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翻開【詩經】盤一盤,古人用植物表達愛的方式竟然這麽多!

2024-08-16辟謠

中國人常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看似無情的草木,自古以來被作托物言誌之用,是人們表達情感、寄托精神的信物。農歷七月初七因「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成為象征愛情的「七夕」佳節。那麽,如何用植物來表達愛情呢?

含蓄的祖先早在【詩經】中就做了很多示範,這些唯美的詩句穿越千年,靜靜的來到我們身邊,如今讀來,心動依然……

蒹葭——愛的浪漫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秦風·蒹葭】

在北方,白露過後,蘆葦 (蒹) 與荻 (葭) 便迎來了風華正茂的好時候。朔風吹過,一叢叢修長的葉片抽出輕盈曼妙的花束,如鳥羽一般在風中搖曳。此情此景,引發了無數文人墨客抒寫情思,蒹葭也成為中國文化長河中最能激發浪漫情感的植物寄托,以至於詞學大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也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

古時的秦地,男人們大多耿直敦厚不善言辭,更喜歡用行動表達情感,對於心中那個「所想所念」,更多的是把「她」留在了水中央,遠遠觀望……

蘆葦(左)與荻(右)同屬禾本科,生境和形態相似,但也有明顯區別。圖片來源:筆者攝;尋路路攝。

數千年過去了,詩中「伊人」何在,早已無法考證,但「秋水伊人」已成為中國人對心愛佳人的意指,蒹葭也成為浪漫愛情的象征。

西安雁鳴湖旁的蘆葦蕩。圖片來源:尋路路攝

梅——愛的渴求

摽(biāo)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dài)其吉兮。

——【詩經·召南·摽有梅】

這首詩以樹上殘存的梅果數量作時間線,描寫出少女對於愛情的渴求。樹上梅子的掉落,如同青春的流逝,引出女子期待愛情的心緒。全詩字數不多,語言不華,卻將少女渴望愛情的心理過程刻畫得細膩生動,明朗傳神。

梅通常在5月-6月結果,果實近球形,呈黃色或綠白色,葉被柔毛,味酸。圖片來源:尋路路攝

梅作為一種本土常見植物,其果被先民食用的歷史可追溯到上古時期。古人在取食梅果的同時,也逐漸從梅花的自然美中找尋精神的慰藉。南朝詩人陸凱的名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說明,在當時, 梅花已超越上古時僅表達愛情的意象,成為傳遞友情、親情的美好象征。

而李清照更是高明,「見有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出自【點絳唇】) 借著手中的青梅,少女情竇初開時那既害羞又好奇的形象連同「青梅一嗅」,瞬間活靈活現。

時至今日,梅花已繁育出近400余個品種,成為春季最受人們喜愛的觀賞植物之一。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桃——愛的祝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詩經·周南·桃夭】

這是一首上古先民慶賀新婚、祝福新人的詩。寥寥數十字,卻借桃的花、果、葉,描繪出姑娘出嫁、美顏盛裝的歡喜景象。「灼灼」二字,將少女明艷動人的形象躍然紙上。自此,桃花便有了「開千古辭賦詠美人之祖」之謂。

觀賞桃的不同花型:單瓣型(A)、梅花型(B)、菊花型(C)、月季型(D)、牡丹型(E)和鈴型(F)。圖片來源:A、B譚季釗攝;C、D、E、F尋路路攝

自【周南·桃夭】始,至唐宋盛,美麗的桃花成為無數文人筆下贊美歌頌的物件。同樣,出於對大自然的向往,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了一個美好質樸的世外桃源,令人心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桃夭】一詩,讓桃花演化成了文人眼中愛人佳麗的化身。「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 一般景色,兩樣心情,這首詩也因此成為借桃花喻美人的千古名篇。

花椒——愛的報酬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

——【詩經·唐風·椒聊】

花椒是中國的本土物種,最早的文字記錄見於【詩經】。

雖然名為「花」椒,但它的花並不起眼。每到農歷3月到4月,花椒樹帶刺的枝梢上便長出黃綠色聚傘狀的小花序。待到秋天,就會布滿一粒粒紅色或紫紅色的小果子,而這果實累累、滿樹紅綠的景象,也成了愛情幸福的象征。

花椒的花與果。圖片來源:尋路路攝

古時,由於生產力十分落後,人是最重要的勞動力,所以繁衍後代被視作是一項重要而神聖的使命。因此,人類便有意識地對自然界中生育力強的物種寄予了虔誠的原始崇拜。「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就以花椒果實的繁茂謳歌女性生育的偉大,表達了人們對子孫綿延、人丁興旺的向往。

「視爾如荍(qiáo ),貽我握椒。」 (【詩經·陳風·東門之枌】) 則描寫了當時青年男女互贈禮物、表達愛意的情景。男子贈予愛人錦葵花,女子回贈意中人新鮮的花椒。

木瓜——愛的承諾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衛風·木瓜】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互贈禮物的詩歌。

【禮記】雲:「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中國乃禮儀之邦,女性往往喜歡用象征物件寄寓情誼。這首詩中,熱情活潑的少女不失端莊,將手中剛采到的木瓜贈送中意的男子,用含蓄的方式表達真誠的愛情。小夥子也許早就愛上了姑娘,不僅回饋美玉以作回應,還唯恐心意不能盡顯,補充了一句:這不只是禮尚往來之儀,是我與你地久天長的心願!

