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把握文體特征 探求【周易】本義

2024-03-15辟謠

作者:辛亞民(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

【周易】卦爻辭年代久遠,文辭古奧,素來以難解著稱,古今學者的解讀可謂言人人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卦爻辭自身的特殊「文體」是其重要原因。因此,要探求卦爻辭的確切意蘊,必須把握其「文體特征」。筆者將【周易】卦爻辭的文體特征總結為三點,即象征性、押韻性和多義性,以此嘗試對卦爻辭做出符合原意的解讀。

象征性

【周易】源於蔔筮。蔔筮之書最重要的文體特征就是「象征」,卦爻辭並非「就事論事」,而是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某種象征意義。正如古人所言:「【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把握住這一特征,卦爻辭中一些難解之辭便可渙然冰釋。如中孚卦卦辭「豚魚,吉」,簡練直接,幾乎不存在文字訓詁問題,讀來卻令人費解。為何「豚魚」就能得吉?古人認為中孚卦是講誠信問題,「孚」就是「信」的意思,「豚魚」指小豬和小魚,象征民眾,所以卦辭是講統治者的誠信、恩澤惠及民眾。而當代學者則認為「豚魚」為一物,即河豚,「中孚豚魚」是說用弓箭射中了浮在水面的河豚。兩種說法可謂大相徑庭。如果我們緊緊把握【周易】的「象征性」這一特征,就能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豚和魚在古代經常被作為人們互相饋贈的禮品,代表著一種美好的祝福。如【論語】中記載魯國權臣陽虎想見孔子,就送給孔子一頭小豬(「歸孔子豚」);史書中說孔子兒子出生,魯國國君送來一尾鯉魚表示祝賀。因此,卦辭「豚魚」就是在講兩種常見的禮物,象征著吉祥、美好,所以斷語為「吉」。類似地,坤卦六五爻辭:「黃裳,元吉。」「裳」是古人穿在下身的衣物,上衣下裳,「裳」類似於現在的裙子,「黃裳」,即一條黃色的裙子。試想,一件色澤鮮亮、華貴艷麗的服飾呈現在眼前,自然給人一種吉祥、美好的感覺,所以斷辭說:「元吉。」「元吉」就是大吉。此類卦爻辭,【周易】多見,毋庸求之過深。

押韻性

【周易】卦爻辭有相當一部份屬於韻語,但由於古今語音的變化,用普通話讀已經顯現不出押韻了。如震卦卦辭:「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裏,不喪匕鬯。」這裏的虩、啞、鬯三字,在【周易】的時代都是押韻的。再如中孚卦九二爻辭:「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這裏的和、靡二字,上古音也是押韻的。

把握住卦爻辭的押韻特征,首先能幫助我們正確斷句。如坤卦六二爻辭,一般讀作:「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古人解釋說這是在講坤卦所象征的大地有正直、方正、廣大三種德性。但是也有人從押韻的角度提出異議,認為若考察坤卦六條爻辭,「履霜」「直方」「含章」「括囊」「黃裳」「玄黃」,都是可以押韻的。因此,當以「直方」斷句,「大」從下斷,方得爻辭本義。依此,我們還能有所挖掘。訟卦九二爻辭,古人斷作:「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逋」是逃跑的意思,「眚」是「災禍」。這種讀法的意思是,一個貴族打官司失敗,逃回自己的城邑,如果這座城邑的人口只有三百戶,不算多,沒有給對方造成威脅,便不會有災禍。「三百戶」成為「無眚」的條件,文義顯得較為曲折。如果考察押韻情況,逋、戶二字古音押韻,因此當以「逋」字斷句,全句讀作「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意思為某位貴族打官司失敗,逃回自己的城邑,罪責在其一人,而該城邑三百戶民眾無災禍。這樣文義就比較順暢了。

