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知名女星,曾發文呼籲!業內為這件事吵開了

2024-02-02辟謠

作 者丨顧婷婷

編 輯丨林曦,蔔羽勤

在創意行業,月亮與六便士的矛盾一直存在。

聚焦到音樂行業,涉及幕後音樂人的版稅收入問題就一直充滿爭議。

近日網易雲音樂宣布,針對幕後音樂人群體釋出「編曲人自由版稅」功能,將編曲人群體正式納入歌曲釋出後版稅收益分成中,這也將音樂行業一直以來頗受爭議的關於編曲音樂人是否應該享有辦稅分成的問題再次擺上台面。

大平台推出這樣的計畫,真的能有效解決編曲人的收益分成問題,維護幕後音樂人的權益?還是說僅僅是各大平台爭搶音樂人的行銷行為,並不能真正做到激勵原創的目的?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網易雲音樂負責該計畫的相關人員、專註於知識版權領域的律師和音樂行業資深從業人員來聊聊編曲音樂人版稅分成的問題。

新變化呼喚新的分成模式

張靚穎曾發文呼籲

編曲版權目前一直處於模糊的灰色地帶。

中國【著作權法】中,有明確的詞曲版權,但並沒有「編曲權」這項權利。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米新磊表示, 著作權一般只有四種:作詞、作曲、錄音制作以及表演權,在法理的認定中,編曲並不在創作範疇內,在一首歌曲的創作中,編曲只起到配器的編排和潤色作用。

這是由現代音樂的歷史演變造成的。

哪怕是在西方,流行音樂編曲在很長一段時間只意味著為已經創作好的歌曲編配成適合不同配置樂隊的曲譜(鋼琴彈唱、小型樂隊),這個過程更像是一個技術工作而非創意行為。

直到六七十年代,隨著音樂制作水準的提高以及音樂審美的逐漸前進演化,西方流行音樂才從最開始的追求歌詞旋律的優美動聽開始向追求音樂音響的豐富與多元轉變。

在中國,流行音樂起步較西方晚很多,巨大的歷史慣性使得音樂行業很難接受一個新的工種參與到利益分配當中。事實上,當前音樂行業也預設編曲不參與歌曲後續的版稅分成,僅領取一次性報酬。

但近幾年,隨著中國流行音樂形態發生巨大的變化,編曲人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尤其是隨著嘻哈音樂和電子音樂在年輕人中的流行,很多音樂創作流程呈現編曲在前、填詞在後的轉變。據了解,一些嘻哈歌手會從國外伴奏交易平台如BeatStars購買beat(註:「Beat」的概念,多出現在嘻哈音樂中,可轉譯為「伴奏」、「節奏」,也可以指向「曲」),繼而圍繞beat 進行詞與人聲旋律的創作。

此前,就有知名歌手直接盜用beat 或者在購買beat後,原作者認為其沒有按協定要求姓名標示等糾紛而陷入「抄襲」和「侵權」事件。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爭議也跟beat在創作中的重要性分不開。對此,米新磊認為,嘻哈音樂中beat的編曲其實已經接近創作行為了。

除了音樂曲風的變化,編曲人在音樂創作中的行業參與度越來越高。各大國內綜藝節目中,老歌金曲改編的現象也頗為普遍,透過編曲對器樂的重新編排和制作,一首上世紀80年代的老歌就能煥發新生,重新獲得流量的追捧;此外,beat伴奏的另一重要陣地便是抖音、快手等短視訊平台,具備沖擊力的畫面配上洗腦的卡點BGM,是吸引短視訊流量不可或缺的元素。

互聯網讓音樂制作的門檻變低,更多音樂創作者加入到這個行業中。

正如傳奇音樂人大衛鮑伊曾在BBC采訪中預言的那樣,互聯網消弭了音樂人的神秘性,流行音樂行業正進入「平民化」時代,大量音樂人以及音樂愛好者可以在互聯網平台上傳自己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可以是伴奏,也可以是一段demo。作為中國最大的原創音樂平台,網易雲音樂就聚集了數量超66萬的原創音樂人。

但伴隨門檻的降低和大量創作產品的湧入,幕後音樂人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也成了問題,大量盜用、濫用的現象層出不窮。