極簡的短詩,就將兩情相悅的美好與海誓山盟的熱烈描寫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無數淳樸男女被打動,也默默向往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木瓜」與「瓊琚」。

番木瓜與木瓜。圖片來源:作者攝;中國自然植物標本館

這裏要強調一點, 【詩經】中所投的木瓜是薔蜜科植物貼梗海棠的果實,並非我們今天在超市常見的番木瓜。 番木瓜是外來物種,屬於番木瓜科,盡管二者果實外形相似,都可食用,但如今木瓜主要作以藥用,番木瓜則作水果食用。說到這裏,對於那些勇敢追愛的少年們,你們在表達愛意時要選對果子,莫要貽笑大方啦。

貼梗海棠也稱木瓜海棠,花期長、花色艷麗,果實食藥兼備,是廣受歡迎的景觀樹種之一。圖片來源:尋路路攝

芍藥——愛的見證

洧(wěi)之外,洵籲(xū)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詩經·鄭風·溱洧】

這首敘事詩,看似是一場日常對話,卻將質樸親切的話語直抒而出,讓人想到歡快的愛情,想到古時上巳節的盛況,而這芍藥便也順理成章地成了男女相愛的見證。

芍藥同樣是中國的本土物種,屬毛茛科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其花容美好,花型嫵媚,雖不及牡丹雍容華貴,但它輕柔嬌妍、嫣然動人的姿態加上花色多樣、氣味清香的緣故,素有「花仙」「花相」美譽。

芍藥。圖片來源:尋路路攝

芍藥作為國人的愛情之花,自先秦始,至魏晉興,到了唐宋時期更是被賦予獨特的精神氣質。大詞人秦觀於【春日】中有言:「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蜜臥曉枝」,詩人賦予芍藥婉麗脫俗的氣質,使它成為男士們贈與心中「伊人」的最佳信物。

艾蒿——愛的思念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維【相思】

這首詩經典之至,讓紅豆在民間成為相思之物。男女青年相愛時,以紅豆互贈,寄相思之情。

正如元代詞人徐再思所說: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折桂令春情】) 相思,是每一個經歷過愛情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而在唐代以前,古人寄寓相思的植物並非紅豆,是其貌不揚的蒿草。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王風·采葛】

葛,也作葛藤,是豆科的一種常見藤本植物。其根莖可食,纖維可用作編制麻繩。

【采葛】裏的「艾」,指的是艾蒿。艾蒿雖然沒有美麗的形體和芳菲的花朵,但在古時,這不起眼的艾蒿,卻是治病救人的良藥。正是這日日勞作、時時見到的尋常之物,最能勾起我們對心中牽掛之人的思念。

世間的愛情故事,大體三個主題:相逢的欣喜、闊別的相思、永聚的悵然。【采葛】雖只寫了闊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卻驚起後世訴不盡的相思情愁。正是這個「秋」字,構成了整首詩愛與念的支點。至於相逢與永聚,就留給後世的讀者們在各自的人生中慢慢感悟吧。

艾蒿。圖片來源:尋路路攝

結語

從刀耕火種的原始蠻荒,到科技創新的現代文明,千百年裏,人類一路踏來,與草木植物間建立了深厚情感。與此同時,人類受到自然智慧的啟發,激發了對未知的想象力和對已知的創造力,這是科技探索的源頭,驅動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而這些美好的自然植物,被詩歌文明賦予了靈性與情感,成了我們人生路途中收獲幸福的相伴相隨。

參考文獻

[1]【中國植物誌】手機版

[2]曹寅等. 全唐詩[M]. 北京:中華書局,2013.

[3]吳其濬. 植物名實圖考[M]. 北京:中華書局,2018.

[4]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北京.中華書局,1985.

[5]孫鶴. 【詩經】中的賀婚詩研究. 青年文學家,2023,17.

[6]羅桂環. 梅史考略.自然科學史研究,2013,32(1):64-71.

[7]魏巍等. 蘆、荻考辨.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策劃制作

出品丨科普中國

作者丨李勃 陜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

監制丨中國科普博覽

責編丨董娜娜

審校丨徐來 林林

致謝丨感謝陜西省西安植物園尋路路老師和譚季釗老師為撰寫本文提供的大量珍貴照片和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