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索洛模型:發現美國經濟增長的秘密

2024-01-12辟謠

參考訊息網1月12日報道 (文/張濱陽)因關於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而獲得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勞勃·索洛於2023年12月去世,享年99歲。索洛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模型是宏觀經濟學教科書的重要內容。索洛模型揭示了儲蓄和投資在實作長期穩定經濟增長中所發揮的作用。尤其重要的是,索洛發現了經濟持續繁榮背後的最終力量,即技術創新的作用以及經濟體適應技術創新的能力。

經濟史學家勞勃·高登在【美國增長的起落】一書中指出:「美國經濟增長過程的引人矚目之處不是增長正在放緩,而是增長如此之快如此之持久,自19世紀末以來美國的生產率一直領先於西歐已開發國家。」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統計發現,1990年,按市場匯率計算,美國的經濟產出占世界總產出的四分之一。30年之後,這一比例幾乎沒有變化,即使這期間其他一些國家的經濟規模獲得了大幅提升。在已開發國家當中,美國的這一優勢地位更加明顯,1990年它占七大工業國組織國內生產毛額的40%,如今這一比例已提高至58%。

高登說,美國人均實際產出在20世紀每隔32年就增加一倍,「自1870年以來,美國一直在開拓技術、推動創新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美國突破到哪裏,西歐主要國家就會跟隨到哪裏」。

索洛1924年8月出生於紐約布魯庫林。他學術生涯高峰期恰逢美國經濟發展步入黃金年代。索洛發現,如果一個經濟體能夠改變生產的資本密集度,那麽失業率升高或勞動力短缺加劇的經濟頑疾就會消失。

然而,從長遠來看,高投資不會帶來更快的經濟增長。在某些時候,資本的報酬將會遞減,經濟增長將由其他因素決定。索洛計算出,資本積累只能解釋1909年至1949年間美國人均產出增長的不到13%。其余部份可歸因於其他力量,他將其籠統地稱為「技術變革」。這一巨大、無法解釋的增長部份就是其增長理論當中大名鼎鼎的「索洛余值」的概念。

高登的研究發現,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美國勞動生產率躍升,這一時期的年均勞動生產率幾乎是前一時期(1890年至1920年)和後一時期(1970年至2014年)的兩倍。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可進一步分解為教育、資本深化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全要素生產率即「索洛余值」,它不僅涵蓋了重大創新,還融合了技術的增量式修補以及其他任何能夠提高效率的因素,所以是衡量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最好標準。高登表示,因為教育和資本深化的貢獻在每個時期幾乎都相同,所以上述中間時期勞動生產率的較快增長源於較快的創新和技術進步。

過去一年,美國經濟在美聯準加息以抑制高通脹的背景下避免了經濟衰退、失業率飆升的最壞情況,表現出了相當大的韌性,不僅比其他已開發國家增長更強勁,而且失業率也處在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低位。

不過盡管短期趨勢較好,美國經濟未來的長期發展也不能說就沒有逆風。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全要素生產率可能不會再次大振幅提升,生產率將延續自1970年以來的長期放緩趨勢。

雖然人工智慧可以在某些領域大幅提高效率,但它無法像第二次工業革命那樣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因此難以顯著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再加上高利率情況下債務飆升、自由貿易可能逆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令產業鏈和供應鏈承壓,以及通脹率可能再次上升,美國生產率的增長再也不可能回到索洛建立索洛模型之時的水平。

2014年11月24日,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東廳舉行的儀式上向勞勃·索洛頒發自由勛章。(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