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雲橋濕地 藏在成都繁華深處的生物天堂

2024-07-26辟謠

原標題:雲橋濕地 藏在成都繁華深處的生物天堂

「前不久,就是在湖面這個位置攝錄下了花臉鴨。」回憶起前不久紅外相機抓拍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臉鴨的情形,李爽仍興奮得兩眼發光,畢竟這是成都市郫都區第一次發現這類可愛的小家夥。「雄性的頭上有黃、綠、黑、白各種顏色,像極了京劇臉譜,上次發現的是一只雌性的,說不定雄性的就在附近。」李爽說。

雲橋濕地紅外相機捕捉到的花臉鴨戲水畫面

7月22日,懷揣著邂逅新物種的期盼,記者與生物多樣性調查人員一行,走進了位於郫都區雲橋村、被譽為「生物多樣性寶庫」的雲橋濕地。

近年來,成都市郫都生態環境局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協同保護工作,目前雲橋濕地記錄的高等植物從118種上升至353種,脊椎動物種類增加到222種,並觀察記錄成都平原首例灰喉鴉雀和噪大葦鶯繁殖行為。

走進雲橋濕地,就是踏進了一片美麗而神秘的生物天堂。

三河交匯 讓野生動物「剎一腳」

在成都,很難找到第二個像雲橋村這樣有三條大河貫穿全境的村。雲橋村,地處徐堰河和柏條河之間,呈長條形,長約3.1公裏。就在這條狹長的地面上,北邊有岷江的支流柏條河,南面是水勢浩大的徐堰河,中部是古老的柏木河,三河由西而東流經全村,可以說是一個「漂浮」的行政村,良好的水質讓這裏成為成都市飲用水水源地之一,也給濕地的形成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雲橋濕地位於居柏條河、徐堰河並流最窄處,面積約270畝。連日來,成都暴雨連連,雨後的徐堰河河水暴漲,氤氳的水汽讓雲橋濕地內異常涼爽,蜿蜒的小道鋪滿了竹葉、落葉,但路面並不泥濘。

雲橋濕地內的幽深小徑

「雖然暴雨連連、河水大漲,但濕地內卻保持幹爽,這要歸功於濕地防洪、調節水流的作用。」李爽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多年來一直從事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偏向於動物研究。他說,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生態綠肺」,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凈化河流上遊水質、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生態作用巨大,「保護濕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快看,那裏有兩只池鷺。」多年來的野外工作,讓李爽眼光非常敏銳。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拿起望遠鏡,看到了兩只正在遠處戲水的鳥兒,頸呈深栗色、胸醬紫色,遠遠看去胸口仿佛有一團烈火。

李爽透過望遠鏡觀察濕地內的動物

據郫都生態環境局給到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透過一系列濕地恢復及保護措施,脊椎動物種類增加到222種,其中昆蟲91種、魚類8種、兩棲類6種、爬行類10種、鳥類98種、哺乳類9種,包括成都特有魚類藍吻鳑鲏等。

李爽介紹,除了常見的子陵吻暇虎魚、黑斑蛙、池鷺、白頰噪鶥等,紅外相機還拍到過兩種野生食肉目鼬科獸類——鼬獾和黃鼬。由於這裏植被茂盛,水生生物眾多,不少野生動物都愛在這裏「歇歇腳」,前文提到的雌性花臉鴨應該就是過客之一。

高等植物從118種上升至345種

走在雲橋濕地的沼澤邊,蒙薇不斷俯身,時而用手機近距離拍攝植物,時而又小心地將湖邊的苔蘚取下來,裝進取樣袋中。

蒙薇畢業於雲南大學生態學專業,從小就喜歡花花草草的她對植物研究充滿了興趣。「花也不覺秋意動,正就風聲色漸濃。」在她的朋友圈裏,嬌艷、奇異、多樣化的植物總與美文相伴,共同寫就這世間的美好。

「快來看這一株金蕎麥,長得多好。」在一處茂密的樹叢中,一株葉片呈三角形、頂部開滿白色小花的植物被蒙薇敏銳地「捕捉」到了。蒙薇口中的「金蕎麥」,別看其貌不揚,卻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蒙薇在采集苔蘚

數據顯示,目前,雲橋濕地記錄的高等植物從118種上升至345種,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楠木(楨楠)、金蕎麥,四川特有植物菱葉彭梭娜花,主要濕地植物為蘆葦、菖蒲、芋頭、風車草等,成為當地重要的遺傳基因庫,為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提供了豐富樣本。

「前幾年,這片濕地還是雜草叢生、淩亂不堪,這幾年已經大為改觀了。」李爽和蒙薇共同見證了雲橋濕地的巨變。

美麗的雲橋濕地

據郫都區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他們根據雲橋濕地規劃方案有序實施生態修復,依法實施生態搬遷100余戶、300余人,逐步建立串點成線、集中連片的濕地體系,形成陸地和水域交互作用的濕地生態系,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提供充分庇護,進一步提升濕地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等功能。

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成都樣板」

「‘王家河心’變漂亮了,好多小時候見過的鳥兒又飛回來了。」雲橋村村民趙大爺已經72歲了,他口中的「王家河心」,正是如今的雲橋濕地。他說,他在孩童時常在河裏撈魚捕鱉,見過不少不知名的鳥類,後來因為河道改造,農田開墾等,不少鳥兒就被驚走了。

如今,經過科學的保護,雲橋濕地走出了一條生物多樣性協同保護的特色之路。濕地不光要「建」,更要「保」。郫都區不斷加強常態化維護管理,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的監管體系。

「這裏禁止釣魚,請立即離開。」在濕地保護區內,一位工作人員正在驅離幾位垂釣者。工作人員說,隨著大家生態保護意識的加強,這兩年來釣魚的已經少了很多。

工作人員正在清理落葉、淤泥

除了「人防」,雲橋濕地內充分運用無線數位視訊監控等科技手段,嚴厲打擊破壞濕地資源、捕獵等違法行為,建成10余個紅外線自動相機監測樣線,對野生(水生)動物種類和物種多樣性進行監測調查,形成「全覆蓋」巡查維護工作機制。

此外,雲橋濕地定期開展生態效益綜合評價,利用調查監測結果對植物豐度、動物種類、水源水質等變化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科學實施外來入侵物種清理行動,謀劃推進綠色農業發展。

離開雲橋濕地時,陽光終於透過厚重的雲層,穿過濕地的密林,灑到了湖面上、波光粼粼。一只白鷺優雅地劃過湖面,叼起了一只小魚,留下點點漣漪,向遠方「放射線」而去……一幅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令人沈醉。

兩位科研老師簡介

李爽,成都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畢業,參與過計畫,得榮縣嘎金雪山野生動植物本底調查,稻城縣生物多樣性調查,西藏阿裏瑪旁雍錯生物多樣調查,色達縣果根塘濕地野生動植物本底調查

蒙薇,雲南大學生態學碩士研究生,現為技術人員,曾參與【雲南植被誌】調查和資料整理,香格裏拉地區陸生高等植物多樣性調查、青藏科考、稻城縣生物多樣性調查、阿裏地區瑪旁雍錯生物多樣性調查等

川網傳媒記者 鄧柯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