音樂行業從業者曲林(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先不說是不是編曲人版稅分成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盜用,這不僅僅是編曲人作品的盜用,作詞作曲盜用的現象也層出不窮。

侵權盜用的後果便是對音樂人原創力的打擊。

「作為音樂從業者,我知道編曲人在音樂創作過程中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他們理應從中分一杯羹,獲得應得的報酬,進而激勵更多優秀的編曲人去參與到行業中。」曲林表示,「如果付出跟收入不對等,之後也不會有人認真做編曲了,我拿多少錢就幹多少活,我拿一次性搬磚的錢,還給你寫出花來不成?」

也有資深音樂人認為,華語樂壇中缺少優秀編曲人,替代性弱,已經從源頭阻礙了音樂創作的發展。與歐美音樂風格多元、個性鮮明的編曲特征相比,當前華語樂壇編曲風格整體偏單一,這種不足與對編曲人的激勵機制分不開,更是當前很多編曲出現同質化、爛俗化的原因。

制作人王曉夫在接受網易雲音樂的訪談中提到,「每次合作的都是頭部藝人,大部份合作都是一錘子買賣,後面啥都沒有,有時候合作起來很痛苦,不敢不接也不敢接太多合作。」他認為編曲和詞曲同等重要,需要得到甲方和平台的重視。

Beat制作人G23認為,目前編曲的權利是缺乏法律保護的,編曲很難透過法律合法合理的去保護自己的權益和姓名標示。

那出現盜用或者侵權的情況,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編曲人該如何維權呢?

米新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裏涉及編曲的定義問題。如果是編曲在前的情況,也就是做beat maker已經投入了足夠的獨創性和創作,這可以不界定為編曲,就是一段完整的旋律,只不過行業裏約定俗成,還是用編曲來稱呼而已。

「這個編曲性質上已經不一樣,可以作為著作權受法律保護。」米新磊解釋道,只是目前這樣的案例在法理層面較少發生,這也跟年輕人的版權保護意識不強,出現盜用也不知道去哪裏維權有關,因此沒有過往的案例來做相應的判定。

這種情況下, 只有音樂行業從業者主動去爭取權益才能轉變被動局面。歌手張靚穎就曾在微博上呼籲為幕後編曲分成,讓音樂人享受該有的分成和收益。

張靚穎微博截圖

平台出面爭取分成

這次輪到音樂平台出面,為幕後音樂人爭取權益。

網易雲音樂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網易雲音樂前期調研中,100%的被調研幕後音樂人對版稅分成表示支持,100%的被調研幕後音樂人對一次性收益改為多次、長期的收益表示支持。

據了解,網易雲音樂此次推出的「編曲人自由版稅」功能為自訂分配收益模式,是在此前詞曲分成模式的基礎上,新增了編曲分成功能,歌曲的創作者們可以根據作品的貢獻度相互協商,自由定義歌曲的分配,線上上填寫約定好的比例,系統會自動為上傳者、詞/曲及編曲作者分配收益。

那是否有個收益的錨定呢?

該負責人表示,這個比例目前行業裏並沒有一個通用的數位,只要相互協商好,比例可以自由設定。「因為功能上線還不久,我們目前也無法預估他們的收入會增加多少,但無論如何,因為有了長期的版稅分成收入,編曲人群體相比之前都將獲得一份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

該功能上線後,也得到了一些編曲人的積極響應。音樂制作人秦四風認為這將是音樂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對編曲創作者和藝人來說都是雙贏的機會。

也有網易雲音樂使用者在底下評論:「目前自己一個人全包作詞作曲和編曲,所以影響不大。」有的則認為相比版稅,更在意的是平台的曝光度,也有編曲人鑒於很多簽約版稅回流不到手中而會考量到底是簽一次性買斷還是持續收版稅。

網易雲音樂使用者評論截圖

「其實,在美日兩國,音樂編曲就受著作權的保護,但我們國家的法律還有待完善。」米新磊認為這正需要從業人員努力去推動。「網易雲音樂起了一個好頭, 只有透過業內人士推動,讓更多人形成一種交易習慣,繼而其他平台效仿,形成慣例之後,就能最終以權利的形式將其固定到法律中。」

