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離了二倍速就追不了劇了?這屆年輕人怎麽了……

2024-07-15辟謠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自己似乎已經很少安安靜靜地用原倍速看完一個視訊或者一部劇了?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但其實,當我們回頭問一圈我們身邊的人,現在不開倍速看劇刷視訊的已經是少數人了。現代人似乎集體進入了一個「倍速時代」,大部份人開啟一個視訊,第一件事情就是先開啟倍速開關,開始用 3 倍速「速通」該視訊。

早在 2019 年,新京報的調查顯示,18 到 40 歲的觀眾群裏, 就有將近七成(67.38%)會使用倍速觀看視訊 ,而 4 年後的今天,這個比例只會比七成更高。甚至有人調侃道:「如何用一句話證明你很閑?看劇不用倍速!」

為什麽如今的我們喪失了「原速看劇」的能力?

時間壓力 正在扼殺「原速能力」

2022 年發表的一項【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 2022】中顯示,91.6%的職場人或多或少需要加班,近六成的人平均加班 1 小時,84.7%的人受到「隱形加班」的困擾,即在下班後仍然要關註工作訊息。

過長的工作時間,帶來的是休閑時間變得越來越稀缺,這也讓現代人普遍面臨著一種 慢性時間壓力,指的是人們由於持續的時間短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某件事情,而產生的一種被催促感,這會讓人們感到生活節奏加快,日程安排不自覺地變得緊湊。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所以,這也難怪我們會開啟倍速看劇刷視訊,因為休閑時間實在太寶貴了,決不能浪費在電視劇裏那些註水的劇情和視訊裏的廢話上。想要在有限的時間裏面,追求盡可能多的爽感,是每個「倍速人」內心最原始的渴望。

而平台和媒體也開始利用人們的「倍速特點」,在進度條上悉心地為觀眾標記各種看點,方便大家快速跳到自己想看的部份。甚至在播出之前,直接把最精彩、最引人註目的片段和最終結局放在網上,徹底解決人們對於「好想快點知道結果」的焦急感,然後就可以放心地開 2 倍速看完整個過程了。

但這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壞處,就是 延遲滿足能力會變低 ,也就是說,我們可能會逐漸從喪失「原速看劇的能力」,發展成喪失「原速生活的能力」。 我們會變得 更喜歡追求即時、當下的快樂 ,不再能夠為生活中那些具有長遠價值的事情而努力,也很難慢下腳步來欣賞生活當中的美好事物。

更嚴重的是我們 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快樂也會變得越來越少 ,因為生活不能「加速」,我們需要耐心等待那些「爽點」的到來,但是習慣了倍速的我們,已經變得越來越不擅長等待了。

資訊過載時代的專註危機

有些電視劇註水太多,讓大家不得不開啟倍速,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實際上,即使是只有 8 集、備受好評的爆火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也有不少人倍速觀看,視訊平台上「X 分鐘看完一部作品」的解說甚至播放量比原作還高,這似乎說明想要快速追求爽感似乎並不是人們開啟倍速的唯一原因。

即使是在現實生活當中,不少人也在過著一種「倍速人生」,比如很多人的旅遊模式從「休閑」變成了「打卡」,甚至有些人追求特種兵式快速打卡各個網紅景點,而不是慢慢地欣賞當地的景色和人文氣息。

再比如,周末特地花時間去博物館看展,也鮮有人駐足欣賞展覽的細節,更多的是開啟「3倍速模式」,十分鐘速刷整個展,然後奔赴下一個地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心理學家提出了 資訊過載理論 (Information Overload Theory) 來解釋這個現象, 資訊過載指的是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接收到的資訊量超出了其處理能力的現象。 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最不缺乏的就是資訊和娛樂內容。

在工作當中,我們用即時通訊軟體來溝通工作,打工人們每天都要處理大量且頻繁的工作訊息。而在生活當中,我們又化身 5G 沖浪的一線網友,快速地刷著各大媒體平台上幾乎無限的內容,目睹著社會變化如此之快,各種網紅事物更叠不窮。 這些不斷湧入我們視野的資訊,加上人類本能的求知渴望,造成了很多人都經常處在資訊過載的狀態。

現代人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處於一種資訊過載的狀態,在無形中為我們的心理施加了一定的壓力,導致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變得焦慮。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當我們感到高度焦慮時,往往會變得更沒有耐心,很難安靜地坐下來做一件事情,即使是看劇,也很難去欣賞和享受其中的過程。

同時, 資訊過載也會讓我們的認知處於疲勞的狀態 ,這就意味著我們的註意力更難集中,也更難保持較長時間的專註,所以我們才會剛點開視訊不久,就急不可耐地要開啟倍速,或者看沒兩集,就選擇去看別人總結的「X 分鐘看完一部作品」。

在「倍速時代」裏,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因為休閑時間的稀缺而開啟倍速,看似節約了時間,但其實更加劇了我們的時間焦慮和倦怠感。 我們 3 倍速刷完了這個劇,但仍然有下一個劇等著我們,再怎麽高的倍速,也刷不完無限推播的短視訊內容。

但這也更突出了一種「正念心態」的重要性,比起速刷電視劇和打卡網紅景點, 更值得我們關註的是自己在這些過程中的體驗 ,這需要我們適當地篩選和放棄那些對自己不重要的事情,而對於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以一種原速的方式,全面深刻地體驗生活中的美好和樂趣。

參考文獻

[1] Ünal, S. (2018). Are the New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of the 21st Century Threat or Opportunity?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Anxiety in Digital Natives. Journal of Current Researches on Social Sciences, 8(4), 309-342.

[2] Hwang, M. Y., Hong, J. C., Tai, K. H., Chen, J. T., & Gouldthorp, T. (20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nline social anxiety, perceived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fatigue, and job engagement of civil servant LINE user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7(1), 101423.


策劃制作

作者丨陳宇峰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

稽核丨楊小洋 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丁崝

審校丨徐來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