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好看嗎?我裝的!看完這篇文章以後看到花小心點……

2024-06-13辟謠
前幾天在網上沖浪時,看到一個貼文,一位小哥在植物園裏面逛蘭花展的時候,不經意間看到有一朵蘭花似乎扭動了一下,起初小哥還以為是自己眼花了,結果仔細一瞅,發現了一只正在偽裝的蘭花 螳螂。
找到圖中的蘭花螳螂了嗎?
沒辦法,它模仿得實在太精妙了。
不只是蘭花螳螂,還有一些「偽裝大師」也喜歡模仿花的樣子,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直到人們發現它們的真面目。
比花還真的「花」
歷史上,蘭花螳螂的發現史其實與上面的故事頗有幾分相似。
1879年,一位旅行家詹姆士·新斯頓在爪哇島遇見了一株奇怪的蘭花,當蝴蝶、蜜蜂等昆蟲靠近它時,「蘭花」突然張開了它的花瓣,將其捕捉。
圖二 圖源:James O'Hanlon
這番操作讓詹姆士驚訝不已,於是他把「蘭花」畫下來,並寄給了博物學家艾爾弗雷德·羅素·華勒斯。起初,華勒斯還以為這是某種食蟲植物,例如捕蠅草。但經過觀察,他並沒有看到「蘭花」的消化部份,反而看花瓣像是一根根的。最終他認為這是一種螳螂,而且是前進演化出了花瓣顏色、會模仿蘭花的螳螂。
那麽為什麽螳螂要模仿蘭花呢?要解答這個問題,就繞不開生存和繁殖。
蘭花螳螂雌性比雄性大得多 圖源:Jason Zhu
與大多數螳螂一樣,蘭花螳螂也有著新婚之夜「吃丈夫」的傳統,這是因為雌螳螂在交配期間需要大量進食,來保證後代的生育數量。
不過雄螳螂雖然能吃,也只能吃一次啊!甚至有可能還吃不到,為了獲取更多的食物,雌螳螂開始朝著「做花」的道路前進,而且一不小心還當上了「花魁」。
被蘭花螳螂「騙」來的蝴蝶 圖源:James O'Hanlon
有研究發現,蘭花螳螂在某些授粉昆蟲眼中,甚至比真正的蘭花更有吸重力,例如一隊蜜蜂原本按照既定的路線飛行,但當它們發現了蘭花螳螂偽裝的「假蘭花」後,甚至會偏離原本路線,朝著蘭花螳螂所在位置飛去。
究其原因在於,蘭花螳螂偽裝出來的蘭花更大、顏色更多,對蜜蜂來說,這就是優質蜜源啊!
圖源:Vince Adam
所以說,蘭花螳螂可謂是在「做花」這件事上卷到了極致,更有魅力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過,蘭花螳螂雖然搶了真蘭花的風頭,但當前來授粉的昆蟲們遭受迫害後,它們還是會投向真正蘭花的懷抱,所以也算是間接幫助蘭花吸引了更多的授粉昆蟲,兩者算是互利共生 關系。
至於為什麽選擇模仿蘭花,目前還沒有一個合理的解答,有科學家猜測可能是螳螂選擇向花的道路前進演化時,旁邊正好就是一株蘭花。
你裝花瓣,我裝花蕊
我們都知道,蜘蛛一般都是結網打獵生活,但有一種蟹蛛放棄了這項傳統手藝,也改行去「做花」了。
雛菊上的雌性黃色蟹蛛 圖源:britannica
它們會模仿不同花朵的顏色,當它們隱藏在某種花中間時,會將身體表面變成與花相似的顏色,其目的則是捕捉前來授粉、采蜜的昆蟲,同時也想騙過它們的捕食者。
在動物的交流溝通中,顏色是一種很講究平衡的手段, 一方面動物需要讓同類能夠辨識自己,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讓獵物或者捕食者發現,這就很考驗「偽裝者」對顏色的把控能力了。
圖源:Wikimedia common
通常來說,不同生物的光感受器存在差異,這就導致它們的視覺系統所能看到的色彩範圍也不同。 例如鳥類有四種視錐細胞,分別是紅、藍、綠,再加上紫外線(uv),而大多數膜翅類昆蟲只有三種視錐細胞,分別是藍、綠和紫外線(uv)。
為了在獵物和捕食者眼中「消失」,蟹蛛需要精準匹配花朵某個部位的顏色。
舉個例子,當蟹蛛在一朵花上隱藏時,對於鳥類,它們透過四錐色覺系統觀察,會看到蟹蛛偽裝成的花冠比真實的花冠更亮一點,但由於鳥類在觀測小目標時,會自動消除部份色差,所以不會察覺到花朵上的細微不同。
隱藏在白色花瓣中的蟹蛛捕食蜜蜂
同理,一些訪花昆蟲(如蜜蜂)也是如此。這樣一來,蟹蛛的顏色模仿能力在捕食者和獵物的視覺系統中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除了顏色的小把戲,最近中國科學家還發現了雄性蟹蛛的另一個新的騷操作。
在雲南西雙版納的一片熱帶雨林中,一只雄性蟹蛛趴在雌性蟹蛛身上,在一大片花海中,它們倆就像一朵「完整的花」,發現者認為這可能是一種生存選擇前進演化出的合作行為。
因為雌性蟹蛛大多數時間都在花朵上偽裝著,而雄性蟹蛛如果想要有交配的機會,就必須跑到花朵上找雌性。
但雄性蟹蛛還得解決一個問題,如何不被捕食者發現?為此,它選擇爬上了雌性蟹蛛的背,偽裝成了花蕊。這樣捕食者就會產生它倆是一朵花的錯覺。這種合作模式既能提高生存率,還能提高捕食效率,也算是一舉兩得。
總的來說,不管是蘭花螳螂的精妙模仿還是蟹蛛的顏色把戲,都是為了更好地應對生存壓力,畢竟,誰的生活不是帶著「偽裝」在過呢?
END
作者:魚魚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銀獎獲得者
清蒸魚頭、麻辣魚頭等各種魚頭愛好者
責編:董小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