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中華遺囑庫釋出白皮書:未婚者立遺囑數量持續上漲,女性占近7成

2024-03-22辟謠

3月21日,中華遺囑庫釋出2023年度【中華遺囑庫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華遺囑庫遺囑咨詢數量達478850人次,遺囑登記保管數量達311868份,百姓對訂立遺囑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記者了解到,白皮書在對遺囑數據進行多維度展示和分析的基礎上,還對虛擬財產遺囑、未婚人士遺囑、遺囑戶均資產等重點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從中折射出當前家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據白皮書統計,從2017年開始,每年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遺囑的未婚、不婚人群呈顯著增長態勢。其中,女性訂立遺囑比例最高,達到69.86%,而男性占比僅為30.14%。

市民在中華遺囑庫進行遺囑咨詢。中華遺囑庫供圖

未婚者立遺囑,大部份是女性

當前,受社會環境和文化因素影響,越來越多人的婚姻觀念發生轉變。婚姻,已經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未婚、不婚族逐漸增多。

據白皮書統計,從2017年開始,每年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遺囑的未婚、不婚人群呈顯著增長態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077名未婚、不婚人群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並保管遺囑。其中,女性訂立遺囑比例最高,達到69.86%,而男性占比僅為30.14%。

今年47歲的外籍人士劉女士是堅定的不婚主義者,2017年移民後,她先後透過試管嬰兒生育了兩個女兒。劉女士在國內的主要財產是一套位於北京天通苑的房子,目前父親和哥哥在住。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時,劉女士希望自己百年之後,房產留給女兒,並保留父親的居住權。同時,劉女士也指定了遺產管理人,以便讓身在國外的女兒能順利繼承財產。

數據顯示,未婚、不婚人群訂立遺囑主要以高中和大學及以上學歷為主,整體占比分別為38.18%、46.56%。大學及以上學歷人群也是未婚者中訂立遺囑的「主力軍」。從職業分布看,超過半數為企業高管與專業技術人員。其中,企業高管占比33%,律師、理財師、會計師、工程師等專業技術人員占比27%。未婚、不婚人群訂立遺囑的主要原因,有44.63%是為了照顧父母,另有29.06%是為了防止財產下落不明。

中華遺囑庫創辦人、計畫辦主任陳凱認為,訂立遺囑的未婚者中女性占比高,與女性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獨立意識不斷增強有著直接關系。相較於男性,她們更註重自身財產的保護和傳承,也更青睞於透過訂立遺囑確保財產得到合理處理與分配。對於高學歷與企業高管等群體而言,他們擁有的資產可能較多,法律意識與風險意識也較強。他們寄希望透過遺囑這一方式,來確保自身的意願得以實作。

虛擬財產可以立遺囑,北上廣數量多

隨著互聯網的深度普及發展,虛擬財產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在訂立遺囑時,將虛擬財產納入其中並進行合理分配,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白皮書統計,從2017年至2023年,中華遺囑庫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虛擬財產的遺囑。其中,北京、上海、廣東三地數量最多,分別達到了162份、147份、129份,占到總數89%以上。微信帳號、QQ、支付寶、遊戲帳號、多樣化的虛擬貨幣等已經成了立遺囑人群的重要資產。對於虛擬財產如何保護,已成為關註度極高的問題。

2023年初,90後網紅博主小伊主動聯系中華遺囑庫,擁有百萬粉絲的她決定將自己帳戶內價值300萬的虛擬財產留給父母繼承,而自己百萬粉絲的互聯網帳號則留給好友營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民法典】立法專家龍翼飛表示,【民法典】127條明確了數據和網路虛擬財產是公民的合法財產。因此,虛擬財產只要是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都可納入遺囑中處理,可以名正言順地透過立遺囑的方式來保護虛擬財產。

遺囑年輕化趨勢明顯,有「00後」訂立遺囑

白皮書對比歷年所統計的遺囑人平均年齡,發現訂立遺囑的人群平均年齡持續下降。根據今年公布的白皮書數據顯示,遺囑人平均年齡已經從2018年所統計的77.43歲降低至2023年所統計的67.82歲,遺囑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

