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上海付費馬桶圈充值1000元用13.8萬次」的訊息上了熱搜,部份網民以為用公共馬桶都要付費了。但上海辟謠平台求證發現,該訊息並不準確。
不是新事物,也不是「不付費就不能用」
一方面,「付費馬桶圈」不是新鮮事物,其本質是自動換套馬桶蓋。
早在多年前,上海部份酒店、餐廳等公共場所就有相關產品。利用紅外線辨識器,馬桶蓋能自動更換套在馬桶圈上的一次性塑膠薄膜,實作「一人一換」「一用一換」。
相關企業將這種換套馬桶圈引入商場、寫字樓等場所,實作按次消費。消費者掃碼付費後,可以使用新換的一次性塑膠薄膜。不過,如果消費者不付費,仍舊可以正常使用坐便器,只是不能更換馬桶圈上的塑膠薄膜。
另一方面,「1000元用13.8萬次」並不準確。該企業客服人員解釋,網傳訊息裏的圖片來自一台展會上的測試裝置,相關金額和次數均為內測設定,並不能下單。而且當時的內測數據上,還有「充值20元,使用2300次」等選項,1000元只是最高選項。
所謂的「有人充值1000元」也有誤解,「因為我們也在拓展企業業務,由企業統一充值後供員工使用。」或許因為介紹和理解差異,加上相關資訊釋出者故意突出了「1000元套餐」,導致了錯誤資訊在網上傳播。
經上海辟謠平台核查,相關企業正常銷售的套餐為20元、50元、100元。
圖源:螢幕擷取
事實上,上海公共場所的廁所均為免費使用,而且不斷升級設施、完善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僅環衛公廁就超過2000座,地鐵、商場、星級酒店中的廁所也都向外界開放。很多公共場所的廁所還提供免費的一次性坐便圈墊紙、坐便圈消毒劑等,提升服務水平。收費馬桶圈並不普遍,目前大約涉及40多個場所。
圖源:上觀
關於公共馬桶,還有不少誤解
付費馬桶圈引發關註的另一原因,與公眾關心公共馬桶的衛生情況不無關系。
不過,在這個話題上,有不少認知誤區。
首先,有些人覺得,使用公用馬桶可能會染上傳染病,甚至性病、愛滋病等。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對此多次辟謠表示,這完全是誤解。
透過馬桶傳播疾病要滿足3個條件:第一,前一個使用馬桶的人患病且留下大量新鮮體液;第二,後一個使用者有傷口或生殖器直接接觸病原體;第三,後一個使用者抵抗力足夠低下,比如患有重大疾病或長期服用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可以說,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的機率非常低。
而且病菌生存需要一定條件,馬桶圈光滑的表面並不適合病菌的生長,尖銳濕疣、梅毒、HPV、HIV等病毒離開人體後也不能長時間存活。所以,目前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證明性病等能以公共馬桶為中介進行人際傳播。
圖源:新華社照
其次,公用馬桶不一定比家用馬桶臟。
有媒體對公廁、家中廁所,以及蹲便、坐便等不同情境下的病菌情況進行了測試,發現如果是每天定時消毒的公廁,其馬桶上的菌落殘留數明顯少於家用馬桶。因為在家裏人們很少每天都用消毒液清洗消毒馬桶,清水沖洗在清除病菌上的效果比較有限。
當然,生活中也會遇到那些沒有及時清潔的公用馬桶。此時,建議使用75%的酒精、部份廁所提供的消毒劑等擦拭馬桶圈,或使用一次性坐便器墊。需要註意的是,不要在馬桶圈上「蹲馬步」,這一動作非常危險,容易跌倒摔傷。
最後,蹲便並不一定比坐便幹凈。
使用蹲便能避免皮膚接觸蹲便器,感覺比馬桶衛生幹凈。但很多人不知道,蹲便采用直沖式沖水,其產生的氣旋高度甚至可以高達一人,意味著「細菌飛濺」「病從口入」。所以,如果使用蹲便,在沖洗時建議佩戴口罩。
圖源:上觀
不論公共馬桶還是家用馬桶,都要註意這兩點
澄清誤區並不是說馬桶上就沒有病菌。
比如,排便時會釋放腸道細菌,雖然皮膚接觸一般不會傳染,但如果摸了這些微生物又摸口、鼻、眼等,就可能致病,即「糞-口」傳播。
流水洗手是預防各類傳染病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所以一定要記得「便後洗手」。
圖源:新華社
很多人還會忽略一個細節:沖馬桶時不蓋馬桶蓋。事實上,這麽做的風險大於直接坐在公共馬桶上。
開蓋沖馬桶時,形成的氣旋會將馬桶中的病菌變成氣溶膠顆粒,充斥在周圍空氣中。有實驗顯示,這些含有病菌的氣溶膠顆粒以每秒2公尺的初始速度噴射出來,在8秒內達到馬桶上方1.5公尺的高度。它們還可能懸浮在空氣中數幾小時,進而汙染廁所裏的其他物品。有研究表明,馬桶開蓋沖水後,廁所環境中被檢測到的細菌濃度可達關蓋沖水時的12倍。
可見,上廁所最容易接觸細菌、病毒的時刻,未必是坐便或蹲便時,而是在不關蓋沖水時。所以,不論在公共廁所還是自家廁所,馬桶沖水時都要蓋上馬桶蓋,既能避免病菌被噴濺到馬桶之外,又能避免接觸含有病菌的氣溶膠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