資訊。面對這些營運在灰色地帶的App、小程式,提供這些資訊真的安全嗎?

在調查某「薅羊毛」小程式後,記者試圖刪除帳號資訊,卻發現整個頁面都找不到刪除選項;退而求其次,希望能登出帳號,依舊無法做到。最後,透過查閱「使用者須知」發現,要想刪除帳號,必須透過信件聯系開發團隊。然而,聯系後,真的能刪除嗎?聯系過程中,是否要提供更多的個人資訊?

想要刪除帳號,步驟多多

還有,部份「薅羊毛」App在使用者註冊時,不僅索要手機號等資訊,而且要提供「邀請號」,「邀請號」來自部份鼓吹「薅羊毛」的群主或「攻略」。那麽,當使用者輸入對應的號碼後,是不是成為該群主或「攻略」撰寫者的下線了呢?

很多「薅羊毛」軟體下載時,都要求提供「邀請碼」

此外,有些「薅羊毛」看似劃算,但細究之下,會發現是利用資訊不對稱,蒙蔽消費者。

某「薅羊毛」平台上有不少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商品價格要比品牌自有渠道便宜不少。比如,某餐飲品牌原價16元的套餐,「薅羊毛」平台的標價為13元。不過,該品牌有會員制,16元套餐的會員價為9.6元。記者嘗試在「薅羊毛」平台下單,發現頁面跳轉到了品牌自有渠道,只不過變成委托第三方下單。

以此推測,很可能是「薅羊毛」平台擁有品牌的會員資格,然後幫助消費者下單。消費者看似得到優惠,但每一單「薅羊毛」平台都能賺取3.4元的差價。

事實上,品牌的會員成本也不高,消費者花19元就能獲得,而且品牌會員權益中,除了買套餐打6折外,還有免費禮券等其他優惠。

可見,「薅羊毛」看似賺便宜,其實各有問題。

其中,正規電商平台、商家推出的優惠活動,屬於正常的行銷,只是出於成本考慮,優惠振幅有限,而且要消費者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對此,消費者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是否參與。

至於那些鼓吹「低成本、高報酬」的第三方「薅羊毛」群組、網站、小程式、App等,消費者務必提高警惕。因為透過這些渠道,很可能羊毛薅不到,卻將個人資訊拱手送上,乃至成為違法犯罪分子的幫兇,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