與此同時,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的中青年人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遺囑正在被更多年輕群體所接納。2017年在中華遺囑庫進行遺囑咨詢的中青年人數量為931人,而到了2023年,咨詢量就已達到17101人,咨詢量上漲了17.3倍。同樣,2017年在中華遺囑庫進行遺囑保管的中青年人數量為279人,在2023年這一數量達到了7124人,7年上漲了24.5倍。以年齡維度看,2017年30歲以下人群訂立遺囑的數量為61人,2023年達到了1030人,七年上漲了15.8倍。2017年30至39歲人群訂立遺囑的數量為73人,2023年達到了1623人,七年上漲21.2倍。

此外,從2017年至2023年間,「80後」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的人數上漲了21.5倍;「90後」訂立遺囑的人數上漲了11.2倍。同樣,「00後」訂立遺囑的人數也在不斷上升,根據白皮書統計,2023年共有167名「00後」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相較於2020年時,增長率達到了24.62%。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榮譽主任、【法治時代】雜誌編委會執行主任劉桂明認為,遺囑年輕化趨勢表明,現代年輕人對於個人財產的保護和規劃意識逐漸增強,國人對遺囑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遺囑觀念正在持續發生轉變。

遺囑人戶均資產達744萬元,房產歸屬最受關註

受益於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和經濟發展,中國居民家庭財富在過去幾十年持續積累。在此背景下,遺囑作為家庭財產分配的工具,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白皮書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立遺囑人的戶均資產量呈明顯增長態勢。已由2021年的626.5萬元,上漲到2023年的744.1萬元,漲幅比例高達18.8%。

與此同時,遺囑中的財產型別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根據白皮書數據顯示,60歲以上中老年群體的主要財產型別包括不動產、銀行存款、公司股權、證券基金、理財合約以及名貴收藏品等。其中不動產為主要財產型別,2023年占比高達99.78%,其次是銀行存款,占比15.82%。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於建偉曾擔任全國人大【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立法小組組長,他指出,老年人的主要家庭財產仍然以房產為主,房產不僅僅是家庭的一項主要財產,而且是老年人晚年得以安居生活的保障,透過遺囑保護房產,對於老年權益保護、晚年幸福和家庭的平穩發展和共同富裕至關重要。

而在中青年群體中,主要財產型別為:不動產、銀行存款、公司股權、理財合約、證券基金、保險單、車輛等。根據2023年統計數據顯示,不動產在中青年人群遺囑登記財產型別占比97.14%,其次是銀行存款,占比35.54%。由此可見,不論是中老年群體還是中青年群體,不動產仍然是遺囑人的主要財產。

市民在填寫遺囑訂立相關資訊。中華遺囑庫供圖

遺囑需求旺盛,專家建議納入老年服務體系

在今年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總體要求中明確提出,要以高品質的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對老年群體而言,高品質的遺囑服務是他們安享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

透過白皮書數據發現,2013年,在中華遺囑庫進行咨詢的中老年群體數量為21420人,登記保管量為6804人,保管比例為31.76%。而到了2023年,在中華遺囑庫進行咨詢的中老年群體達到了85622人,登記保管量達到了53422人,保管比例上升到了62.39%。由此足以見得,百姓對訂立遺囑的相關需求愈發旺盛。

在今年白皮書釋出會現場,市民代表金章和女士發言時表示,自從【民法典】出台後,她對遺囑和繼承有了更深的認知:「當我下決心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時,我的兒子和孫子們都很支持我,雖然沒有財產繼承方面的風險,但我還是希望透過遺囑向孩子們傳遞一種精神,一種珍惜家庭、珍惜親情、珍惜每一份愛的責任。訂完遺囑後,我還積極向身邊的老朋友們宣傳遺囑的價值,宣傳中華遺囑庫,當看到他們對遺囑越來越重視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欣慰。」

對此,龍翼飛表示,對中老年群體而言,高品質的遺囑服務關系到老年人財產權益保障,以及晚年家庭幸福和諧,有助於實作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和諧社會目標,尤其是隨著百姓訂立遺囑需求旺盛,應盡快將高品質的遺囑服務納入到老年服務體系中。

遺產捐贈人數增加,80%受贈者為公益組織

白皮書還對遺產捐贈的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2021年起,中華遺囑庫推出遺產捐贈服務,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381人在遺囑中決定將財產進行慈善捐贈。在所有受贈物件中,公益組織占比超過80%,其余的受贈物件還包括:黨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組織等。

