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我們的大腦只有99.5%是真正的大腦,剩下的0.5%都是…|新聞串燒

2024-08-31辟謠

內容提要

1. 微塑膠侵入人體新發現 :2024年5月釋出的一份預印本研究顯示,今年初屍檢時收集的人類大腦樣本相比8年前收集的樣本,含有更多塑膠碎片——高出約50%。

2. 禁食對人體影響新發現: 2024年8月21日,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小鼠研究顯示,禁食可以加速腸道幹細胞愈合,但同時也可能令它們更易癌變。科學家的研究新發現不是為了嚇唬你我,而是面向廣受歡迎的禁食,尋找更好的飲食方式。

3. 蚊子是怎樣搜尋叮咬目標的? 已知有多種 因素 :二氧化碳、氣味、視覺畫面、皮膚產生的對流熱量以及身體產生的濕度等。但這些因素哪個對吸引蚊子叮咬最關鍵?【自然】雜誌有新發現。這為我們個人尋找更好防蚊叮咬的方式提供科學依據。

微塑膠已經占領0.5%的人類大腦

2024年5月釋出的一份預印本研究 (目前尚未見刊) 顯示,2024年初屍檢時收集的人類大腦樣本相比8年前收集的樣本,含有更多塑膠碎片。

預印本文章作者、艾爾伯克基新墨西哥大學制藥科學教授馬修·坎彭 (Matthew Campen) 表示:「我們在正常個體腦組織中觀察到的塑膠濃度為每克腦組織含4806微克 (2024年) 和3057微克 (2016年) 塑膠,前者的重量百分比接近0.5%。這些個體的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

2024年樣本的大腦微塑膠濃度竟然比2016年高出約50% ,這個變化速率相當驚人。 而從另一個角度說,現在我們的大腦只有99.5%是真正的大腦,剩下的0.5%都是塑膠——這聽起來挺瘆人的。

當然,上述塑膠濃度增加情況僅表明暴露問題,科學家並未得到任何有關腦損傷的資訊。羅格斯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副教授菲比·斯台普爾頓 (Phoebe Stapleton,未參與新工作) 表示:

「目前還不清楚微塑膠顆粒在人體內怎樣流動,怎樣進入和離開大腦,抑或是聚集於神經組織中並引發疾病。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究,以了解微塑膠如何與細胞交互作用,以及這會否產生毒理學後果。」

在這項預印本研究中,作者團隊檢查了92名在2016年或2024年接受屍檢的死者的大腦、腎臟和肝臟組織。腦組織樣本收集自額葉皮層——大腦中與思考和推理相關的區域,最易受到額顳癡呆和艾爾茨海默病後期階段的影響。

坎彭指出:「基於觀察結果,我們認為大腦會吸收最小的奈米結構,比如直徑在100到200奈米的顆粒,而一些較大的顆粒,比如直徑在1微米到5微米的,則會進入肝臟和腎臟。」由預印本文章可知,腦組織樣本所含微塑膠濃度是腎臟和肝臟樣本的濃度的7~30倍。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定義,微塑膠是指直徑大到5公釐、小到1奈米的塑膠顆粒;奈米塑膠也屬於微塑膠,其尺寸小於1微米,無法被人眼觀察到。

專家表示, 奈米塑膠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很大隱患——因為這些超迷你碎片能在單個細胞內駐留

坎彭表示,奈米塑膠在我們體內劫持了某種「交通工具」,並借此穿過血腦屏障,到達大腦。鑒於 塑膠親油脂,因此有一種理論認為,塑膠劫持下人體攝入的脂肪,然後跟著脂肪一起抵達富含脂質的器官——大腦是首選

人類大腦的重量約有60%都是脂肪,遠高於其他任何器官。對於大腦細胞而言,必需脂肪酸 (如Omega-3脂肪酸) 至關重要,不過人體無法自產必需脂肪酸,因此只能透過食物或補充劑獲取它們。

美國流行病學家菲利普·蘭德雷根 (Philip Landrigan) 認為,飲食是人們接觸微塑膠和奈米塑膠的主要途徑,某些微塑膠也會隨空氣傳播,例如,汽車輪胎在高速公路表面的磨損會導致一定量微塑膠顆粒進入空氣並隨之傳播。此外,海洋裏的一些微塑膠會透過波浪作用進入空氣。

資料來源:

Tiny shards of plastic are increasingly infiltrating our brains, study says

間歇性禁食有致癌效果?

