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宣布!神舟十八號搜救回收任務進行最後一次全系統綜合演練,東風著陸場所有搜救力量和裝備裝置均處於良好狀態,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具備執行搜救任務的條件,靜候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凱旋。
所以,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已經進入到了返回倒計時了,這是值得期待的。
當然,在返回前,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與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還在進行在軌任務交接,下面就先說明一下交接問題,再來說明一下關於返回的問題。
中國空間站6名航天員同飛,在交接什麽任務?
的確,對於6名航天員同飛,是中國空間站少有的情況,主要是每一次任務都是在交接的時候,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而在軌同步飛行的過程之中,主要的交接任務有哪些呢?
第一、對於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來說,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期間,可以說學習了不少的技術,並且這些技術對未來中國空間站發展也是具有幫助的。
同時,針對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來說,也可能存在一些需要的技術,比如:進行太空防護措施的提升,這些技術操作就可以交接,然後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在執行同型別的任務時候,就完全可以快速上手。
第二、交接太空的物資問題,在中國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執行任務期間,對消耗的物品要進行太空歸類,運輸到貨運飛船之中,還剩余多少物資,需要交接給神舟十九號乘組繼續利用,當然,這些交接物資之中,也就包含了第三個點。
第三、實驗等交接,比如在太空之中還要繼續做什麽實驗,需要什麽物資等等,需要交接,特別是一些長時間,不能中斷的實驗,這個交接很重要。
除此之外,還有太空鑰匙交接等等,這些都是神舟十八號,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在軌進行交接的東西。
而在交接完成之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也就返回東風著陸場了。
而此前也給大家說過,整個交接任務時間飛行是5天左右,那麽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也就可以確定返回時間了。
神舟十八號返回時間確定!夜間搜救難度多大?
沒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返回時間確定了,按照時間來說,預計是在11月4日返回東風著陸場,不過,這裏不方便透露具體的時間,最多給大家說明一下,是淩晨,大家以航天中心為準就行。
而從中國釋出的東風著陸場準備工作情況,不少人應該也可以看出來什麽時間點,那就是此次任務的難點是暗夜和低溫條件下,目標搜尋發現難、到達著陸現場難、救援現場保障要求高。
這說明什麽?那就是本次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是夜間返回,那難度肯定不小的。
只不過,他們也指出了,那就是在此前夜間搜救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著陸現場照明保障手段,為航天員準備了睡袋、蓋毯等禦寒物資。
同時出動醫監醫保車,確保在低溫條件下也可以為航天員提供醫監醫保場所。
所以,神舟十八號返回時間確定,是在夜間執行,這也說明了其難度較大,這對中國東風著陸場的搜救人員來說,也是一次高難度的挑戰。
而上面也提到了,中國此前也執行過夜間任務,那就是在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中國也是針對這方面做過布局,這也說明了問題不大了,畢竟也不是首次進行這樣的任務了。
所以,相信中國搜救人員,可以完美執行整個搜救任務,大家一起期待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們的返回吧。
雖然夜間挑戰難度不小,但中國已經公開宣布了,所有東風著陸場已經準備就緒了,那完全沒有問題了,大家可以放心。
真的這一次任務就是,不少朋友一覺醒來,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已經成功發射。
而接下來,一覺醒來,中國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又帶返回東風著陸場了,這就是奇特的點。
返回過程中,航天員會面對什麽?
航天員返回過程的挑戰的確也不少,將經歷分離、制軔、再入、減速、著陸緩沖階段,這些不僅是針對航天員,也是針對中國技術的再一次挑戰。
但對於中國強大的航天技術來說,這些挑戰可以說都沒什麽問題了,雖然是非常驚險,但中國每一次都是完美執行任務,那麽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返回,再次經歷這個過程的時候,也就沒有什麽了。
這裏我就說明一下調整過程就行,其他沒什麽。
但綜合性來講,主要分為4個大體階段更好說明。
第一階段、分離與制軔階段,飛船在與空間站組合體分離後,再飛行幾圈就會進入到返回地面過程。
之後,位於前段的軌域艙與中段的返回艙推進艙組合體分離,返回艙、推進艙兩艙組合體再透過制軔變軌,使艙體從近400公裏的圓形軌域變成近地點低於100公裏的橢圓軌,隨後,推進艙和返回艙分離,返回艙再入地球大氣層,推進艙在穿越大氣層時燒毀。
第二階段、再入階段,飛船再入之前,艙上內建的發動機會將返回艙調整為大底朝前的配平狀態,以升力控制的方式再入。
再入的過程中,返回艙和大氣層空氣劇烈摩擦,形成包裹住返回艙的等離子區,造成地面與艙體之間訊號中斷,這段時間被稱為「黑障區」,在這個過程中,地面無法透過任何遙控方式對飛船進行控制,依靠飛行器全自動處理。
第三階段,減速階段,在距離地面40公裏左右時,飛船已基本脫離「黑障區」。
返回艙上安裝了靜壓高度控制器,透過測量大氣壓力來判斷所處高度,當返回艙距離地面10公裏左右時,靜壓高度控制器會給出一個訊號,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相繼開啟。
另外,為防止減速傘和主傘張開瞬間承受的力太大,在開傘時會處於收口即半開啟狀態,工作幾秒後再完全開啟。
同時,為了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提高回收著陸系統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返回艙上還配置了備份的一個降落傘。飛船一旦檢測到故障,就會按照預定程式切換到備份的降落傘工作狀態。
第四階段、著陸緩沖階段,防熱大底與側壁的防熱材料是飛船進入大氣層後的「鎧甲」,等主傘完全開啟後不久,返回艙就會拋掉這身「鎧甲」,Gamma高度控制裝置開始工作,透過發射Gamma射線,即時測量距地高度。
當返回艙降至距離地面1公尺高度時,底部的Gamma高度控制裝置發出點火訊號,艙上的4台反推發動機點火,產生一個向上的沖力,使返回艙的落地速度達到1-2公尺/秒。
同時,安裝緩沖裝置的航天員座椅會在著陸前開始擡升,使沖擊的能量被緩沖吸收,充分保證航天員落地的舒適性。
所以,這些挑戰過程看起來很簡單,但執行起來的過程還是較為復雜,每一個步驟都少不了,必須做到精準,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