其次,押韻特征還能幫助我們理解卦爻辭的「變文協韻」現象。關於【周易】變文協韻,清代著名學者俞樾曾經舉過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看到小畜卦上九爻辭「既雨既處」,就提出:「處者,止也……謂雨止也。不曰‘既雨既止’,而曰‘既雨既處’,變文以協韻也。」意思是說,這句爻辭中的「處」是「止」的意思,但爻辭不說「止」,卻說「處」,目的是和前面的「雨」字押韻。除了俞樾所說的改換字詞這一「變文」型別之外,我們發現還存在透過變換語序和增減字詞以促成押韻這兩種型別。變換語序的型別,如離卦九三爻辭:「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這是用太陽偏西時的余光比喻人至耄耋之年,應當自取逸樂,否則最終只能悔嘆。按照文意,「大耋之嗟」當作「大耋嗟之」,之所以作「之嗟」,是因為嗟與離、歌的上古音能夠押韻——變文以協韻。增減字詞的型別,如旅卦六二爻辭:「旅即次,懷其資。」九四爻辭則是:「旅於處,得其資斧。」同樣,巽卦上九爻辭:「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資」後增一「斧」字,或者說「資斧」減一「斧」字,目的還是押韻。「資」與「次」押韻,「處」「下」「斧」上古音也能押韻。由此也可以推斷,資與斧為並列關系,資即財物,這裏的斧並非砍伐工具,而是古代的一種貨幣,有相關的考古實物證據。所以,把「資斧」解釋為「所資之斧」或「利斧」是值得商榷的。

多義性

這裏的多義性是指同一卦中,同一字往往有不同的含義。這是【周易】卦爻辭的又一大重要特征,而古代經學家卻幾乎視而不見,甚至牽強附會,當代學者方有所揭示。如李鏡池指出明夷卦中多次出現的「明夷」二字,或借為「鳴鴺」,或為太陽落山義,或為地名,或為弓名;而井卦之井,計有井田之井、水井之井、陷阱之阱三義(【周易探源】)。李氏的具體觀點或有可商,但「一字多義」可謂的論。我們順此思路,再挖掘幾例,以饗讀者。

革卦之「革」較為典型,古人普遍認為革卦是講變革。我們看到,爻辭中確有幾例「革」字是變革義,如「巳日乃革」「小人革面」等,但初爻「黃牛之革」則是極為明確取「皮革」義,這是典型的「一字多義」。古人也不得不承認「黃牛之革」的皮革義,但仍然煞費苦心將其向「變革」的方向加以牽合,如王弼說:「牛之革,堅仞不可變也。」

再來看賁卦。該卦六條爻辭中各有一「賁」字,「賁」古義有「文采、光彩」的意思,如【詩經·白駒】「賁然來思」,「賁然」即有光彩的樣子,作動詞為「文飾」的意思。賁卦初爻「賁其趾」、二爻「賁其須」及五爻「賁於丘園」中的「賁」皆為文飾義,即分別對腳、胡須和家園加以文飾。但其余爻辭中的三個「賁」字則須謹慎對待。三爻「賁如濡如」之「賁」,當取光彩貌,與「濡如」之潤澤貌並列成文。此外,「賁」有白義,四爻「賁如皤如」及上爻「白賁」,皆取白義,與文中的「皤」「白」同義連用,強調潔白的樣子。這樣解釋,則辭義順暢。

再如渙卦,爻辭中出現了七個「渙」字,古人普遍以「離散」為渙卦卦義,七個「渙」字均作「離散」義。實際上我們看到,除四爻「渙其群」適用於這一解釋外(即解散其群體),其余都是扞格不通。我們認為,二爻「渙奔其機」及五爻「渙王居」之「渙」,通「煥」,為文飾義,其中的「奔」通「賁」,與「煥」同義,亦為文飾義,二句爻辭分別指對案幾(機)和君王的居所加以裝飾。而三爻「渙其躬」及上爻「渙其血」之「渙」,通「浣」,為洗滌義,分別指洗滌身體和洗滌血漬。五爻「渙其汗」(據馬王堆帛書乙正)之「渙」當為發散義,爻辭是講汗液從皮膚中發散出來。從不同字義著眼理解,則文從字順,擺脫曲折牽強之嫌。

【周易】素難讀,尤忌穿鑿,唯有本實事求是之精神,緊扣其文體特征,多聞闕疑,有理有據,方得【周易】之本旨。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計畫「中國仁學發展史(多卷本)」(19ZDA024)階段性成果)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