不過曲林對此持保守的態度,他認為,網易雲這麽做不太可能去改變什麽,它對於整個行業的推動還有待觀望,目前它抓住的其實是編曲人的心,是一種對創作者示好的行為。

在他看來,這更多是各大平台搶奪原創音樂人的激烈體現。

據【2022年中國數位行業洞察報告】,截至2022年12月,傳統線上音樂平台月活使用者5.64億人,同比下降6.4%,傳統線上音樂平台使用者增長見頂。

以抖音、快手等短視訊為代表的數位音樂服務平台快速崛起並進軍線上音樂, 2022年6月,字節跳動上線音樂播放器「碳酸飲料音樂」,這是一款面向音樂潮流和年輕人的聽歌平台,能夠同步到抖音。此外,抖音還升級音樂人服務平台為「炙熱星河」,為音樂人提供一站式服務。2021年5月,快手也上線了原創音樂社群「小森唱」APP,具備音樂播放、音樂智慧創作等功能,使用者可以在APP上創作歌曲、K歌及交流。

短視訊旗下音樂APP的未來如何發展還是未知,但從使用者時間層面來說,前者正在搶占線上音樂平台的時間和搶奪音樂人資源。

不過曲林也認為,這次計畫能看出網易雲音樂對音樂創作者的尊重,這是很值得鼓勵的。「法律層面,編曲拿不到版稅,網易雲音樂做這件事是在為編曲正名,是一件好事情。」

扶持原創音樂人是根本

爭取版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米新磊認為,具體如何執行還涉及很多層面。如遇到糾紛怎麽協商?如何確保音樂平台上傳的作品是原創的,或者是AI生成的?一些編曲人認為,就算分成了,後面的監管如何做也是要考慮的問題。

鹿晗制作人Tune Lee就曾在接受【音樂先聲】采訪時表示,「在國內,由於平台分配版稅時並不透明,所以即使在簽約時保留分配版稅的權利,也就那麽回事,分不到多少錢。」 也有編曲人會擔憂就算自由協商確定版稅分成,但合約簽訂後,真的能確保版稅回流到詞曲作者手中嗎?是不是還是一次性買斷更無後顧之憂?

對於整個音樂行業原創力提升的問題,曲林認為,音樂平台不能僅僅停留在版稅分成上,應該拿出更多的資金扶持原創音樂人,為其做好制作和推廣。

曲林表示,現在年輕人聽歌習慣很多元,不一定都會去接受此前的老歌。他建議平台以後不一定要付超出原本價值的高昂費用,從國外各大唱片公司中買老歌的版權。「這些歌曲不僅費用高昂,每年還漲價,其實不太合理,而且這些大唱片公司都是外企,對扶持國內原創音樂沒什麽價值。」曲林說道。

據騰訊音樂研究院2019-2022數據表明,Z世代使用者聽歌頻率極高,80%受訪使用者每天都聽歌,除流行外,也更能接受國風、民謠、嘻哈、節奏布魯斯和電音等小眾曲風,對音樂人的接受度也更開放更多元,也喜歡聽取每日推薦歌單,享受發掘自己喜歡的小眾歌手和音樂。

而這些也為發掘優秀的原創音樂人提供了堅實的聽眾基礎。

近幾年,不管是網易還是騰訊,都有推出原創音樂人扶持計劃。2016年,網易雲音樂推出針對年輕音樂人選拔的「石頭計劃」,幫助陳婧霏、裘德、夏日入侵企畫等音樂人脫穎而出,逐漸被樂迷所熟知;此外也有為音樂人收入提升方向推出的「雲梯計劃」目前已進行6年。據官方數據,截至2022年底,透過雲梯計劃獲扶持的幕後音樂人總收入上漲100%。

只是從長遠看,要提昇華語音樂整體的原創力,還需要整個行業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唯有這樣,才能「救人又救己」。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宋佳遙

漲價超30%!更有平台宣布將關停!你還會續費嗎?

音樂產業觀察:同質化現象如何破局?livehouse為音樂節「輸血」

Livehouse陷入客流焦慮:「人都去音樂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