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智慧共育工廠 蠶寶寶住「別墅」有「保姆」

2024-05-14辟謠

家蠶飼養分為5個齡期,其中1到3齡期被稱作小蠶。俗話說「養好小蠶七成收」,在國家蠶桑生物產業基地——黔江區,今年首批2萬多張蠶種開始共育。透過科技助力,蠶寶寶不僅住進了「別墅」,還有了「智慧保姆」。

在黔江區新華鄉,小蠶智慧共育工廠一次就共育了200多張蠶種,再過一個星期,完成共育的小蠶就會被發放給蠶農飼養。和傳統共育室不同,智慧共育工廠不需要人員長時間值守,從升溫、加濕到消毒、通風,都交給智慧控制系統來完成。

「根據小蠶的不同發育階段,如果監測到共育室的溫度、濕度和氣流發生變化,系統會自動調控到合理值,確保小蠶始終保持在最適宜的環境下生長發育。」重慶市科技特派員、重慶市蠶業總站蠶桑處處長胡文龍介紹道,「它的精準程度和即時性,傳統的共育室是很難實作的。」

小蠶從1齡期到3齡期,大約要10多天時間,對溫度、濕度和消毒有著嚴格要求。在黔江區,過去受到環境限制和技術操作不規範等因素影響,小蠶共育階段容易發生病變,影響養蠶收益。從2021年起,當地在科研機構支持下,開始探索智慧工廠集中共育,運用智慧溫控、自動飼育等技術,小蠶共育就像有了智慧保姆,省時更省力。

「智慧共育工廠投用後,小蠶年共育能力可提升到2000張,相當於過去的5到10個共育室。」黔江區蠶業公司副經理孫澤波說,「每張小蠶至少可以給共育戶降低20塊錢的生產成本,節約出來的資金,可用於病蟲害的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

「經過連續3年的技術創新和生產試驗,智慧共育的小蠶,它的整齊度和抗病性更高,單張的產繭量能夠提高5%。」重慶市科技特派員、重慶市蠶業總站蠶桑處處長胡文龍表示,「接下來,我們會在條件適宜的地區推廣這項技術,加快蠶桑科研成果的轉化落地。」

在黔江區,智慧工廠共育的小蠶占到全年蠶種發放量的10%,隨著小蠶全面開始共育,智慧工廠的用電負荷也隨之增大。為此,供電部門派出電力服務隊,上門對路線裝置進行全方位「體檢」,及時消除缺陷隱患,確保小蠶共育期間可靠用電。今年,重慶黔江區首批家蠶預計產繭2萬擔,實作蠶農綜合收入5000余萬元。

上遊新聞特約攝影 張瑜洋 鄒勇 攝影報道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