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瞪得像銅鈴,射出閃電般的精明……」
【黑貓警長】是幾代人心中的童年經典,
每當主題曲旋律響起,
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哼上兩句。
事實上,
如黑貓警長般「精明的眼睛」
不只存在於動畫片中。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
中國人民誌願軍以暗夜為袍、
借星月之力,
憑借智慧與勇氣,
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機。
特別是「奇襲白虎團」那一戰,
美軍都驚呆了,
他們不禁感嘆「月亮是中國人的」。
奇襲成功,
靠的是誌願軍的肉眼肉身。
而在當年的戰場上,
敵軍早就用上了先進的夜視裝備,
這讓我們敲響了警鐘。
今天,
讓我們一起踏上研發國產夜視裝備的旅程,
解密中國第一支紅外線瞄準具。
今天帶來【國家工業密碼】有聲故事
第三十二集
【暗夜「鷹眼」】
中國第一支紅外變像管樣管的誕生
1956年,
時任國防部部長彭德懷
和副部長兼任軍械部部長王樹聲
到現兵器工業集團夜視院集團
光電儀器公司的前身
國營第二九八廠視察。
他們帶來了一支
誌願軍從北韓戰場上繳獲的
美制槍用紅外瞄準鏡。
這不僅是一份戰利品,
更是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召喚。
「今後要做紅外線瞄準具!」
彭德懷的話,
字字真切、擲地有聲,
吹響了二九八廠向高峰攀登的號角。
這條「上坡路」可不好走!
硬體匱乏、技術空白、經驗缺失,
三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但咱中國人,
從來都是嚇不倒、壓不垮的!
清除雜草、打磨地板、粉刷墻壁……
二九八廠的同誌們,
楞是把山洞改造成了實驗室,
還有人用廢舊裝置搞出了新花樣,
用行動詮釋了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山洞舊址
「取經之路,雖遠必達。」
時間來到1958年2月,
為了攻克難關,
二九八廠的技術精英們四處求學,
夜以繼日地學習著紅外變像管相關技術。
在時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副所長龔祖同的主持下,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探索,
研發工作終於在初夏五月,
迎來了初步曙光——
中國第一支紅外變像管樣管誕生了。
雖略顯稚嫩,
其技術效能和各項指標也還未達到預期,
但樣管的成功研制卻像一顆新星,
瞬間照亮了所有人的心。
那一刻,二九八廠沸騰了,
朱德、郭沫若等時任國家領導人也紛紛點贊,
給大家夥鼓足了勁。
中國夜視技術邁上新台階
有了初步的成功,
二九八廠更是火力全開。
到了1958年末,
隨著技術精英們學成歸來,
工廠內湧動起前所未有的創新熱潮。
二九八廠迅速成立了紅外變像管研制組,
對存在的關鍵性技術問題
一一進行剖析,
並制定方案。
他們采取統一部署、分工明確的策略,
對每一個技術瓶頸持續發起沖擊。
在制管過程中,
團隊開啟了「智慧碰撞」的「諸葛會」,
透過集思廣益,
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二九八廠不但圓滿完成了任務,
還大幅提升了效率與品質,
實作了零件制造的完美飛躍。
▲1959年春節工廠領導與職工代表合影
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數光電陰極,
說它是紅外變像管的「心臟」
一點也不為過,
其研制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
稍不留神就得從頭再來。
二九八廠的同誌們不畏艱難,
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不斷最佳化監測與控制方案,
終於攻克了光電陰極
靈敏度穩定性的技術難關,
全面掌握了高效能電真空
紅外變像管的研制技術。
▲光電陰極制造現場
時間,在這裏仿佛失去了刻度。
團隊成員們以廠為家、不舍晝夜,
經過近300天的持續奮戰
和300多次的反復試驗,
終於在1959年9月5日淩晨2點鐘,
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
第一塊光電陰極面成功封裝成整管,
二九八廠自主研制的
高效能紅外變像管正式面世,
這標誌著中國夜視技術
從此邁上了新台階。
▲兵器工業集團夜視院集團研制的第一支紅外變像管
如今的夜視裝備
已不僅僅局限於軍事領域,
它們的身影也活躍在公安邊防、
森林防火、油田監控、
工業檢測、醫療CT等廣闊民用領域,
中國的夜視技術實作了
從跟跑、並跑到部份領域領跑的華麗蛻變。
這一跨越,
不僅是科技進步的見證,
更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堅韌不拔精神的結晶。
▲兵器工業集團夜視院集團研制的紅外瓦斯探測裝置,廣泛套用於石油化工領域,遠銷中東地區
回望過去,我們感慨萬分;
展望未來,我們信心滿滿。
新時代的兵工夜視人,
將繼續站在科技興軍的前沿,
用智慧和汗水,
推動中國夜視技術向更高水平邁進。
朋友們,
讓我們一起期待國產夜視裝備,
在未來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75載歲月崢嶸,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在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今天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千千萬萬國有企業建設者用智慧和血汗築就了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富國之源。如今,國有企業作為新型工業化的主力軍,在航空航天、資訊科技、能源電力、裝備制造等領域打造出一大批領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動中國工業實作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的歷史性變革。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新華網、雲聽APP、喜馬拉雅APP、機械工業出版社推出【國家工業密碼】——有聲故事網路互動傳播活動, 以國有企業工業文化遺產為起點, 回顧國資央企打造工業體系的生動故事,解析寶貴經驗的奮鬥密碼,展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光明前景。
撰稿丨湯靜怡 童子鈺
責任編輯丨李虹縈
執行主編丨劉海草 張灝然
內容來源 | 兵器工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