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這個暑假,上理工學子在井岡山上了一堂沈浸式大思政課

2024-07-25辟謠

圖說:這個暑假,上理工學子在井岡山上了一堂沈浸式大思政課 來源/汪忠鸛 邱銘宇 攝(下同)

「父親離開三十多年了,可在我的心裏,他從來沒有走遠,他就在人民中間,就在鄉親中間。我想請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記住一個老紅軍、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臨終遺言,‘熟悉昨天,珍惜今天,開拓未來’。」開國中將趙镕將軍之女趙京婭講述著父親全身心投入革命的人生經歷,透過一個個動人的家風故事,帶領2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師生與革命先輩開啟了一場「隔空對話」。

7月15日至23日,2024年「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第三期)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拉開帷幕。上海理工大學「滬江星火」青年記者團的師生們與同期入選的21支實踐團,共同開啟了沈浸式大思政課。「踏上井岡山這片浸潤著革命先烈鮮血的土地,傾聽那些扣人心弦的革命往事,作為青年學子,我們要賡續紅色血脈,練就真本領,勇擔使命,在新征程中展現青春最亮麗的底色。」上海理工大學「滬江星火」青年記者團隊長楊宇晨說。

學黨史,賡續紅色血脈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大井朱毛故居、小井紅軍醫院、八角樓、黃洋界……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精心組織下,黨史課堂被搬進了一個個革命舊址,學生們坐在八角樓滿是歷史痕跡的台階上,聆聽【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的創作故事。「身臨其境,我仿佛看到了八角樓內的陣陣燭光,那是先烈們的信念鑄成的力量,我深深感受到了當年紅軍艱苦卓絕、英勇奮鬥的革命精神,我們要把‘火種’傳遞下去。」上海理工大學「滬江星火」青年記者團成員李嘉毅談道。

「每一個字都重如千鈞!雖然字跡有些難以辨認,但每讀一句,都能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輩那份超越生死的深情與堅定。」在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時,團隊成員王思雯和夥伴們一字一句地讀完了陳毅安將軍寫給妻子的家書,信中對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堅定的革命信念深深打動了她們,「紅色歷史、光榮銘印高度濃縮在每一行註釋中、鐫刻在每一件展陳實物上,成為我們最生動的‘教科書’。這封家書不僅是對個人情感的表達,更是對革命理想的堅守,讀著讀著我們的眼眶就濕潤了。」

尋足跡,汲取思想偉力

急行軍、制紅軍餐、編草鞋……上海理工大學「滬江星火」青年記者團追尋革命先烈足跡,汲取思想偉力。從象山庵出發,團隊穿越了三公裏的崎嶇山路,最終抵達壩上村。與想象中的泥板路、土坯房不同,這裏的白墻青瓦、碧葉荷花和寬敞大道讓同學們眼前一亮,整個村莊呈現出一副「舊貌變新顏」的嶄新景象,讓大家不禁感嘆時代的進步與鄉村的巨變。

熱情好客的老鄉,帶同學們去到自己家中,體驗制作紅軍餐。「自己做飯香,和同學們一起做飯更香!」團隊成員黃闖在制作紅軍餐這一活動中大展身手,「這不僅是一次深度的勞動教育體驗,更是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深刻感悟。」在老鄉家,一位六年級的小姑娘引起了大家的註意。師生們向她介紹了大學的專業構成,並耐心引導她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我們希望讓這裏的孩子能夠更加明晰努力的方向,在未來學有所成,為老區的發展貢獻新生力量,讓這片紅色土地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搓、編、壓,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師生們學習編織紅軍草鞋,稻草在同學們手中逐漸變成了結實的草鞋。「記得在革命電影中,紅軍戰士們正是穿著這樣的草鞋,一步步踏過了泥濘的沼澤,翻越了皚皚的雪山。」一位同學一邊搓著稻草一邊感慨道,「紅軍草鞋既不好編,更不好穿,不防水也不防寒。想象著紅軍戰士們穿著這樣的草鞋走過萬裏長征,我才真正體會到了長征路上的艱難與偉大。這不僅僅是一雙鞋,它承載著紅軍戰士們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向未來,勇擔時代使命

新時代、新起點、新作為,上海理工大學「滬江星火」青年記者團帶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青年責任的深刻認識,嘗試透過視訊采訪的形式走進井岡山紅色景點,與絡繹不絕的遊客開啟了一場關於青少年紅色研學的對話,以融媒體宣傳方式為革命老區煥發新顏貢獻青年力量。

在與遊客的交流中,團隊成員發現許多遊客最初是被井岡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召喚而來,但踏入這片土地後,又被其迷人的自然風光深深吸引。邱銘宇同學操控著無人機緩緩升空,向著遠處的連綿群山飛去,「在用視訊和照片記錄井岡山紅色文旅資源的同時,我希望可以憑借自己手中的裝置,捕捉井岡山的翠綠之美,將這份綠色與紅色記憶巧妙融合,共同編織成一幅更加多彩、立體的宣傳畫卷,為這座革命老區的全面展示與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通訊員 何靖雯 遊思語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