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別再被騙了!人造蛋成本曝光,原來我們都錯了!

2024-09-19辟謠

「人造蛋傳奇:一毛錢能買到的奇跡?」

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自制假雞蛋的視訊,一些博主聲稱只需乳酸鈣、海藻酸鈉、面粉和色素等化學物質,就能炮製出真假難辨的雞蛋。他們甚至展示所謂的「人造蛋工廠」,每天生產八十萬粒,每粒成本僅一毛錢。然而,這一切不過是博人眼球的把戲。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消化內科的吳慧麗主任醫師指出, 從技術層面來看,制造可食用的人造雞蛋成本遠高於真雞蛋。央視的實驗也證實,人造雞蛋的成本是真雞蛋的四倍。 因此,一毛錢的人造蛋只能是天方夜譚。 選購雞蛋時,仔細檢查蛋殼即可,因為現有的技術很難完全復制天然蛋殼的質感。

關於雞蛋的謠言還有很多,比如蛋黃越黃越有營養、蛋黃變綠不能吃、生雞蛋更營養等,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雞蛋雖好,不可貪多:中農大的驚人發現」

人造雞蛋雖是謠言,但雞蛋的食用量確實需要控制。 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歐洲公共衛生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周攝入雞蛋不宜超過六個。 過多食用雞蛋,死亡風險會增加35%。

東芬蘭大學的研究和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報道都顯示,適量食用雞蛋有助於降低糖尿病風險、降血壓,並對肝臟、心血管和大腦功能有積極作用。 但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研究也提醒我們,成年人每周食用3-6個雞蛋最為適宜。

「雞蛋也有致癌風險?正確處理是關鍵」

雞蛋雖好,但有些雞蛋確實不宜食用。長斑和散黃的蛋要特別註意。正常的小「雀斑」無傷大雅,但明顯的黑色黴斑和異味則是變質的標誌,不宜食用。散黃的雞蛋,如果是運輸過程中的顛簸導致,尚可食用;若是存放過久導致細菌和黴菌入侵,則應避免食用。

判斷雞蛋是否新鮮,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法:

1. 觀察外觀:

- 新鮮的雞蛋蛋殼表面光滑,無裂紋,無黴點。

- 蛋殼顏色應該是均勻的,沒有明顯的色斑。

2. 重量感:

- 新鮮的雞蛋感覺比較重,因為裏面的蛋液含水量高。

- 可以將雞蛋拿在手中輕輕搖晃,新鮮雞蛋內的蛋液不會發出響聲,因為蛋液與蛋殼膜緊密貼合。

3. 透光性:

- 在光源下照射雞蛋,新鮮的雞蛋透光性較差,因為蛋內容物密度高。

- 如果透光性好,可能是雞蛋放置時間較長,內容物有所變化。

4. 浮水試驗:

- 將雞蛋放入一碗水中,新鮮雞蛋會沈到底部。

- 如果雞蛋浮起來或者傾斜站立,可能已經不太新鮮。

5. 開啟放置:

- 將雞蛋開啟放在平面上,新鮮雞蛋的蛋黃會飽滿、挺立,蛋白透明清澈。

- 如果蛋黃扁平、散開,蛋白渾濁,可能是雞蛋不太新鮮。

6. 聞氣味:

- 新鮮的雞蛋聞起來沒有明顯的異味。

- 如果有異味,尤其是硫化氫的味道,說明雞蛋可能已經變質。

7. 烹飪測試:

- 煮熟後,新鮮雞蛋的蛋黃和蛋白很容易分離,且蛋黃中心不會太硬。

- 如果蛋黃和蛋白粘在一起,或者蛋黃中心過硬,可能是雞蛋不太新鮮。

透過以上方法,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雞蛋的新鮮程度。不過,最好的辦法還是購買後盡快食用,並註意雞蛋的保存條件,以保持其新鮮度。

溏心蛋和油炸蛋也是處理不當的例子。溏心蛋未完全煮熟,可能含有細菌和寄生蟲,增加食物中毒風險。油炸蛋則因高溫破壞營養,產生致癌物質,對心血管健康不利。

保留雞蛋營養的烹飪方法應該盡量簡單,避免高溫和長時間處理,以下是一些推薦的烹飪方法:

1. 水煮蛋: 這是最簡單也最能保留雞蛋營養的烹飪方法。將雞蛋放入水中,冷水開始煮,水開後繼續煮3-5分鐘(根據個人對蛋黃熟度的喜好),然後撈出用冷水沖洗,幫助蛋白和蛋黃快速冷卻,防止過度烹飪。

2. 蒸蛋: 蒸蛋可以很好地保留雞蛋中的營養成分,而且口感嫩滑。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適量的水或牛奶,攪拌均勻後放入蒸鍋中,用中火蒸至凝固即可。

3. 煎蛋: 使用不粘鍋,用少量油煎蛋,可以減少油脂的攝入。煎蛋時盡量減少烹飪時間,避免過度煎炸,以保留更多營養。

4. 炒蛋: 快速翻炒可以使雞蛋迅速凝固,減少營養流失。使用低溫油,快速翻炒至雞蛋凝固即可出鍋。

5. 拌蛋: 將生雞蛋打散後,加入少許鹽或其他調料,直接拌入煮熟的米飯或其他食物中,這樣可以避免高溫烹飪,保留更多營養。

以下是一些烹飪雞蛋時應該避免的做法:

- 避免高溫油炸,因為高溫會破壞雞蛋中的營養成分,並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不要過度攪拌蛋液,因為過度攪拌會使得蛋液中的空氣增多,烹飪時容易流失營養。

- 避免長時間加熱,因為長時間加熱會導致蛋白質變性和營養素的破壞。

總之,選擇低溫、短時間、簡單的烹飪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雞蛋中的營養成分。正確的做法是選擇新鮮、妥善保存的雞蛋,采用健康的烹飪方法,適量食用,以發揮其營養價值,避免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