禁食對人體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象復雜許多。

2024年8月21日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小鼠研究顯示, 禁食可以加速腸道幹細胞愈合,但同時也可能令它們更易癌變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作者團隊表示,新發現將有助於幫助我們最佳化間歇性禁食等流行飲食。

他們此前已發現禁食可提高腸道幹細胞的再生能力,後來開始聚焦於這一過程的具體機制。

團隊研究了3組不同小鼠的腸道幹細胞:一組作為對照組,照常進食;一組小鼠禁食24小時;另一組在禁食結束後24小時內能盡情進食。透過觀察,研究人員註意到,小鼠禁食期間,其腸道幹細胞的再生受到抑制,而一旦結束禁食期,再次開始進食,幹細胞的再生會加速。

作者團隊這樣說道:「新研究的主要發現是,禁食結束後的重新進食可以增強腸道幹細胞再生能力,令腸道損傷更快修復。」

不過與好處相伴的是癌變風險。當研究人員針對恢復進食後的小鼠的腸道幹細胞進行癌癥相關突變誘導時,他們發現,這些細胞比在禁食階段更易導致癌前息肉形成。

作者就此指出,禁食對人類的實際影響比我們從實驗小鼠身上看到的復雜得多。我們還需要開展更多工作,以探究人類腸道幹細胞在禁食前後會否出現類似的正反兩面變化。

但無論如何,上述新發現讓我們對禁食有了愈發深刻的見解。作者團隊表示,禁食的小鼠會產生大量多胺 (polyamines) ,這類物質有助於細胞生長、分裂以及分化。他們現在計劃測試多胺補充劑可否用於模擬禁食效果。

雖然間歇性禁食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飲食方式,被全球各地的人廣泛采用,也已被證明具有針對多種疾病的巨大益處,但我們還要深入分析間歇性禁食的每個階段,包括禁食期間與禁食後的再進食階段,以求更好地利用飲食法,比如在最大限度提高腸道幹細胞再生能力的同時,避免增加罹患癌癥等疾病的風險。」

資料來源:

Scientists Are Starting to Unravel How Fasting Affects the Gut

Nature:寬衣大袖最防蚊

蚊子是怎樣搜尋叮咬目標的?

科學家了解,其中的關鍵在於對紅外線的利用。這些能傳播登革熱、黃熱病和寨卡病毒的「嗜血者」會根據多種線索叮上「獵物」。線索包括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氣味、視覺畫面、皮膚產生的對流熱量以及身體產生的濕度,但它們都有局限性。

最近,有研究團隊於【自然】雜誌撰文,描述了埃及伊蚊 ( Aedes aegypti ) 的「紅外探測器」及其相關的形態和生化結構。

蚊子視力不強,因此依靠多種感官來尋找可叮咬目標。它們的感官還能保護自己免受危險。202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蚊子在進食時會對傳達危險訊號的視覺和機械力刺激做出反應——最典型的就是一只準備拍擊的大手。

在距離人類皮膚約10 厘米處,蚊子就能探測到來自皮膚的熱量。而當落到皮膚上後,它們能直接感知皮膚溫度。除了這些,根據【自然】新研究的報道,蚊子還可以探測熱紅外線。

作者團隊測量了雌性埃及伊蚊在兩個區域尋找宿主的方式。這兩個區域都暴露於人類氣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我們呼出的相同;其中一個區域還暴露於皮膚溫度源的熱紅外線下。研究人員發現,熱紅外線的存在令蚊子的寄主尋找活動增強了一倍,如果熱紅外線源活躍,蚊子感知皮膚熱量的最大距離增至大約70厘米。

當然需要指出,任何單一的線索都無法刺激它們的寄主尋找活動。新論文作者之一、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生物學家克雷格·蒙特爾 (Craig Montell) 說道: 「只有結合其他線索,比如更濃的二氧化碳和人類氣味,熱紅外線訊號的影響才顯著。」

作者團隊認為,穿著寬松衣服可能是最有利於防蚊,因為人體皮膚與衣服之間留出空間,會使熱紅外線消散,從而使蚊蟲更難找到寄主。

資料來源:

Here’s What You Look Like to a Mosquito

END

【世界科學】雜誌版在售中 歡迎訂閱

月刊定價15元/期

全年訂閱價180元

訂閱方式一:

「雜誌鋪」訂閱有折扣~

訂閱方式二:

全國各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4-263

訂閱方式三:

機構訂閱,請撥打

021-53300839;

021-53300838

「震精」!新研究揭示微塑膠對男性的影響…|新聞串燒

男性睪丸驚現高濃度微塑膠… | 新聞串燒

胎兒一動,微塑膠也跟著晃了起來…|新聞串燒

蚊子愛聞你身上的肥皂味;美洲印第安人祖先來自中國北方沿海;極地微生物能低溫分解塑膠|新聞串燒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間歇性禁食並無瘦身效果

素食、間歇性禁食、生食、古法飲食…高級營養師分析流行的10種瘦身飲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