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國家工業密碼|這個故事有點「水」

2024-10-28辟謠

如果你站在北京五棵松地鐵站的月台上,

眼前是呼嘯而過的列車、熙熙攘攘的人群,

就在你的腳下不到四米的地方,

來自千裏之外的滔滔江水正在這裏穿行而過,

滋養著我們的首都。

載水而過的管道,

來自於一個超級工程——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暗涵下穿北京五棵松地鐵站示意圖(圖源「星球研究所」)

今天帶來【國家工業密碼】有聲故事

第四十五集

【這個故事有點「水」】

超級工程澤潤民生

中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2.8萬億立方米,

位居世界第六。

但是中國的水資源存在供需矛盾

——北方坐擁全國64%的耕地、46%的人口,

水量卻只有全國19%。

好在南方的水資源豐富,

為了解決南北地區水資源供需不匹配的問題,

2002年,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典禮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會場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

從2014年12月全面建成通水以來,

到底給中國帶來了多大的變化?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

已經累計調水近760億立方米,

接近於一條半黃河一年的徑流量,

解決了沿線的七個省市1.85億人的用水。

其中,北京每10升飲用水,

就有7升是南水北調送來的。

天津的飲用水,

更是幾乎完全依賴這個偉大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西蒙特內哥羅分水口,在這裏一分為二,左側為天津幹線,右側向北京供水

很多偉大的起點,都是困難,

南水北調工程也不例外。

工程有東、中、西三條路線,

各有各的「攔路虎」。

中線工程輸水渠道「上天入地」,

時而從河流上面跨越,

時而鉆地而出,

還從地下穿越黃河,難度逆天!

東線工程需要「水往高處流」。

當時很多外國人冷嘲熱諷,

說我們的南水北調違背自然,

註定會失敗。

然而我們的答案是:

有困難,那就逐個擊破。

東線奇觀「水往高處流」

2002年開工的東線一期工程,

是南水北調工程首批開工的計畫,

從江蘇揚州一路北上,

全長1467公裏,

上跨淮河、下穿黃河,

最終將長江之水送至魯北和山東半島。

東線的難度主要是落差,

中間要經過很多地勢較高的地區,

最高點山東東平湖

比起點江蘇揚州高了40多米,

總不能讓水「倒流」吧?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布置圖

我們的辦法是,

在東線工程沿途設立了

整整13級160台巨型水泵,

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泵站群。

長江中下遊的水資源被一級一級擡高了40多米,

每年能為江蘇、安徽、山東等地

調配來600多個西湖的水量,

解決了華北平原缺水的問題,

並造就了千裏長河

「水往高處流」的奇觀。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江都泵站群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八裏灣泵站

2500年前,京杭大運河開始修鑿,

它乘風禦水,建立了

龐大而復雜的漕運體系,

改變了一個又一個王朝的經濟民生。

歷史上,

京杭大運河受到過戰火的侵襲,

水上運輸受到過鐵路的沖擊。

如今,它銷聲匿跡了嗎?

並沒有。

今天的京杭大運河,

有了新的身份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輸水幹線。

位於山東省東平縣的大運河八裏灣船閘

由於京杭大運河得天獨厚的平緩水道,

在東線工程的源頭附近,

輸水通道與京杭大運河逐漸合二為一、一起北上。

這是大江大河的交匯,

也是歷史與現實的交融,

「青山綠水,不負人民」的誓言穿越千年,

在這一刻是如此的具象。

中線工程「上天入地」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號稱「上天入地」,

起點是漢江中上遊的丹江口水庫,

所謂「上天」,

就是把起點流過來的水,

透過架設渡槽來運輸。

渡槽,是「從天上穿過」的水道,

從空中俯瞰,

一泓泓碧波緩緩流淌,

像一條條玉帶穿城而過。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沙河渡槽

沙河渡槽全長9公裏多,

單槽重量達1200噸,

每次吊裝都相當於一次性起吊約1000輛轎車。

這樣的「水上立交」,

我們修建了27座,

是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

沙河渡槽吊裝槽身

施工難度這麽大,

為什麽不讓水直接從地面上走?

因為中線工程沿途要穿越大小河流共686條,

為了保證引水品質,

引水途中不能摻雜任何其他水源,

所以工程師才想到,

讓水坐著高架飛躍地面。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沙河渡槽施工渡槽架設

說完「上天」,再說說「入地」。

當水源抵達鄭州滎陽後,

會從黃河的河床之下穿越而過,

真正做到了「江水不犯河水」。

在黃河之下23公尺至32公尺處,

工程師采用先進的盾構技術,

挖掘了兩個直徑約7公尺的隧洞,

單條隧洞長為4250公尺。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黃工程三維效果圖

盾構機的刀盤日夜不休地旋轉,

被粉碎的砂礫土石隨泥漿不斷排出,

在河面之下穿行700多天,

終於徹底完成了跨越黃河的隧道,

水源得以從黃河南岸成功到達北岸。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黃工程盾構施工後成型隧洞

這項工程並未就此結束,

在穿過黃河後,

水源還要繼續沿著京廣鐵路西側一路北上,

途中經過河南新鄉、河北石家莊等地,

從而抵達北京和天津,

至此,南來的水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

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示意圖

除了奔騰不息的東線和中線,

就在此刻,

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也在規劃中,

計劃將解決青海、甘肅、寧夏、

內蒙古、陜西、山西等6省的缺水問題。

千年水運,萬物通濟。

從南到北,奔流不息。

南水北調這一偉大工程,

搬運了源流,最佳化了水質,

疏浚了航道,灌溉了農耕。

它讓長江裏的朵朵浪花,

成為中原的涓涓細流;

它讓華夏大地的甘甜源泉,

浸潤沿線億萬人民的美好生活。

75載歲月崢嶸,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在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今天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千千萬萬國有企業建設者用智慧和血汗築就了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富國之源。如今,國有企業作為新型工業化的主力軍,在航空航天、資訊科技、能源電力、裝備制造等領域打造出一大批領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動中國工業實作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的歷史性變革。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新華網、雲聽APP、喜馬拉雅APP、機械工業出版社推出【國家工業密碼】——有聲故事網路互動傳播活動, 以國有企業工業文化遺產為起點, 回顧國資央企打造工業體系的生動故事,解析寶貴經驗的奮鬥密碼,展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光明前景。

撰稿丨王典 宮雪榮

責任編輯丨楊致剛

執行主編丨劉海草 張灝然

內容來源 | 中國南水北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