現年61歲的宋女士,個人名下擁有一套價值600萬元左右的房產和500萬元左右的存款,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收養小動物。由於父母早已離世,自己膝下也無子女,宋女士決定將自己的遺產捐贈給小動物保護協會,並指定遺產管理人,以確保遺產的使用符合自己的想法。

於建偉表示,近年來,在中華遺囑庫進行遺產捐贈的人越來越多,這說明很多人開始對財產規劃和社會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知。遺產捐贈不僅能為社會發展帶來積極影響,更是自我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體現。

特殊人士訂立遺囑願望,更需要關註

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中華遺囑庫成立以來,收到了大量盲人、視力聽力有障礙者、文盲等特殊人群訂立遺囑的訴求。由於這類人群無法適用正常的遺囑訂立流程,通常他們的遺囑無法辦理。2020年,中華遺囑庫創新推出了「盲文遺囑」「文盲遺囑」「錄音錄像遺囑」等服務流程,滿足了特殊人群的遺囑需求。根據白皮書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497名特殊人士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其中,378人屬於識字不多、無法閱讀者,61人存在視力聽力有障礙,58人屬於行動不便者。他們透過中華遺囑庫為其設計的專屬遺囑訂立流程,均實作了自己立遺囑的願望。

廣州的郭奶奶已經87歲高齡,早年喪偶後,獨自撫養5名子女長大成人。隨著年歲漸高,郭奶奶一直有立遺囑的打算,但受限於自己是文盲,去了很多機構,都表示無法辦理。最終,郭奶奶在中華遺囑庫得到了肯定答復,透過中華遺囑庫「文盲遺囑」的訂立流程,郭奶奶日前順利完成了遺囑登記,了卻了自己的多年心願。

陳凱告訴記者,中華遺囑庫是中國遺囑專業服務的開創者,不僅專註於推廣遺囑觀念,而且非常看重遺囑服務的專業性,在財產規劃和保障特殊人群權益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以保障特殊人群可以享受到平等、便捷、高效的遺囑服務。

指定遺產管理人,親友占比達87%

自從【民法典】推出遺產管理人制度後,就備受社會各界關註。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李學梅提案,要加快遺產管理人職業化行程,建議將遺產管理師認定為新職業。

透過今年白皮書公布的數據,記者發現,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的遺囑中,指定親友為遺產管理人占比為87.2%,而指定他人或機構為遺產管理人占比12.8%。這充分說明,中國百姓訂立遺囑並指定遺產管理人時,更傾向於人際信任。

對此陳凱認為,親友擔任遺產管理人的優勢在於,他們熟悉逝者的意願和生活習慣,有助於遺產按照逝者意願分配。同時,親友之間溝通更為順暢,可以減少遺產處理過程中的矛盾糾紛。但同時親友擔任遺產管理人也存在很大風險。特別是,親友若非遺產管理專業人士時,可能無法處理財產過戶、繼承手續、法律文書、訴訟程式等問題。面對遺產分配不均與他人的質疑和挑戰時,容易引發更大矛盾,導致家庭關系破裂。

陳凱進一步表示,相較於親友,專業的遺產管理人具有良好的專業性與中立性,在處理遺產過程中,他們能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和逝者真實意願來處理相關事務。此外,專業的遺產管理人具有豐富的處理經驗,能更好地維護遺產的安全與逝者合法權益。因此,加快遺產管理人職業化行程迫在眉睫。

龍翼飛認為,適時建立和推行國家設立規範的遺產管理師制度,有利於中國式現代化法治國家建設,有利於保護人民利益,有利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於創造人類法治文明的中國新形態。

此外,在釋出會上,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宣布了中華遺囑庫全國分庫推廣計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張俊虎介紹說,中華遺囑庫公益計畫啟動十余年來,得到了全國各地廣大老年人的熱情擁護,大量老年人前來咨詢辦理。盡管中華遺囑庫這些年來也陸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60多個服務中心,但仍然有許多城市尚未覆蓋到。許多外地的老年人為了訂立遺囑,不得不奔波千裏來到北京。因此,中華遺囑庫推出全國分庫推廣計劃,將與全國各地的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合作,扶持他們設立地區性分庫,以便老年人可以就近方便享受遺囑服務。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編輯 張牽 校對 趙琳